跳至內容

四川自然地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四川省

本條目旨在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自然地理

區位

[編輯]
四川省的位置

四川是位於中國西南地區[1]的內陸省份,其東西南北分別與重慶市西藏自治區雲南省貴州省青海省陝西省甘肅省接壤。

各區地理概況

[編輯]

概述

[編輯]

四川省橫跨了中國地形的一、二兩級階梯[1][2][3][4][5]:2,可分為東部的四川盆地和西部的川西高原[6][7][8]。東部的四川盆地可再分為盆地底部和盆邊山區[5]:2;西部的川西高原則可再分為川西北高原川西南山地[9]。現在,也有文獻將細分後的4個區域作為四川地勢的分區[10]。地勢整體西高東低[5]:2[11]

四川盆地

四川的地貌分佈情況複雜[5]:2,山脈走向各不相同[12]。山地是分佈面積最廣的地域類型,總面積佔73.89%,約為全省總面積的3/4[5]:2

四川盆地

[編輯]
世界自然遺產峨眉山的最高峰萬佛頂

四川盆地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面積約為16.5萬平方公里[13]。盆地呈右傾的方盒形狀[14],地勢由西北傾向東南,是一座相對封閉的丘陵性盆地[5]:4。盆地底部和盆邊山區大致以廣元、雅安、敘永、奉節四地的連線為界[5]:2[14]

四川盆地底部廣泛的出露侏羅紀、白堊紀的紫紅色地層,有 「紅色盆地」之稱[5]:2。由於水體匯集在盆地中部,這裏長期受到其切割[15]。盆地腹心為低山丘陵區[15],丘陵約佔盆底總面積的75%,另有少數低山[5]:4。在盆地西北邊緣分佈着四川省最大的成都平原,歷史上受岷江與沱江及支流的沖積而形成。

盆周邊緣山地被許多山脈環峙[16],以中山為主,北有米倉山大巴山[5]:3,山嶺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之間[5]:4;東、東南和南緣有巫山七曜山大婁山,山嶺海拔1000-1500米,喀斯特地貌發育[5]:4;西緣為龍門山邛崍山峨眉山等,屬中、高山,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5]:4,與川西南山地相接[17]

川西高原

[編輯]

川西高原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地帶[18],由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組成[9]。它西界金沙江,東臨四川盆地,南接雲貴高原[19]:22

川西北高原

[編輯]
仙人洞附近的梯田

川西北高原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20]。包括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地區及涼山彝族自治州綿陽市的部分地區[5]:5

川西北高原的地貌以山原為主,其餘地區均為丘原。山矮丘緩﹐坡度一般在5°-20°之間。谷地寬展﹐階地廣布﹐並發育有沼澤﹐東北部的若爾蓋地區沼澤是該高原面積最大的沼澤。[20]

川西南山地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四川省海拔最高的地區[20]

攀枝花市烏拉村

川西南山地

[編輯]

川西南山地位於四川西南部[5]:5,緯度偏南,範圍為攀枝花市全境、涼山彝族自治州大部分的地區和甘孜藏族自治州樂山市雅安地區的部分地區[5]:5。它緊靠雲南高原,自然地理特徵也更類似於雲南高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5]:5

貢嘎山

山地面積佔全區面積80%以上,以中山為主[5]:5。山地被切割成南北向的斷續小塊,如安寧河兩側南北向的山地,東側的小相嶺螺髻山魯南山龍帚山[5]:5;西側的氂牛山磨盤山錦屏山白林山等。在小相嶺、螺髻山、黑水河以東屬起伏和緩的山原地貌[5]:5貢嘎山海拔7556米,是四川第一高峰[21][22][23]

地貌

[編輯]

演變歷史

[編輯]

基本地貌類型

[編輯]
四川地貌分佈情況
類型 面積(%) 參考來源
平原 7.85% [5]:2
台地 1.57%
淺丘 5.35%
深丘 4.59%
山地 低山 15.15% 73.89%
低中山 15.54%
中山 20.66%
高山 22.22%
極高山 0.32%
山原 1.81%
高原 3.83%
水域 0.82%

平原

[編輯]

丘陵

[編輯]

四川的丘陵總面積約為10.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的18.64%z左右,主要分佈在東部盆地。

高丘
[編輯]
中丘
[編輯]
低丘
[編輯]

山地

[編輯]

高原

[編輯]

山原

[編輯]

地質

[編輯]

四川橫跨了中國的三大構造域,西部位處於特提斯-喜馬拉雅構造域,東部位處於濱太平洋構造域,北部位處於古亞洲構造域[24]

演變歷史

[編輯]

元古界

[編輯]

古生界

[編輯]

中生界

[編輯]

新生界

[編輯]

岩石

[編輯]

