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德姆·賈沙里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德姆·賈沙里
阿德姆·賈沙里在2008年阿爾巴尼亞郵票上
本名法茲利·賈沙里[1]
出生(1955-11-28)1955年11月28日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科索沃社會主義自治省普雷卡齊
逝世1998年3月7日(1998歲—03—07)(42歲)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科索沃和梅托希亞自治省普雷卡齊
墓地 科索沃普雷卡齊阿德姆·賈沙里紀念館
效命 科索沃解放軍
服役年份1991年–1998年
軍銜指揮官
統率科索沃解放軍
參與戰爭科索沃戰爭
 • 進攻普雷卡齊 
獲得勳章科索沃英雄英語Hero of Kosovo
紀念建築阿德姆·賈沙里紀念綜合建築
配偶阿迪列·賈沙里
兒女庫什特里姆·賈沙里
親屬哈默茲·賈沙里英語Hamëz Jashari(兄)

阿德姆·賈沙里阿爾巴尼亞語Adem Jashari)是科索沃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科索沃解放軍是科索沃[a]阿族分離主義組織,在上世紀90年代為科索沃獨立而戰鬥。[2][3][4][5][6]

從1991年開始,也就是賈沙里前往阿爾巴尼亞接受軍事訓練之前,他就開始參與攻擊塞爾維亞警察。他於1993年在阿爾巴尼亞被捕,但是在阿爾巴尼亞軍隊的要求下被釋放。後來回到科索沃,在那裏他繼續對南斯拉夫政府發動攻擊。他在1997年7月被南斯拉夫法庭缺席判處犯有恐怖主義罪。在幾次抓捕或殺死他的嘗試都失敗之後,塞爾維亞警方在1998年3月對賈沙里在普雷卡齊的家發動了一次襲擊。隨後的戰鬥導致賈沙里57名家庭成員死亡,其中包括賈沙里及其妻子、兄弟和兒子。賈沙里被視為「科索沃解放軍之父」和科索沃獨立的象徵。 在2008年科索沃宣佈獨立後,他被追授了「科索沃英雄」頭銜。普里什蒂納國家劇院、普里什蒂納國際機場阿德姆·賈沙里奧林匹克體育場英語Adem Jashari Olympic Stadium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生平

[編輯]

早年生活

[編輯]

阿德姆·沙班·賈沙里[7]於1955年11月28日[8]出生在科索沃社會主義自治省的德雷察地區的普雷卡齊村,原名法茲利·賈沙里。[1]他是幾十年前與南斯拉夫軍隊作戰的科索沃阿族游擊隊後裔,[9]從小就聽阿爾巴尼亞戰爭故事長大,別人經常見到他帶着槍。[8]根據記者提姆·猶大的說法,賈沙里「憎恨塞爾維亞人,儘管他是科索沃解放軍的早期新兵,但他在意識形態上和游擊隊員不太一樣。」

游擊活動

[編輯]

德里尼察是科索沃中部的一個丘陵地區,幾乎全部居民都是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在科索沃戰爭之前,南斯拉夫的政府認為它是「阿爾巴尼亞族恐怖主義的溫床」。[10]賈沙里曾經是個農民。[11]1991年,他在科索沃參加了反對南斯拉夫當局的武裝起義。[12]在這一時期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民族統一主義組織,也就是科索沃解放軍首次出現。[11]

1991年至1992年,賈沙里和大約100名其他希望爭取科索沃獨立的阿族人在阿爾巴尼亞拉比諾特-瑪市英語Labinot-Mal接受軍事訓練。[13]後來賈沙里和其他阿爾巴尼亞人多次對科索沃塞爾維亞行政機構發動破壞行動。1991年12月30日,塞爾維亞警察包圍了賈沙里和他的哥哥哈默茲,企圖逮捕或殺死他。但是在隨後的圍困中,大量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湧向普雷卡齊,迫使警察撤離村莊。[8]

