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駝俠
《鐘樓駝俠》 | |
---|---|
原名 | Notre-Dame de Paris |
作者 | 維克多·雨果 |
類型 | 浪漫主義 |
語言 | 法文 |
故事時代背景 | 1482年 |
故事背景地點 | 巴黎 |
發行資訊 | |
插圖 | Luc-Olivier Merson[*] |
出版機構 | 高瑟林 |
出版時間 | 1831年1月14日 |
出版地點 | 法國 |
頁數 | 940,512 |
《鐘樓駝俠》(法語:Notre-Dame de Paris,中國大陸譯巴黎聖母院,台譯鐘樓怪人)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所著、於1831年1月14日出版的小說。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內容環繞一名羅姆人少女(愛絲梅拉達)和由副主教(克羅德‧法羅路)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鐘人(加西莫多)。此故事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
故事大綱
[編輯]加西莫多的出生
[編輯]故事開始時,一位婦女巴格特跟某個男人私奔到法國巴黎,育有她極為美麗的私生女。巴格特為她出生的女兒製作了一雙小紅鞋,可是巴格特的女兒出生沒多久就被外地的羅姆人給偷走並且被掉包成一個極為醜陋的駝背男嬰。巴格特無法接受自己的女兒被偷走的殘酷事實,於是她將駝背的嬰兒丟棄在巴黎聖母院門外,然後隱居在一個樓塔上擔任修女。而那醜陋的駝背嬰兒被聖母院副主教的法羅路給收養成人並將他取名為加西莫多。之後加西莫多就成為聖母院的敲鐘人,也對養育自己長大的法羅路很尊敬。
愚人節的騷動
[編輯]1482年的巴黎正舉行着愚人節節慶活動,聖母院的駝子加西莫多因為是全巴黎長相最醜陋的人被選為愚人教皇,因此他被群眾推舉上王座並在全城遊行。格林果是一名貧窮潦倒的吟遊詩人,他在愚人節推出神蹟劇但觀眾都只看遊行不觀賞自己的戲劇。後來身無分文的格林果在廣場看到一位美麗的羅姆族街頭舞女愛絲梅拉達跟她的山羊佳麗圍繞在觀眾的面前跳舞,這也引起副主教法羅路的注意,結束表演的愛絲梅拉達在歌唱時屢次被修女巴格特給打斷。格林果尾隨着愛絲梅拉達,希望能找到適合他的棲息駐所,當他走到一個轉角時,看見被加西莫多襲擊的愛絲梅拉達。格林果想救她卻被加西莫多打倒在地。王家弓箭隊隊長菲比斯及時救走愛絲梅拉達並逮捕加西莫多,令愛絲梅拉達對菲比斯產生鍾情,她向菲比斯說聲道謝後帶着自己的山羊離開現場。當晚稍後,被加西莫多給擊昏的格林果在不知不覺中誤入乞丐和盜賊的地盤"奇蹟宮殿"而被捉住,格林果被一幫乞丐和盜賊給押在「奇蹟宮殿」的乞丐王克羅賓的面前,克羅賓告訴葛林果若他想活命最好從眾乞丐和盜賊中挑選一位女子藉以摔罐做為幾年的夫妻,否則他將會被處於吊刑。葛林果四處詢問眾乞丐們卻均被回絕時,愛絲梅拉達正好出現藉以摔罐並與葛林果締結四年的「婚姻」。事後愛絲梅拉達斥責葛林果誤闖「奇蹟宮殿」的行為,並問他的經歷與「菲比斯」的意思,而後就離開。