礦產資源

[編輯]

分佈

[編輯]

金屬類

[編輯]

稀有金屬和放射性、分散元素

[編輯]

非金屬類

[編輯]

能源礦產

[編輯]

氣候

[編輯]

地震災害

[編輯]

四川省位於地震帶,屬於地震多發的省份,其中黎克特制達到6.0的有:

地震名稱   年份   震級   震央
1786年康定-瀘定地震 1786年6月1日 7.8 康定縣瀘定縣
(瀘定) 1786年6月10日 7.0 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
1816年爐霍大地震 1816年 7.5 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
西昌大地震 1850年 7.5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茂縣大地震 1933年   7.5   茂縣疊溪鎮
馬邊地震 1935年   6.0   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
康定折多塘大地震   1955年   7.5   康定縣折多塘
會理地震   1955年   6.75   會理縣魚鮓鄉
1973年爐霍大地震   1973年   7.9   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
康定-九龍地震   1975年   6.2   康定縣九龍縣
松潘平武大地震   1976年   7.2   松潘縣平武縣
鹽源-寧蒗地震   1976年   6.7   鹽源縣雲南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
1981年道孚地震   1981年   6.9   道孚縣麻孜鄉溝普村
甘孜地震   1982年   6.0   甘孜縣扎科鄉
巴塘地震   1989年   6.7   巴塘縣小壩沖村
雅江地震   2001年   6.0   雅江縣
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   8.2   汶川縣
攀枝花地震   2008年8月30日    6.1   攀枝花市
蘆山地震   2013年4月20日    7.0   雅安市蘆山縣龍門鄉馬邊溝
九寨溝地震   2017年8月8日    7.0   阿壩州九寨溝縣漳扎鎮
宜賓地震   2019年6月17日   6.0 宜賓市長寧縣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地理 四川_地情资料. 四川地方志. [2017-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2). 
  2. ^ 李向前; 王仕忠. 《中国西部大开发初论》. 四川辭書出版社. 2000: 332. ISBN 9787805438863. 
  3. ^ 杜艷秀. 四川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定量研究. 成都理工大學. 2016. 
  4. ^ 劉彥群. 四川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 20 (4): 41. ISSN 1672-8580.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四川省志·地理志(上册)》 (PDF). 成都地圖出版社. 1996: 多頁被引用. 
  6. ^ 官景輝; 姜蘇莉; 丁洪章. 《中国志》 2. 華齡出版社. 1995: 1436.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90: 95. 
  8. ^ 《四川省》編纂委員會 (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四川省》. 商務印書館. 1993: 3. ISBN 9787100014526. 
  9. ^ 9.0 9.1 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 (編). 《当代中国的四川》 1.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0: 248. ISBN 9787500406082. 
  10. ^ 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四川统计年鉴》.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 1. ISBN 9787503729874. 
  11. ^ 《中国地理概览:四川》. 民族出版社. 2000: 1. ISBN 9787105038312. 
  12. ^ 四川植被協作組 (編). 《四川植被》.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0: 3、33、76. 
  13. ^ 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四川省志·卷首》. 方志出版社. 2003: 81. ISBN 9787801229335. 
  14. ^ 14.0 14.1 四川省地質礦產局 (編). 《四川省区域地质志》. 地質出版社. 1991: 1. ISBN 9787116007611. 
  15. ^ 15.0 15.1 孫鴻烈. 《中国生态系统》. 科學出版社. 2005-01: 1198. ISBN 9787030132710. 
  16. ^ 中華人民共和國囯家環境保護總局自然生態保護司 (編). 《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學苑出版社. 2000: 269. 
  17. ^ 黎小龍; 張文; 鄒芙都. 《巴蜀文化暨三峡考古学术研讨会文集》.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6: 21. 
  18. ^ 喬彥松; 趙志中; 王書兵; 王燕; 傅建利; 李朝柱; 姚海濤; 李名則; 蔣復初. 川西黄土的年代学研究. 《青藏高原地質過程與環境災害效應文集》. 2005. 
  19. ^ 柴宗新. 试论川西高原的形成. 《山地學報》. 1983-12, 1 (4): 多也頁被引用. 
  20. ^ 20.0 20.1 20.2 鄭霖. 川西北高原.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寫組 (編).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失效連結]
  21. ^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 中國政府網. 2005-08-10 [2017-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6). 
  22. ^ 金冰瑩. 倾情扫描四川贡嘎山. 《中國地名》. 2012, (11): 50. ISSN 1002-7793. 
  23. ^ 李屏. 空谷天人贡嘎西坡秘境. 《中國西部》. 2013, (32): 88. ISSN 1008-0694. 
  24. ^ 孫莉. 四川地区历史地震活动性分析.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 2010.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