在阿爾巴尼亞期間,他於1993年被薩利·貝里沙政府逮捕,並被關押於地拉那[14]的監獄。在阿爾巴尼亞軍隊的要求下,他與其他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武裝分子一同獲釋。[15]由於南斯拉夫軍隊現在認為普雷卡齊是一個「禁區」,賈沙里在接下來的幾年裏發動了幾次攻擊。這些攻擊的目標是南斯拉夫軍隊和科索沃的塞爾維亞警察。[8]1997年7月11日,南斯拉夫一家法庭在賈沙里缺席的情況下,判他犯有恐怖主義人權觀察組織隨後形容此次審判「未能符合國際標準」。另外14名科索沃阿族人也在審判中被判有罪。[16]南斯拉夫部隊以謀殺一名塞爾維亞警察的罪名追捕賈沙里,並於1998年1月22日再次企圖攻擊賈沙里在普雷卡齊的大院。[7]在賈沙里不在場的情況下,數千名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突襲了普雷卡齊,並再次成功地將塞爾維亞人趕出了普雷卡齊村及其周邊地區。到了下個月,科索沃解放軍的一個小分隊伏擊了塞爾維亞警察。在隨後的衝突中,四名塞爾維亞人被打死,兩人受傷。1998年3月5日黎明,科索沃解放軍對普雷卡齊的一支塞爾維亞警察巡邏隊發動攻擊。[8]

死亡

[編輯]

為了回應這次攻擊,南斯拉夫組織了一次運用坦克裝甲輸送車直升機等武器的「全面報復行動」。[17]他們得到附近一家彈藥廠所生產大炮的支援。[18]為了「消滅嫌疑人及其家人」[16],警方襲擊了被確認為科索沃解放軍據點的村莊,包括利科沙內和奇雷茲。人權觀察指出,「特種警察部隊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發動襲擊,不分青紅皂白地向婦女、兒童和其他非戰鬥人員開火。」科索沃解放軍成員和他們的家人隨後逃到了賈沙里的大院。在這裏,警方勸告賈沙里自首,並給了他兩個小時的答覆期限。在此期間,許多家庭離開了這個大院。[19]賈沙里留了下來並命令他的家人呆在家裏,還告訴他的武裝分子抵抗到最後一個人。[20]

兩小時的最後期限一過,雙方就開始交火。在賈沙里的大部分家庭成員聚集的一所房子裏,一枚迫擊炮彈從屋頂掉了下來,造成許多人死亡。經過兩[19]到三天的圍攻,警方佔領了賈沙里的大院。[21]警方一進去,他們就發現賈沙里和他的兄長哈默茲已經死亡。[19]賈沙里的妻子阿迪列和他13歲的兒子庫什特里姆亦被殺。[22]總的來說,大約58名科索沃阿族人在襲擊中喪生,其中包括18名婦女和10名16歲以下的兒童。[23][24]塞爾維亞內政部的一位少校戈蘭·拉多薩夫列維奇說:「賈沙里利用婦女、兒童和老人作為人質。」[25]談到這次襲擊,南斯拉夫將軍內波薩·帕夫科維奇表示,這是「針對知名罪犯的正常警務行動,這次行動是成功的,但是其他細節我不記得了。」[26]唯一的倖存者是哈默茲·賈沙里的女兒貝薩爾塔·賈沙里,她聲稱,警察「用刀威脅她,並命令她說是她的叔叔阿德姆·賈沙里殺了所有想投降的人。」[27]

餘波

[編輯]

進攻普雷卡齊後不久,46具屍體於3月7日被送往普里什蒂納醫院停屍房,第二天又被送回斯爾比察。在那裏,它們被放置在城鎮郊區的一個倉庫里。在此期間拍攝的照片顯示,賈沙里的脖子上有一處槍傷。3月9日,警察公開聲明,如果家屬不迅速認領和埋葬被殺人員的屍體,他們將自己埋葬這些屍體。第二天,警方在東吉普雷卡齊附近挖了一個大墳墓,埋葬了56具屍體,其中10人無法辨認身份。3月11日,這些屍體由親屬挖出,並按照伊斯蘭傳統[28]在一個稱為「和平地帶」的地方重新埋葬。[29]

1998年,一名科索沃解放軍指揮官阿德姆·賈沙里和周圍的南斯拉夫軍隊在賈沙里家族大院發生槍戰,導致大多數賈沙里家族成員被屠殺。[30][31]賈沙里及其家人的死亡引起了國際社會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強烈反對。[32]屠殺的消息傳開後,科索沃阿族武裝民兵在科索沃各地頻繁出現,試圖為賈沙里之死報仇。也正是因為這次屠殺,更多的科索沃阿族平民開始加入科索沃解放軍。[33]這一事件無疑為科索沃解放軍招募活動帶來了積極的作用。[30]

紀念

[編輯]