加西莫多拯救愛絲梅拉達的行動
[編輯]翌日,加西莫多因在愚人節時襲擊愛絲梅拉達的罪刑被推上法庭,被判在格列夫廣場接受兩小時的酷刑。他在絞台上磨轉又被群眾嘲笑,受到侮辱。加西莫多乞求一點水喝但沒有人理會他,直至愛絲梅拉達上前,給加西莫多一些水並原諒了他,這使加西莫多被釋放。而修女巴格特看到這一幕,感到不滿與咒罵愛絲梅拉達是羅姆族小偷,並把十五年前痛失自己的女兒的事歸咎於她。
兩個月後,貴族少女百合花·貢德洛里埃、她的朋友以及菲比斯在陽台上聊天時看到在街上跳舞的愛絲梅拉達。百合花出身於貴族世家,也是菲比斯的戀人。百合花十分嫉妒愛絲梅拉達引起菲比斯的注意,愛絲梅拉達步進房間時,百合花的朋友們對愛絲梅拉達的容貌立即相形見絀。她們雖然長得也很美卻比不上愛絲梅拉達。當百合花的朋友們意識到愛絲梅拉達艷壓群芳,便嘲諷她的衣着,愛絲梅拉達雖然聽到這些話時感到生氣卻忍受恥辱。儘管菲比斯安撫愛絲梅拉達,但百合花拿走了愛絲梅拉達的袋子並打開來跌出幾塊寫些字母的木板,愛絲梅拉達的山羊佳麗把那些字母拼成「菲比斯」(Phoebus)。百合花意識到她有情敵並認為愛絲梅拉達是個女巫。發現此狀的愛絲梅拉達把木板收好帶着佳麗離開現場。
幾個月稍後,菲比斯想找愛絲梅拉達時遇到一個神秘黑影(法羅路),那個人知道菲比斯找愛絲梅拉達的目的,並且警告他不要讓自己看到他與愛絲梅拉達會面的場景。完全不知情的菲比斯見到愛絲梅拉達時趁機吻她又假裝自己也愛她。愛絲梅拉達知道菲比斯無意和自己結婚而是與他的戀人百合花結婚,感到很難過。
菲比斯假裝很傷心地說愛絲梅拉達不會再愛她,愛絲梅拉達便說自己是真心願意為他做任何事。菲比斯開始解開愛絲梅拉達的衣衫,並再吻她。一直在門後注視的黑影(法羅路)注視着他們的舉動,怒火中燒地闖進房間刺傷菲比斯。目睹這一切的愛絲梅拉達昏倒後醒來,發現自己被控謀殺,同時又因為一些誤解使陪審團以為菲比斯已經被人給刺殺。愛絲梅拉達雖然被嚴刑逼供時辯解出自己是無罪的人,但她的腳被鎖在鐵靴裏愈收愈緊,致使愛絲梅拉達不得不承認自己是行刺菲比斯的嫌疑。法庭判定愛絲梅拉達的罪名是謀殺和行使巫術(法庭見過愛絲梅拉達的山羊佳麗使用拼字把戲),將她關入單人牢房。等到翌日就判處愛絲梅拉達絞刑。
後來法羅路見到待在牢裏的愛絲梅拉達,跟她解釋自己早已擁有對她深層的愛慕,他詢問愛絲梅拉達是否要選擇自己。愛絲梅拉達因為知道行刺菲比斯的人其實是法羅路,以拒絕做為答復。翌日,加西莫多在處刑前的幾分鐘突然從聖母院擊倒士兵並救下愛絲梅拉達,他跑回聖母院的時候向眾人高喊着「請求避難」(sanctuary)(也譯「聖地、庇護所」),引起騷動。因為當時的法律規定中如果罪人進入聖母院獲得庇護權後,法官就無權進入教堂去捉拿罪犯。
愛絲梅拉達跟她的山羊佳麗待在聖母院的時候,想起自己被處刑時發現菲比斯還活着,但他已經不再愛自己後為此感到欲哭無淚,因此她只能慢慢地跟加西莫多成為朋友,並不再注視加西莫多的畸形外表而是他的內心。加西莫多給予愛絲梅拉達一個聲音尖銳的哨子,然後解釋這是他能夠聽見的東西的其中一個,並告訴她需要自己幫忙的時候就使用。
