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共蘇區中央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共蘇區中央局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機構類型地方局
授權法源中國共產黨章程
聯絡方式
總部
實際地址瑞金

中共蘇區中央局中國共產黨負責中央蘇區的領導機構。[1]「中央局是蘇區的最高權力機關,管理蘇區的地方政府和黨委的行政」。[2]

歷史

[編輯]

1930年8月26日,周恩來在中央總行動委員會主席團會議上,提議在蘇維埃區域建立中央局,同時建立革命軍事委員會主持一切軍事工作。8月28日,中央總行動委員會主席團會議決定朱德任全國紅軍總司令。1930年9月24日─28日中共中央六屆三中全會結束後,1930年10月政治局決定成立蘇區中央局,書記周恩來;在蘇維埃區域成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由於周恩來還負責指導全國各蘇區和紅軍,在上海的中共中央的工作離不開周恩來,所以書記由先去蘇區的項英代理。

1931年初,中共中央糾正立三路線王明掌權;項英進入中央蘇區,成為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1931年1月15日,在寧都縣小布成立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項英,副主席毛澤東、朱德。轄贛西南特委(贛南特委、贛東特委、永吉泰特委)後改為江西臨時省委與江西省委、閩粵贛邊特委(後為閩粵臨時省委、福建省委、福建臨時省委、福建省委)、粵贛省委、贛南省委、閩贛省委、湘贛省委、湘鄂贛特委(湘鄂贛省委)、直屬縣委(瑞金縣委、長勝縣委、太雷縣委、西江縣委)等。「負責管理全國蘇維埃區域內各級黨部,指導全國蘇維埃區域內黨的工作。」

因為項英在對富田事變的定性上與在上海的中共中央違逆,再加上項英軍事上弱一些,改由毛澤東代理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任弼時王稼祥顧作霖三人組成中央代表團,前往中央蘇區全權處理富田事變。4月中旬,中央代表團來到寧都青塘。4月17日,蘇區中央局第一次擴大會議在青塘繼續召開。1931年9月,中央局遷至瑞金葉坪

1931年11月1日至5日,在瑞金縣葉坪村,蘇區中央局召開了中共蘇區第一次代表大會(贛南會議)。大會貫徹執行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批評了毛澤東的「狹隘經驗論」。

周恩來通過秘密交通,於1931年12月底抵達瑞金,正式就任蘇區中央局書記。1932年1月中旬,在瑞金葉坪召開中共蘇區中央局主要成員會議,報告三次反圍剿戰爭的情況和九一八事變後的全國形勢。毛澤東不同意紅軍進攻贛州,蘇區中央局批評毛澤東是「典型的右傾機會主義」等。毛澤東沉默,一言不發。會議陷入僵局,中途更換主持人。會後不久,毛澤東便辭去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職務,向蘇區中央局請病假,退隱到瑞金城郊的東華山古廟養病。

1933年1月,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成員博古張聞天由上海遷入中央蘇區,對外有時沿用蘇區中央局名義。1934年1月,中共六屆五中全會在瑞金召開,中共蘇區中央局正式結束。

1934年10月長征前夕,由項英、陳毅陳潭秋賀昌瞿秋白等組成中共蘇區中央分局,後又增加鄧子恢張鼎丞譚震林等7人。書記項英,組織部長陳潭秋,宣傳部長瞿秋白,領導中央蘇區各省委:江西省委、福建省委、閩贛省委、贛南省委、瑞西特委、贛粵邊特委、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及湘贛省委湘鄂贛省委閩浙贛省委。「以統一領導中央根據地和其他根據地的黨政軍工作,保衛革命根據地,繼續堅持鬥爭。」1935年3月,中共蘇區中央分局移至廣東南雄。1937年冬,中共蘇區中央分局結束,設立中共中央東南分局

組成人員

[編輯]

1931年1月15日,在中央蘇區寧都小布成立中共蘇區中央局

  • 書記周恩來(在上海未到任),項英代理書記/1931年10月11日毛澤東代理書記/1931年11月5日項英代理書記/1931年12月底周恩來/1932年7月21日任弼時代理書記
  • 委員:周恩來、項英、毛澤東、朱德、任弼時、余飛曾山湘贛邊特委1名(待定)、共青團中央1人(待定,後安排顧作霖)。
  • 1931年4月排名:周恩來(在上海),項英(代理書記),任弼時,毛澤東,王稼祥,朱德,顧作霖,鄧發。[3]1931年7月8日任弼時給中央報告,稱當時的蘇區中央局「只有任弼時、王稼祥和項英三個人」,其他人都在前方作戰不能管事,所以請中央加派人手。
  • 1931年7月,閩粵贛邊特委書記兼軍委會書記鄧發赴中央蘇區並成為中共蘇區中央局委員,擔任紅軍總司令部政治保衛處處長.
  • 1931年8月30日,中共中央《關於中央蘇區組織問題的決議》:「中央局的成分以派去的鄧發同志與現在蘇區的項英、毛澤東、朱德、任弼時、王稼祥、顧作霖七同志共同組織。」
  • 組織部部長任弼時(中央局副書記兼)
  • 宣傳部部長顧作霖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葉永烈.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四川人民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2013. ISBN 978-7-220-08775-2. 
  2. ^ 《任弼時年譜》1931年5月條
  3. ^ 《王稼祥年譜》1931年4月17日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