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
瓦西里·丹尼洛維奇·索科洛夫斯基 | ||||||||||||||||||||||||||||||
---|---|---|---|---|---|---|---|---|---|---|---|---|---|---|---|---|---|---|---|---|---|---|---|---|---|---|---|---|---|---|
出生 | 俄羅斯帝國梁贊州扎賴斯克 | 1897年7月21日|||||||||||||||||||||||||||||
逝世 | 1968年5月10日 蘇聯莫斯科 | (70歲)|||||||||||||||||||||||||||||
墓地 | 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 | |||||||||||||||||||||||||||||
效命 | 蘇聯紅軍 | |||||||||||||||||||||||||||||
服役年份 | 1918年-1960年 | |||||||||||||||||||||||||||||
軍銜 | 蘇聯元帥 (1946年–1960年) | |||||||||||||||||||||||||||||
參與戰爭 | 俄國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 |||||||||||||||||||||||||||||
獲得勳章 |
| |||||||||||||||||||||||||||||
其他工作 | 總參謀長 國防部副部長 |
瓦西里·丹尼洛維奇·索科洛夫斯基(俄語:Василий Данилович Соколовский,1897年7月21日—1968年5月10日),蘇聯軍事家。索科洛夫斯基主要擔任參謀工作,協助朱可夫等組織了蘇德戰爭中的多次重要戰役,1945年獲得蘇聯英雄稱號,1946年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1962年他主持編著了《軍事戰略》一書,強調核武器致勝論,其強調火箭核戰略的理論成為冷戰時期蘇軍的戰略基礎。
早年
[編輯]索科洛夫斯基生於格羅德諾省比阿韋斯托克縣附近的村子(今屬波蘭波德拉謝省)。1918年參加紅軍,同年11月到1919年6月進入紅軍軍事學院就讀。畢業後擔任了半年的步兵第32師副參謀長。1919年12月回到軍事學院就讀,1921年10月從工農紅軍軍事學院畢業,被派往土耳其斯坦方面軍,任作戰部副部長,後任作戰部長。曾參與對巴斯瑪奇運動的鎮壓,榮獲紅旗勳章。
1922—1930年曆任中亞地區步兵師參謀長、莫斯科軍區步兵師參謀長、北高加索和白俄羅斯兩軍區的步兵軍參謀長。1928年索科洛夫斯基從高級軍事幹部速成班畢業。1930—1935年先後任步兵師師長、伏爾加河沿岸軍區副參謀長。1931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35年5月起,索科洛夫斯基任烏拉爾軍區參謀長。1938年4月起轉任莫斯科軍區參謀長。1941年2月起任蘇軍排名第二的副總參謀長,和尼古拉·費多羅維奇·瓦圖京一起協助總參謀長 格奧爾基·朱可夫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蘇德戰爭開始後不久以德米特里·巴甫洛夫為首的西方面軍指揮部被集體解職,索科洛夫斯基被派往西方面軍擔任參謀長,他協助鐵木辛哥組織了斯摩棱斯克戰役。1941年10月朱可夫接掌西方面軍,索科洛夫斯基繼續擔任參謀長,協助組織了莫斯科保衛戰,他在這兩場戰役中充分顯示了自己的軍事和組織才幹。
1943年2月索科洛夫斯基擔任西方面軍司令,指揮西方面軍部隊與加里寧方面軍協同作戰,勝利進行了勒熱夫—維亞濟馬戰役。1943年夏又率部參加了奧廖爾戰役和斯摩棱斯克戰役,突破了德軍的強大防禦。但在1943年底的奧爾沙攻勢和1944年初的維捷布斯克攻勢中,索科洛夫斯基所部損失慘重,索科洛夫斯基因此被降職,派到烏克蘭第1方面軍擔任參謀長。
索科洛夫斯基在烏克蘭第1方面軍參謀長任上協助朱可夫和科涅夫組織了利沃夫-桑多梅日、維斯瓦河—奧得河等戰役。1945年4月調任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參謀長,協助朱可夫進行柏林戰役的準備和實施工作。柏林戰役後他參與了德軍投降儀式,後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二戰之後
[編輯]戰後索科洛夫斯基任蘇軍駐德軍隊集群副總司令,1946年3月起任總司令、蘇聯駐德軍管局總指揮兼對德管制委員會蘇方委員。1948年6月面對美英法3國在所佔區開始進行貨幣改革,索科洛夫斯基發表了《告德國民眾書》,認為英美法3國欲分解德國,不久切斷了東西柏林之間的交通,史稱第一次柏林危機。1949年3月斯大林派較為溫和的崔可夫接替了態度強硬的索科洛夫斯基,索科洛夫斯基回國後擔任蘇聯武裝力量部(1950年2月起為蘇聯軍事部)第1副部長。
1952年6月斯大林免去了總參謀長什捷緬科的職務,索科洛夫斯基於1952年6月-1960年4月任蘇聯軍事部(1953年3月起為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總參謀長。在這期間索科洛夫斯基領導撰寫了《軍事戰略》一書,提出「未來的世界大戰,就武器來說,首先是火箭核戰爭,進行這種戰爭的基礎是各個軍種,首先是戰略火箭軍和導彈原子潛艇,大量使用火箭核武器。」索科洛夫斯基的這一軍事理論成為冷戰時期蘇軍主要的指導思想,1960年起索科洛夫斯基擔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相當於退役)。
1968年索科洛夫斯基去世,葬於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新切爾卡斯克紅旗高級軍事通信指揮學校以其名字命名。格羅德諾市樹有其半身像,烏拉爾軍區司令部大樓為其設置有紀念牌。
主要著作
[編輯]- 主編《軍事戰略》(1962)
- 《解放西烏克蘭地區》(1965)
- 《光榮的戰鬥歷程》(1966)
- 《莫斯科大會戰及其歷史意義》
參考資料
[編輯]-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21冊 第二版.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9: 374.
- 苏联主义网-索科洛夫斯基生平. [2013-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9).
- 蘇聯英雄
- 列寧勳章獲得者
- 十月革命勳章獲得者
- 紅旗勳章獲得者
- 一級蘇沃洛夫勳章獲得者
- 一級庫圖佐夫勳章獲得者
- 保衛莫斯科獎章獲得者
-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戰勝德國獎章獲得者
- 攻克柏林獎章獲得者
- 解放華沙獎章獲得者
- 紅軍建軍二十周年獎章獲得者
- 蘇維埃陸軍海軍三十周年獎章獲得者
- 蘇聯武裝力量四十周年獎章獲得者
- 莫斯科建城八百周年獎章獲得者
- 法國榮譽軍團大十字勳章持有人
- 1897年出生
- 1968年逝世
- 蘇聯元帥
- 蘇軍總參謀長
- 格羅德諾省人
- 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軍方面軍司令
- 蘇聯共產黨黨員
-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
- 軍事學家
- 俄國內戰人物
- 伏龍芝軍事學院校友
- 第二屆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代表
- 第三屆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代表
- 第四屆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代表
- 第五屆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代表
- 第六屆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代表
- 第七屆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代表
- 蘇共十九大代表
- 蘇共二十大代表
- 蘇共二十一大代表
- 蘇共二十二大代表
- 蘇共二十三大代表
- 參與鎮壓1956年匈牙利革命人物
- 蘇聯副國防部長
- 軍級指揮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