有天愛絲梅拉達發現菲比斯走過聖母院,她叫加西莫多跟着菲比斯,但加西莫多卻看到菲比斯正離開他情人百合花的房子。加西莫多告訴菲比斯愛絲梅拉達依然在待在聖母院的實情,但不知情的菲比斯以為愛絲梅拉達已經不在後要求加西莫多離開。加西莫多回去後說他找不到菲比斯。失望的愛絲梅拉達只好和加西莫多過幾星期平靜的生活,但回到聖母院的法羅路見到愛絲梅拉達和加西莫多相處得很好而大感憤怒。於是他決定待在小室躲幾天不讓他們發現自己。
法羅路在某個晚上用萬能鑰匙打開愛絲梅拉達的房間企圖對她不利。早已醒來愛絲梅拉達知道自己無法反抗法羅路,於是她拿出哨子並拚命吹響引起加西莫多的注意,使法羅路被加西莫多猛扔到牆上,法羅路踉蹌著走到窗口射進來的月光裏,加西莫多大爲吃驚地認出了他。法羅路從愛絲梅拉達的口中知道菲比斯還活着的實情感到驚訝與震怒,但他在加西莫多挺護愛絲梅拉達的情況下只好離開房間。
隔天早上,法羅路遇到正在打聽護愛絲梅拉達的行蹤的葛林果,法羅路對葛林果說愛絲梅拉達在聖母院尋求庇護的理由,並且對他謊稱議會再過不久將指揮士兵強行帶走愛絲梅拉達並將她處刑的事,這讓格林果錯愕不已並且擔心克羅賓與眾乞丐們得知這件事會怪罪自己沒去拯救愛絲梅拉達,到時他很快會被眾乞丐們給處於吊刑。
格林果在跟法羅路的商量下他決定與「奇蹟宮殿」的眾乞丐們聯手救出愛絲梅拉達然後逃離巴黎,隔天晚上,加西莫多一直對愛絲梅拉達的安危感到很在意並且擔心有人會對她做些不利的舉動,所以他在聖母院裏面四處提高警戒時發現格林果帶領着「奇蹟宮殿」的羅姆人前往聖母院營救愛絲梅拉達。加西莫多以為他們是捉拿愛絲梅拉達的士兵於是用聖母院的防禦武器來還擊。格林果和一個穿着斗篷的法羅路在混亂的期間進入聖母院找到愛絲梅拉達,當時愛絲梅拉達聽到攻打的聲音誤以為是士兵進入聖母院來捉她的,當格林果見到愛絲梅拉達並勸她迅速離開聖母院,使愛絲梅拉達不得不答應跟格林果的請求跟着他離開聖母院。
加西莫多的結局
[編輯]當國王的顧問見到聖母院的交戰時,議會便投票將愛絲梅拉達從避難所移走。同一時間,加西莫多發現國王的軍隊殲滅「奇蹟宮殿」的乞丐王克羅賓與其眾手下以為他已經要獲勝,但王家弓箭隊卻前來聖母院幫國王的軍隊清理羅姆人的街道。加西莫多跑到愛絲梅拉達的房間去找人卻發現她已經不在房間裏面,讓他有種不祥的預感。另一方面,愛絲梅拉達跟着格林果和法羅路乘坐一條小船劃到賽納河對岸,葛林果在法羅路的建議下帶着愛絲梅拉達的山羊佳麗走入另一個巷子,而愛絲梅拉達跟隨法羅路時發現他們走入絞刑架廣場的路上,法羅路要脅愛絲梅拉達決定跟隨自己還是被處刑的選擇,當他聽到愛絲梅拉達選擇被處刑時在惱怒下決定把她交給修女巴格特,好讓自己通知士兵過來捉人。
起初修女巴格特緊抓愛絲梅拉達的手不放,直至發現愛絲梅拉達拿出跟自己手上持有相同的小紅鞋時,她這才明白愛絲梅拉達其實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於是帶她躲進塔內。她還沒來得及跟女兒相認,便聽到菲比斯已奉國王的命令前來抓人的聲音。愛絲梅拉達原本被她的母親巴格特給隱藏好,可是在聽到菲比斯的聲音時以為自己的心上人是來救自己,從而暴露藏身處,被士兵帶走。修女巴格特為了保護與拯救自己的女兒跟着衛兵到絞刑台時沿路又踢又咬,最後因心力衰竭加上被衛兵推倒在地,頭部受創而亡。
