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津巴布韋文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津巴布韋境內有許多文化,其中就包括以大津巴布韋遺址。境內還有7000多處古代採礦場。14世紀以後,津巴布韋成為紹納人的政治、宗教活動以及貿易中心。姆韋尼·馬塔帕王國羅茲韋王國都曾一度定都大津巴布韋。後來由於葡萄牙進攻姆韋尼·馬塔帕王國,這些國家逐漸衰落,津巴布韋文化也開始衰落。[1]

語言

[編輯]

津巴布韋有16種官方語言,2013年,津巴布韋修訂憲法,指出公民不應因其語言背景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並將16種語言列為官方認可的語言。這16種語言分別為:手語、英語齊切瓦語(Chewa)、齊巴韋語(Chibarwe)、卡蘭加語(Kalanga)、納姆比亞語(Nambya)、恩道語(Ndau)、北恩德貝萊語(Ndebele)、尚加尼語(Shangani)、紹納語(Shona)、索托語(Sotho)、茨瓦納語(Tswana)、文達語(Venda)、科薩語(Xhosa)、通加語(Tonga)和科依桑語(Koisan)。 [2] 該國大部分人口講的語言都屬於班圖語支,例如76%人口使用的紹納語和18%人口使用的北恩德貝萊語。津巴布韋的城市市民會說英語,但津巴布韋農村地區的人民不怎麼說英語。津巴布韋的學校授課語言是英語、紹納語北恩德貝萊語[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津巴布韦文化.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2023-03-29 [2023-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8). 
  2. ^ Nemukuyu, Daniel. Constitution now available in 16 languages. The Herald. [26 Dec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5). 
  3. ^ "Zimbabwe Education System". www.classbase.com. Retrieved 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