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火爐監獄

座標21°1′31″N 105°50′47″E / 21.02528°N 105.84639°E / 21.02528; 105.84639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1°1′31″N 105°50′47″E / 21.02528°N 105.84639°E / 21.02528; 105.84639

1970年的河內希爾頓高空照片。

火爐監獄越南語Hỏa Lò,Nhà tù Hỏa Lò,nhà pha Hỏa Lò)是河內一座已關閉的監獄,由法國殖民政府建造以關押政治犯,其後於越南戰爭期間被北越用作關押戰俘。1993年改為博物館。

歷史

[編輯]

火爐監獄是法國人於1896年所興建的監獄,名為「Maison Centrale」,時稱「河內火爐越南語Ngục thất Hà Nội獄室河内。當地人稱之為「火爐」,因此地原是製作陶瓷的窯爐的村落。這是法國人在北越所興建的最大監獄,當時反法殖民的重大政治犯,都被關在這裏凌虐、拷問。然而,被關在這裏的異議分子,卻也得以互通聲思,更加堅定國族主義的信仰,其中有些人鍥而不捨地挖通地道逃出監獄,再度加入反法陣營,成為日後獨立建國的重要人物。

1945年北越建國後,火爐監獄成為國家監獄,收容重大罪犯。1963年南北越戰爆發,當時美國空軍全力轟炸北越,部分轟炸機被擊落,飛行員就被監禁於此,其中最知名的包括美國首任駐越南代表英語List of ambassadors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Vietnam彼得·彼德森英語Pete Peterson,以及當時是美國海軍飛行員英語United States Naval Aviator、後於2008年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約翰·麥凱恩。而在1975年兩越統一後,此監獄被改作再教育營,以關押與前南越政府有關人士。因為越共也是以多種非人道刑法對付戰犯,恐怖的名聲令美軍為它取了個「河內希爾頓」的名號[1][2],1987年有部荷李活越戰電影便以「河內希爾頓英語The Hanoi Hilton (film)」為名,描述被關在這裏的美國大兵故事,也因此「河內希爾頓」幾乎成了這監獄的代名詞。[3]

1993年火爐監獄被改建成河內塔辦公大樓,只留下東南角約原址1/3大小的地方保留為監獄博物館。現博物館裏製作了許多模型和圖片,主要用以展示模擬法國佔領時政治犯所遭受的殘忍待遇。至於對待美軍的部分,多半強調被俘美軍在此受到良好待遇。

參考資料

[編輯]
  1. ^ Frisbee, John L. Valor en Masse. Air Force Magazine. February 1989 [2021-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21). 
  2. ^ Rochester, Stuart I.; Kiley, Frederick. Honor Bound: American Prisoners of War in Southeast Asia, 1961–1973.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9: 96. ISBN 978-1-55750-694-8. There is disagreement among the first group of PWs as to who actually named Hoa Lo the Hanoi Hilton, but the nickname ... the message "Welcome to the Hanoi Hilton" on the handle of a pail to greet the arrival of Air Force Lt. Robert Peel. 
  3. ^ The Hanoi Hilton. MetaCritic. [2021-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4). 

延伸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火爐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