而在聖母院尋找愛絲梅拉達的加西莫多在北塔頂樓發現法羅路時,目睹穿着白色裙子的愛絲梅拉達被處於絞刑。加西莫多在悲怒中把法羅路從聖母院的頂樓猛推至石欄墜地而亡。加西莫多看到法羅路的遺體和被處刑的愛絲梅拉達後,悲痛地喊叫着:「天啊!這就是我所愛過的一切!」(Oh!tout ce que j'ai aimé!)此後從聖母院消失得無影無蹤。據說不知道愛絲梅拉達是無罪的菲比斯與他的戀人百合花結為夫婦,帶走愛絲梅拉達的山羊佳麗的葛林果成為著名的詩人,但是他讓愛絲梅拉達因冤而終,使自己的良心受到無止盡的譴責,而聖母院的駝子加西莫多則帶着愛絲梅拉達的遺體進入地下墓穴中直到長眠為止。
主要角色
[編輯]- 加西莫多(Quasimodo):被克羅德‧弗羅諾給收養的棄嬰。獨眼、駝背,有語言障礙,從小在聖母院長大與負責敲鐘;由於在克羅德的養育下長大自此對他很尊敬,在一次的契機下對羅姆族舞者愛絲梅拉達產生鍾情卻得不到回報,當愛絲梅拉達遭到克羅德的陷害而被處刑時一度救下她,但最終在愛絲梅拉達被處刑後親手將克羅德從聖母院上推落下去後;在地窖與自己最敬愛的愛絲梅拉達擁抱在一起直到長眠為止。
- 愛絲梅拉達(Esmeralda):羅姆族舞者。起初在表演時受到觀眾的掌聲,曾受到加西莫多和弗羅諾的追求,後來為了救誤闖羅姆人的秘密巢穴"奇蹟宮殿"而被處於吊刑的格林果跟他結為有名無實的夫妻。實際上自己唯對王家弓箭隊的隊長菲比斯產生愛慕,對弗羅諾感所厭惡,因此在菲比斯遇刺事件中被誣陷為女巫和兇手。就在自己被送上絞刑架時被加西莫多給帶到聖母院請求庇護,最後被以女巫之名被教會和宮廷判處絞刑。
- 佳麗(Djali):愛絲梅拉達的寵物山羊。牠表演的把戲使人們相信愛絲梅拉達是女巫;牠能夠把字母拼成「菲比斯」(Phoebus),又會敲打拍子告訴人們月份和時間。
- 比埃爾·格林果(Pierre Gringoire):一位貧窮的遊唱詩人。曾受聖母院會吏長克羅德‧弗羅諾的認同成為詩人,曾在某日因誤入羅姆人的秘密巢穴"奇蹟宮殿"險被處刑,但在得到愛絲梅拉達的同情而獲救成為有名無實的夫妻。後來得知愛絲梅拉達遭到陷害將被處刑躲匿在聖母院時,與羅姆人去救愛絲梅拉達卻被克羅德給利用下只帶着愛絲梅拉達的山羊佳麗逃走,使愛絲梅拉達最終因法羅路的陰謀而喪命。
- 克羅德‧弗羅諾(Claude Frollo):聖母院會吏長,曾收養遭到遺棄的獨眼駝背怪人加西莫多,在某日見到正在跳舞的愛絲梅拉達而起凡心與鍾情,多次向她愛絲梅拉達卻被厭惡,遂出於憤恨而處處陷害愛絲梅拉達;最後在聖母院上觀看愛絲梅拉達被處刑時被加西莫多從聖母院的樓頂上推下石欄墜地而亡。
- 克羅賓(Clopin Trouillefou):「奇蹟宮殿」的乞丐王。為救出被困在聖母院中的愛絲梅拉達而戰亡。
- 菲比斯(Phoebus Châteaupers):一名王家弓箭隊的隊長,原本和戀人百合花(Fleur-de-lys)已有婚約,起初見到愛絲梅拉達後一度對她產生鍾情,但在愛絲梅拉達遭到克羅德的陷害下沒出手替愛絲梅拉達辯護申冤,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奉命逮捕離開聖母院的愛絲梅拉達,最終與百合花結為夫婦。
主題
