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裴慶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裴慶孫(?—?),字紹遠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人,出自河東裴氏的中眷裴第一房,北魏官員。

生平

[編輯]

裴慶孫少年時父親去世,性格倜儻不群,重信守諾,以員外散騎侍郎起家官[1][2]

正光末年,汾州吐京胡薛悉公馬牒騰都自立為王,聚眾作亂,人數多達數萬。朝廷詔令裴慶孫為募人別將,招募率領鄉豪,得到數千戰士前往討伐。胡人賊寇屢次前來挑戰,裴慶孫身先士卒,多次摧折敵軍的鋒芒,乘勝深入到雲台郊。各路賊寇互相勾結,與北魏軍隊在郊西大戰,從早上到黃昏,裴慶孫親自衝鋒陷陣,斬殺賊王郭康兒,賊寇全面潰敗大潰。皇帝詔令裴慶孫前往京城,授任直後[3][2]

此後賊寇又聚集起來,北連劉蠡升,南通絳蜀陳雙熾,勢力轉強,裴慶孫再度出任別將,從軹關進軍前往討伐。到達齊子嶺以東時,賊寇統帥范多范安族等人率領部眾前來抵抗,裴慶孫與之交戰並斬了范多的首級。北魏軍隊深入二百餘里,到達陽胡城。北魏朝廷認為此地披山帶河,是地勢衝要之地,魏孝明帝元詡末年設置邵郡,於是以裴慶孫為邵郡太守、假節輔國將軍、邵郡都督。百姓在經歷賊寇的戰亂之後,紛紛流亡逃竄,裴慶孫想盡辦法招撫安頓,百姓都前來邵郡回複本業。永安年間,裴慶孫回朝,被授任太中大夫[4][2]

爾朱榮死後,爾朱世隆率領部眾北渡黃河,朝廷詔令裴慶孫為大都督,與行台源子恭率領軍隊追擊。軍隊駐紮在太行時,裴慶孫與爾朱世隆秘密勾結,事情泄露,朝廷將裴慶孫追召回河內郡斬首處決,裴慶孫當時虛歲三十六[5][2]

裴慶孫有豪俠之氣,同鄉壯士以及好事之徒大多追隨依附他,他收納供養都有恩情。在邵郡期間,正值饑荒年歲,四方的流浪者常有百餘人,裴慶孫以自家的糧食拿來接濟他們。裴慶孫雖然粗獷好武,也喜愛文士之流,與文人學士互相來往,輕財重義,經常賓客滿堂,因此為當時人們所稱道[6][7]

子女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魏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良從父兄子慶孫,字紹遠。少孤,性倜儻,重然諾。釋褐員外散騎侍郎。
  2. ^ 2.0 2.1 2.2 2.3 《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良從父兄子慶孫,字紹遠,少孤,性倜儻,重然諾。正光末,汾州吐京群胡薛悉公、馬牒騰並自立為王,眾至數萬。詔慶孫為募人別將,招率鄉豪以討之。慶孫每摧其鋒,進軍深入,至雲台郊,大戰郊西,賊眾大潰。征赴都,除直後。於是賊復鳩集,北連蠡升,南通絳蜀,兇徒轉盛。以慶孫為別將,從軹關入討,深入二百餘里,至陽胡城。朝廷以此地被山帶河,衿要之所,明帝末,遂立邵郡,因以慶孫為太守。慶孫務安緝之,咸來歸業。爾朱榮之死也,世隆擁眾北度,詔慶孫為大都督,與行台源子恭率眾追擊。慶孫與世隆密通,事泄,追還河內斬之。
  3. ^ 《魏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正光末,汾州吐京群胡薛悉公、馬牒騰並自立為王,聚黨作逆,眾至數萬。詔慶孫為募人別將,招率鄉豪,得戰士數千人以討之。胡賊屢來逆戰,慶孫身先士卒,每摧其鋒,遂深入至雲台郊。諸賊更相連結,大戰郊西,自旦及夕,慶孫身自突陳,斬賊王郭康兒。賊眾大潰。敕征赴都,除直後。
  4. ^ 《魏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於後賊復鳩集,北連蠡升,南通絳蜀,兇徒轉盛,復以慶孫為別將,從軹關入討。至齊子嶺東,賊帥范多、范安族等率眾來拒,慶孫與戰,復斬多首。乃深入二百餘里,至陽胡城。朝廷以此地被山帶河,衿要之所,肅宗末,遂立邵郡,因以慶孫為太守、假節、輔國將軍、當郡都督。民經賊亂之後,率多逃竄,慶孫務安緝之,咸來歸業。永安中,還朝,除太中大夫。
  5. ^ 《魏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爾朱榮之死也,世隆擁眾北渡,詔慶孫為大都督,與行台源子恭率眾追擊。軍次太行,而慶孫與世隆密通,事泄,追還河內而斬之,時年三十六。
  6. ^ 《魏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慶孫任俠有氣,鄉曲壯士及好事者,多相依附,撫養咸有恩紀。在郡之日,值歲飢凶,四方遊客常有百餘,慶孫自以家糧贍之。性雖粗武,愛好文流,與諸才學之士咸相交結,輕財重義,座客常滿,是以為時所稱。
  7. ^ 《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慶孫任俠有氣,鄉曲壯士及好事者多相依附,撫養咸有恩紀。在郡日,逢歲飢凶,四方遊客恆有百餘,慶孫自以家糧贍之。性雖粗武,愛好文流,與諸才學之士咸相交結,輕財重義,坐客恆滿,是以為時所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