阿德姆·賈沙里的英勇事跡被前科索沃軍成員(還有一些一些政府成員)和科索沃阿族社會頌揚並成為傳奇,在科索沃各地產生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歌曲、文學、紀念碑和紀念活動。[34][35]被阿爾巴尼亞人稱為「傳奇指揮官」(阿爾巴尼亞語Komandanti Legjendar)的[36]賈沙里被許多科索沃人視為「科索沃解放軍之父」。他拿着自動武器的畫像經常掛在阿爾巴尼亞族住宅的牆上。[37]賈沙里的忌日被科索沃的阿族人視為獨立的紀念日,他們每年都在科索沃[19]紀念賈沙里的忌日,賈沙里的家儼然成為了一個聖地。他和他的家人埋葬的地方也已經成為科索沃阿族人的朝聖之地,一些作家甚至將賈沙里與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斯坎德培[38]相提並論。[18]2008年科索沃宣佈獨立後,賈沙里因在科索沃戰爭中發揮的作用被追授「科索沃英雄」的稱號。[19]米特羅維察的足球場[39]、普里什蒂納的國家劇院[36]普里什蒂納國際機場也以他的名字命名。[40]

註釋

[編輯]
  1. ^ 科索沃是一個在科索沃共和國塞爾維亞共和國之間的爭議領土。科索沃已於2008年單方面宣佈獨立並成立了科索沃共和國,但塞爾維亞仍堅持認為科索沃是其主權領土的一個自治區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有113個已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地位。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Bekim Jashari zbulon një detaj interesant rreth emrit të Adem Jasharit, thotë se e kishte emrin Fazli. Telegrafi. 2018-08-19 [2021-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阿爾巴尼亞語). Së fundmi Bekim Jashari ka publikuar detaje tjera interesante, ku ka përmendur se Adem Jashari fillimisht e kishte pasur emrin Fazli 
  2. ^ State-building in Kosovo. A plural policing perspective. Maklu. 2015-02-05: 53 [2021-02-18]. ISBN 978904660749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3. ^ Liberating Kosovo: Coercive Diplomacy and U. S. Intervention. 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12: 69 [2021-02-18]. ISBN 9780262305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4. ^ Dictionary of Genocide.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8: 249 [2021-02-18]. ISBN 9780313346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5. ^ Kosovo Liberation Army (KL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4-09-14 [2021-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6). 
  6. ^ Albanian Insurgents Keep NATO Forces Busy. 時代雜誌. 2001-03-06 [2021-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6). 
  7. ^ 7.0 7.1 Elsie 2011,第142頁.
  8. ^ 8.0 8.1 8.2 8.3 8.4 Bartrop 2012,第142頁.
  9. ^ O'Neill 2002,第23頁.
  10. ^ Human Rights Watch 1998,第18頁.
  11. ^ 11.0 11.1 Watson 2009,第193頁.
  12. ^ Elsie 2011,第32頁.
  13. ^ Judah 2002,第111頁.
  14. ^ Pettifer & Vickers 2007,第113頁.
  15. ^ Pettifer & Vickers 2007,第98–99頁.
  16. ^ 16.0 16.1 Human Rights Watch 1998,第27頁.
  17. ^ Bartrop 2012,第142–143頁.
  18. ^ 18.0 18.1 Pettifer 2005,第144頁.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Bartrop 2012,第143頁.
  20. ^ Henriksen 2007,第127頁.
  21. ^ Judah 2008,第81頁.
  22. ^ Human Rights Watch 1998,第29頁.
  23. ^ Human Rights Watch 1998,第28頁.
  24. ^ Judah 2002,第140頁.
  25. ^ Henriksen 2007,第128頁.
  26. ^ BBC & 12 March 2000.
  27. ^ Kolstø, Professor Pål. Media Discourse and the Yugoslav Conflicts: Representations of Self and Other. 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12-12-28: 96 [2021-03-19]. ISBN 97814094916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4) (英語). 
  28. ^ Human Rights Watch 1998,第30–31頁.
  29. ^ Judah 2008,第28頁.
  30. ^ 30.0 30.1 Di Lellio & Schwanders-Sievers 2006a,第514頁. "We concentrate on one symbolic event – the massacre of the insurgent Jashari family, killed in the hamlet of Prekaz in March 1998 while fighting Serbs troops. This was neither the only massacre nor the worst during the recent conflict..."; pp: 515–516.
  31. ^ Koktsidis & Dam 2008,第169頁.
  32. ^ Carmichael 2012,第558頁.
  33. ^ Petersen 2011,第154頁.
  34. ^ Di Lellio & Schwanders-Sievers 2006a,第516–519, 527頁.
  35. ^ Di Lellio & Schwanders-Sievers 2006b,第27–45頁.
  36. ^ 36.0 36.1 Luci & Marković 2009,第96頁.
  37. ^ Perritt 2010,第36頁.
  38. ^ Judah 2008,第27頁.
  39. ^ BBC & 5 March 2014.
  40. ^ Elsie 2012,第222頁.

參考書籍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