[編輯]小說的名字《鐘樓駝俠》指出了聖母院自身是小說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故事的主要背景以及主題都集中於此。除了愛絲梅拉達和菲比斯的幾次會面以外,幾乎所有的事件都發生在聖母院的周圍。在雨果寫這部小說之際,聖母院年久失修。故事描寫了哥特時代的建築、人文和宗教。宿命論、革命和社會衝突被詳盡分析。[1]
加西莫多、愛絲梅拉達與上流社會在小說中形成了顯明的階級對比。讀者也可以看到許多現代觀點是如何從書中衍生出來的,如性別觀。例如,菲比斯反對將愛絲梅拉達看做是性對象。愛絲梅拉達也常被看做是真純的典範——這就是加西莫多眼中的她。愛絲梅拉達似乎也將自己與菲比斯做了對象化,雖然後者的男性觀時常被讀者爭議。
雨果在引言和小說的第一卷中介紹了幾個主題。主題旨在探討文化演化,以及人類是如何無縫隙地通過文學、建築、藝術等方式將一個時代的理念帶到另一個時代中去。雨果不但探討了從中世紀到現代法國的文化演化,而且也探討古希臘和羅馬世界的變革。他在第一卷書中繼續延伸了這一話題。
小說的另一個重要主題是人不可貌相。雖然法羅路是個副主教,常被以為是充滿慈愛、正直的人。但事實上,他殘忍歹毒,控制欲強,內心邪惡。與之相對的是加西莫多,由於外表醜陋,常常被人們誤認為是惡魔,但實際上他的內心善良、慷慨。愛絲梅拉達也被人誤解;因為她是羅姆人,所以巴黎人認為她是邪惡的;但是,和加西莫多一樣,她的內心也充滿了愛心、友善。菲比斯的外表英俊,但他其實為人虛偽、自私、缺德、不值得信任。
在故事開始前,雨果就提出了文化演化的主題。他寫到自己在石頭上發現了"ANARKIA"的字樣,但是字樣被年歲洗刷而模糊不清。他繼續寫道:「這幾個大寫的希臘文字母,由歲月的侵蝕而發黑,深深地嵌入石壁中,其形貌和筆勢,不知如何借鑑了哥特字體的特徵,仿佛特為招示這是中世紀人之手寫下的,其中所包藏的難逃定數的命意,尤令作者心驚。」在第四章中,這個字符被揭示為「命運」的意思。
很明顯,在引言匯中雨果發現到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相似之處。雨果稱來自古希臘的紀元與傳奇與中世紀的思想有很多共同點,好像古代作品是由中世紀書吏寫的一樣。雨果暗示兩個時代的思想之所以相似,是因為思想通過文學和文字作品傳承了下來。在古希臘,紀元與傳奇常常刻在石板上。由於這些文獻代代相傳,因此它們對中世紀的影響很大,在那個時代,歐洲古代的作品被珍藏、被看重。同樣,印刷文獻也存在於兩個時代。然而,中世紀的文獻不是刻在石板上,而是印在紙,或羊皮紙上。
在此,雨果描述了建築物的重要性,以及它是如何反映一個社會的價值觀與思想的。華麗而顯赫的建築物在巴黎成為了廢墟,表明社會對財富、藝術、美學的熱情不再。這種熱情在文藝復興時再度興起,古代的文藝與風尚再度流行。雨果將這種傳承的熱情歸結於上古社會。雨果稱雖然古代法國的原始建築破敗失修,但它的建築美學為中世紀哥德式風格提供了靈感。雨果稱:「哥特一詞,從它的一般應用上來講是完全不合適的,卻又被尊為至高。由此,我們接受了它,習慣了它,和其它世界一樣,塑造了中世界後半部分的建築物,而尖頂拱卻來自於前半部分,半圓形則是其父。」
