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呂祖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呂祖儉(?—1198年),子約,自號大愚叟[1],婺州(今金華)人,南宋官員、學者

生平

[編輯]

呂祖謙之弟,以父廕入官。早年從兄呂祖謙學,並協助講學麗澤書院淳熙八年(1181年8月),奉派監明州倉,適逢呂祖謙去世,呂祖儉服兄喪一年而不赴任,麗澤書院由呂祖儉主持。

呂祖儉後歷任衢州法曹、籍田令、司農簿、台州通判,辦浙東賑務。慶元元年(1195年)任太府丞。時韓侂胄任樞密都承旨,與右丞相趙汝愚傾軋,韓侂胄指使正言李沐劾趙汝愚,並參劾頌趙汝愚者。呂祖儉上書,反對斥逐忠良老成之臣,說:「恐自是天下有當言之事,必稱相視以為戒。鉗口結舌之風,一成而不易反,是豈國家之利耶?」宋寧宗認為目無君主,「朋比罔上」,呂祖儉遂被貶置韶州,中途改吉州[2][3]

後呂祖儉遇赦,移置高安,居大愚山真如寺,自稱大愚叟。常穿草鞋上山採藥,以賣藥為生。和陳亮有交誼,陳亮曾曰:「子約以其兄之故,亦相與如骨肉。」著有《大愚集》11卷[4]。慶元四年(1198年)卒。嘉定初贈朝奉郎、直秘閣,諡[5]。有子呂喬年

註釋

[編輯]
  1. ^ 清康熙《金華府志》卷一六
  2. ^ 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一九》載:慶元元年「四月二日,宣教郎、太府寺丞呂祖儉朋比罔上,送韶州安置。」
  3. ^ 宋史·呂祖儉傳》:「祖儉至廬陵,將趨嶺,得旨改送吉州。」
  4. ^ 直齋書錄解題
  5. ^ 王棉《王忠文公文集》卷十七《跋呂大愚帖》:「大愚先生呂忠公祖儉字子約,東萊先生成公母弟也。忠公受學於成公,而用其父倉部澤補官,中銓試授修職郎,即請祠祿。……出通判台州,人為太府寺丞。慶元初,孽韓柄國,趙丞相汝愚既貶,一時正士悉被斥逐,公因輪對上疏極論其事,坐安置韶州,改送吉州,明年移筠州,越四年,卒於筠之大愚僧舍。朝廷因薄其罪,歸葬於婺。後九年,韓氏始以迷國毒民殛死。嘉定更化,旌閔遺直,乃詔贈朝奉郎、直秘閣,官其一子。嘉熙二年賜諡曰『忠』,五年復特命其孫寶之以官,於是上距其卒之歲已四十二年矣。」朱熹《晦庵續集》卷一《答黃直卿書》:「子約之亡傷痛未定,而季通(蔡元定)八月九日又已物故。朋友間豈復有此人?尤足為痛哭也。」彭龜年《止堂集》卷十五有《祭寺丞呂子約文》,此祭文寫於戊午(1198)九月。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史/卷455》,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書目

[編輯]
  • 宋元學案》卷五一《東萊學案》,《黃宗羲全集》第五冊
  • 《重修浙江通志稿·麗澤源流傳》
  • 《嘉靖浦江志略》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