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山生態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山生態園,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虹橋路17號,是烏魯木齊市民政局下屬的烏魯木齊市殯葬服務中心管轄的公墓。

簡介

[編輯]

東山生態園與水磨溝風景區僅隔一條路,佔地3900餘畝,是中國西北地區目前最大的生態園。東山生態園是烏魯木齊市民政局直屬的國有事業單位,也是烏魯木齊市唯一由政府劃定的非穆斯林公墓。[1][2]

東山生態園原名「東山公墓」,形成於19世紀中葉。1950年代,經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批准,納入民政部門管理。[1][2][3]

1991年在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號召下,對荒山進行了綠化改造。1992年時,東山公墓管理站只有兩間平房作為辦公室,全是土房子,僅有5個工作人員,除了殯葬服務外,主要工作就是種樹,其他時間還要刻碑、描字、漆棺材。當時東山公墓遠離烏魯木齊市區,完全是土葬區,墳塋漫山遍野,東山公墓管理站被戲稱為「仰臉公社伸腿大隊」。1993年,烏魯木齊市開始推行骨灰公墓,東山公墓決定遷移已有的土葬公墓,以便規劃出更多的骨灰公墓用地。1994年,東山公墓開始設立骨灰公墓。當時,東山公墓管理站一邊安排土葬,一邊借鑑中國內地的經驗試行骨灰公墓。但由於民眾思想保守,最初的一兩年內,安葬在骨灰公墓的亡者一年只有數十個。[1][2][3][4]

2000年,烏魯木齊市禁止土葬,東山公墓及烏魯木齊城區內其他無規劃的自然墳區開始遷墳。東山公墓將零散的土墳逐個歸整到成行成列的水泥公墓群中。從1992年到2013年,東山公墓(東山生態園)已遷五、六萬座墳。到2013年,老墳區改造面積已達1/3,尚有佔地面積近1400平方米的數萬座土葬墳墓待遷移。這裏本來是缺水地區,種樹很難成活。但經過20年的奮鬥,到2013年,東山生態園的綠化覆蓋面積已達2000畝,佔全園總面積的78.9%。[3]

2004年,東山生態園聘請上海同濟大學開展整體規劃。工程計劃分為三期,準備用5年建成現代化山地生態陵園。[1][2]2008年,東山生態園二期工程基本結束。已建成牌坊、停車場等項目並投入使用,道路、綠化獲得很大改善。[2]2010年,東山生態園三期建設工程啟動。[5]

到2013年時,東山生態園擁有專門的辦公樓,50多位有不同分工的工作人員,墓區里安裝了監控錄像,還配有保潔員及保安人員。根據規劃,一條環城公路將從原來的土葬公墓區穿過,那時東山生態園將被圈入城市。[3]

蘇軍無名戰士紀念碑

[編輯]

2010年5月,根據烏魯木齊市城市規劃與棚戶區改造建設要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簽訂的協議,天山區人民政府對大灣南路以北片區的俄羅斯墓地的三座蘇聯紅軍集體墓進行挖掘,將79具蘇聯紅軍戰士遺骸遷出,在獲得俄羅斯國防部的有關許可後,遷至東山生態園重新安葬,同時確定將興建蘇軍無名戰士紀念碑。[6]

2011年11月15日,東山生態園的蘇軍無名戰士紀念碑揭幕,陪伴79名安葬於此的蘇聯紅軍戰士。 當天,俄羅斯駐華大使館一秘、三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外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政廳、烏魯木齊市有關部門領導,以及居住在烏魯木齊市的部分俄羅斯族群眾共同來到東山生態園,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陶米恆與烏魯木齊市副市長馬雪峰共同為刻有「為中國人民犧牲的俄羅斯英雄們永垂不朽」碑文的蘇軍無名戰士紀念碑揭幕。陶米恆表示:「我代表俄羅斯駐華大使館感謝中國朋友們,感謝大家在墓地遷移工作中的辛勤付出。這是俄中兩國關係高水平發展的又一次證明。」 馬雪峰代表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及烏魯木齊市各族人民,向為中國人民自由而犧牲的79名蘇聯紅軍戰士表示哀悼和敬意。[6]

這批蘇聯紅軍戰士是1934年為援助盛世才而由蘇聯政府派到新疆。1933年,中華民國新疆省發生「四一二」政變金樹仁下台,此後出現盛世才馬仲英張培元三方爭奪新疆省大權的鬥爭。1934年,為了穩定新疆省政權,新疆省臨時督辦盛世才派出外交官到蘇聯求援,蘇聯政府派出蘇聯紅軍一個團約2000人的兵力,從新疆省塔城巴克圖邊卡開到塔城,換上中國軍隊的軍裝,在1934年2月抵達迪化(今烏魯木齊)。蘇聯紅軍首役大敗,死傷不少,後來依靠增援部隊及重武器、裝甲車突破了馬仲英的防線,解了迪化之圍。此戰之後,部分陣亡的蘇聯紅軍官兵被集體安葬在迪化的俄羅斯墓地,即位於大灣南路的蘇聯紅軍集體墓址。[7]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