在小說的第二卷中,雨果將重點放在了忠誠上。在第三章中,加西莫多對副主教表現出了不可思議的忠誠;他在副主教面前「屈膝下跪,磕頭合掌」。在第四章中,警衛隊在巴黎街道上巡迴,表示出對國王的效忠。羅姆人的小羊也是一種忠誠的象徵。即使加西莫多被警衛隊逮捕,它依然尾隨在後。三個混混把乞丐甘果瓦尊為自己的「國王」,並對他表示出難以置信的服從。愛絲梅拉達表現出對人類的獻身精神,為了搭救甘果瓦,她答應嫁給他,雖然這並非出於愛情。甘果瓦富有哲理詩意,一句「可能」、或一個神秘的字符就能給他足夠的好奇心或勇氣。詩人比埃爾·甘果瓦將自己全部的智力與成就歸功與克羅德·法羅路,對後者表示忠誠,不惜言辭讚美:「托他的福,我今天是個真正的文人了。」忠誠是雨果小說第二卷中的核心主題,並在之後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表現了出來。
在第三卷中第一章中,小說的主題變成了歲月滄桑。第三卷着重描寫鐘樓駝俠,它的外觀因歲月流逝而被磨損。敘述人描寫聖母院曾經壯美輝煌,如今卻破敗不堪。彩色的玻璃窗被「冷白窗格」代替,很明顯,敘述人的感情是酸楚的。對聖母院的翻修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它的價值內涵。樓梯被熙熙攘攘的城市掩埋,雕塑被挪走。時間的流逝對教堂產生了重大的改變,而這常常是負面的。時代的劃痕無法修復。敘述者稱:「時尚比革命的傷害更大。」對聖母院的翻修是時代的不幸,這成為小說第三卷中的主題。
小說第四卷的主題是愛。愛可以有許多表現形式。例如,母子之間的愛,人與他興趣之間的愛,人與物之間的愛。克羅德·法羅路是聖母院的會吏長。他是個很聰明的人,喜歡科學和醫學。他喜歡鑽研學術,這是他的愛好。隨着故事的發展,當他趕到自己人生不濟時,乾脆鑽進了科學研究當中去。當他的父母去世時,法羅路收養了自己尚處嬰兒的弟弟,傑汗。他發現「對小弟弟的愛滿足了存在的所有。」法羅路把照料傑汗當作生活的中心,並無條件地滿足他的要求。他另收養了一個孩子,就是加西莫多,因為「如果他是將死之人,他的小弟弟傑汗可能也會悲慘地拋棄在領養的床板上——這些打動了他的心,巨大的同情心感動了他,他隨機帶走了孩子。」雖然孩子相貌醜陋,沒人喜歡,但是法羅路依然照料了他。加西莫多的醜陋非但沒有打消,但是卻增強了法羅路對他的愛。當棄兒長大後,他從法羅路那裏獲得了撞鐘人的職位。「他非常喜歡大鐘,撫摸它們、跟它們對話、理解它們。」加西莫多喜歡大鐘,他最喜歡的是最大的瑪麗亞大鐘。加西莫多也很愛他的養父法羅路。不管怎樣,他「接受了他,收養了他,撫育了他,照顧了他... 最後讓他做了撞鐘人。」甚至當法羅路對加西莫多不客氣時,他依然對他十分恭敬。在第四卷中,父子之間的愛從這裏體現了出來。法羅路對他的兩個領養的「孩子」疼愛有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所愛;法羅路愛學習研究,加西莫多愛聖母院的鐘。
故事第五卷第一章和第二章的主題是在此出現的新技術將會推翻過去的知識,將它從新一代人的面前抹去。在雨果寫這部作品的時期,法國正在經歷大革命之後的重建工作。國民分裂成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支持共和國,另一部分則持反對意見。許多變革在此發生,人們對未來的走向表示不安雨果寫道:「...