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諸天
外觀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專題 |
二十諸天或二十天是佛教二十位護法總稱。其大多來源於婆羅門教天神,後來被佛教吸收成為護法。二十諸天在漢傳佛教中的有些廟宇,又吸收了三位道教神祇,以及天龍八部的緊那羅王而成為「二十四天」。
概論
[編輯]天,音譯提婆,爲印度宗教認為的共通概念,居住在天界的鬼神稱爲天人,或也音譯爲提婆[1]。佛教通常認為天界有二十八重天,居住在二十八重天中護持佛教的鬼神,亦或者居住在他界的鬼神,從婆羅門教的八方天[2]敷衍而來,又添作十二,後增作十六天,再增加四位,凡二十,稱爲二十諸天;在漢傳佛教又增加四位,稱二十四諸天。
在佛寺中二十諸天一般供奉在大雄寶殿的側面,大多為畫像,少數廟宇中有塑像,作為釋迦牟尼佛的護法。
沿革
[編輯]八天與十二天
[編輯]婆羅門教有八方天護法,以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方各有一護法神,佛教密宗吸收為護法,並增加爲十二天。又添加四位護法稱爲十六天。
十六諸天
[編輯]有兩種說法。
- 《八字文殊儀軌》所稱之「十六大天外護」,分別是:
- 佛教密宗中稱爲十六天者,分別為:
- 大梵天
- 帝釋天
- 多聞天王(四天王之一),即毘沙門天
- 持國天王(四天王之一)
- 增長天王(四天王之一)
- 廣目天王(四天王之一)
- 密跡金剛
- 摩酰首羅天
- 散脂大將
- 大辯才天
- 大功德天
- 韋馱天(室健陀天)
- 堅牢地神,即地天
- 菩提樹神
- 鬼子母神
- 摩利支天
二十諸天
[編輯]後增加四位神祇,日宮天子、月宮天子、娑竭羅龍王、閻摩羅王,稱二十諸天或二十天,分別為:
- 大梵天
- 帝釋天
- 多聞天王(四天王之一)
- 持國天王(四天王之一)
- 增長天王(四天王之一)
- 廣目天王(四天王之一)
- 密跡金剛
- 摩酰首羅天
- 散脂大將
- 大辯才天
- 大功德天
- 韋馱天(室健陀天)
- 堅牢地神
- 菩提樹神
- 鬼子母神
- 摩利支天
- 日宮天子
- 月宮天子
- 娑竭羅龍王
- 閻摩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