這種無疑是最基本和最簡單的思想當中還蘊藏着另一種更新穎的想法,源自頭一種思想,比較不易覺察,卻更易引起異議;這也純粹是一種哲學觀點,不再僅是教士的觀點,而且也是學者和藝術家的觀點。這是預感到,人的思維隨着思維方式的改變,也改變其表達方式;每一代人的主要思想不要再用同樣的材料和同樣的方式來進行書寫;...」由於主教的地位崇高,在法國國內富有權勢,他們也控制着許多建築物。主教們可以通過建築物進行交流,因為許多大型建築物都是帶有宗教色彩的。印刷術將會掌控社會,人們將不會在去尊敬之前宏偉的藝術,只會把它當做一個曾經居住過的地方。雨果稱「建築物是人類的偉大書籍。」在印刷術誕生之前,建築物是思想傳承的媒介之一。這是因為在當時書籍無法大量生產,大型建築則十分顯眼。雨果有稱「建築物是人類的手寫作品。」思想很容易通過與建築物的融合來進行傳播。印刷術的誕生改變了這一切,因為書籍可以大量生產了。思想可以更容易地通過文字作品來傳播,而不是通過與建築物的融合來傳承。雨果說的印刷術將摧毀建築物的意思就是這點,建築物將僅僅是一種藝術,不會承載思想的傳承了。
貫穿小說的另一個主題是愛可能會有副作用。這個主題在第十一卷時得到了顯明,愛的毀滅性得到了顯露。愛絲梅拉達對菲比斯的深情導致她對他的呼喊,從而暴露了自己,被國王的衛隊捉住,備受折磨。當法羅路沉迷於對愛絲梅拉達的追求時,他的性情蛻變,變得瘋狂,最終因他對愛絲梅拉達的不幸進行嘲諷時,被加西莫多扔下了鐘樓。「話音一落,他拔腿就跑,也攥着她跑—— 因為他始終沒有鬆開她的手臂—— 徑直向絞刑架跑去。他指着絞刑架,冷冷地對她說:『在我和它之間抉擇吧。』她掙脫出他的手中,一下子撲倒在絞刑架下,擁抱着那根陰森可怖的支柱。接着,把秀麗的臉蛋轉過半邊來,瞅了教士一眼,宛如跪在十字架腳下的聖母。教士依然一動也不動,手指頭一直指着絞刑架,始終保持着這一姿勢,儼如一尊雕像。羅姆族少女終於對他說道:『它叫我厭惡的程度,還遠不如你呢。』」(第十一卷,第一章)這段對話顯明法羅路對愛絲梅拉達的痴迷,以及愛絲梅拉達對菲比斯的痴迷,以至於她寧死不選擇別人。另一種致命的愛是加西莫多對愛絲梅拉達的感情。在看到法羅路和愛絲梅拉達的屍體時,加西莫多嘆息道:「天啊,這是我所愛過的人啊!」這顯明它生命中所有愛過的人都已經離去。這種致命的愛最終要了他的命,他選擇在墳墓中與愛絲梅拉達聯合,絕食而死,而不是繼續自己的生命。
建築
[編輯]建築物在雨果的《鐘樓駝俠》中是一主要議題,不僅就聖母院自身而言,而且就在全巴黎、以至全歐洲來說,其文藝作用會因印刷術的到來而消逝。克羅德‧法羅路的不祥預言『Ceci tuera cela』(當他看到印刷書本和聖母院時,稱「這會弄死它的」)正中主題,雨果在第五卷第二章寫道『quiconque naissait poète se faisait architecte’(「詩人都是建築師」),辯稱當文字世界被無情審查、難以生產時,建築物是顯眼的,是自由的。
Il existe à cette époque, pour la pensée écrite en pierre, un privilège tout-à-fait comparable à notre liberté actuelle de la presse. C'est la liberté de l'architecture.
當時,在用石頭書寫的思想方面存在着一種特權,完全可以同我們現在的出版自由相提並論,那就是建築藝術的自由。——第五卷,第二章
印刷術的出現使得人們可以很容易地將自己的思想寫在紙上,雨果認為這一時代是建築物作為偉大藝術品的最後時代。在他的很多著作中,雨果對兩種社會之間的變革十分感興趣。[2]
小說第三卷的主要主題是聖母院在不同時代的修繕工作,但這些工作卻適得其反:「又是誰把這些「色彩強烈」的玻璃窗換上了冷冰冰的白玻璃呢」、「又是誰偷梁換柱,把精工堆滿聖骨盒和聖物盒的那哥德式古老祭壇去掉,換上了刻着天使頭像和雲彩的那口笨重的大理石棺材,彷彿是聖恩谷教堂或殘老軍人院的一個零散的樣品?」這些是一些例子。這些章節也討論了在法國大革命後,修繕為什麼沒有增加任何特色。似乎,這些新建築物因為修繕而變得更加醜陋、更加破敗了。
文藝重要性與反響
[編輯]維克多.雨果在書中提出了小說是一部敘事劇。他的小說是一部史詩,記敘了所有人的歷史,將聖母院作為目擊人、歷史無聲的主角。時間與生命作為發展的、有機全景的思想以歷史中的一些人作為核心。小說也是第一部以乞丐為主角的作品。
《鐘樓駝俠》是第一部包羅萬象的小說,從法國國王到地溝裏的老鼠,後被許多作家採用,如奧諾雷·德·巴爾扎克、古斯塔夫·福樓拜、查爾斯·狄更斯等人。小說的成功刺激了初生的歷史保護運動,並促進了哥德式建築的再次復興。最終,它導致維歐勒·勒·杜克在十九世紀對聖母院的重大修繕工作。聖母院今天的外觀就是這次修繕的結果。
寓意與引述
[編輯]歷史
[編輯]在《鐘樓駝俠》中,維克多·雨果常常提及巴黎的聖母院。他提及了印刷術的誕生,而在小說一開始將書籍編撰人稱為「德國瘟疫。」
2010年,英國檔案保管員安德里安·格魯(Adrian Glew)發現真實駝背敲鐘人的原型是政府的工頭,負責巴黎的雕塑工作室。十九世紀20年代後革命期,他在聖母院負責修繕工作。[3]
其他
[編輯]名字Quasimodo(加西莫多)成為了「外貌醜陋、內心偉大」的同義詞。[4]
主要改編作品
[編輯]- 《鐘樓駝俠 (1956年電影)》:1956年法國、意大利電影。
- 《鐘樓駝俠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1982年美國電視電影。
- 《鐘樓怪人 (1996年電影)》:1996年美國迪士尼動畫電影。
- 《鐘樓駝俠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1997年美國電視電影。
- 《鐘樓駝俠 (音樂劇)》:1998年加拿大魁北克作詞家Luc Plamondon及法國作曲家Richard Concciante創作的音樂劇。
參考文獻
[編輯]- ^ Sparknotes.com. Sparknotes.com. [31 Ma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6).
- ^ Online-literature.com. Online-literature.com. 26 January 2007 [31 Ma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5).
- ^ Real-life Quasimodo uncovered in Tate archives. www.telegraph.co.uk. [2021-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5).
- ^ Webber, Elizabeth; Feinsilber, Mike. Merriam-Webster's Dictionary of Allusions. Merriam-Webster. 1999: 592. ISBN 0-87779-628-9.
- Rebello, Stephen. The Art of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1996. Hyperion. ISBN 0-7868-6208-4.
- Pascal Tonazzi, Florilège de Notre-Dame de Paris (anthologie), Editions Arléa, Paris, 2007, ISBN 978-2-86959-795-2.
外部連結
[編輯]-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at Internet Archive and Google Books, multiple English translations (scanned books original editions color illustrated)
- Notre-Dame De Paris - 古騰堡計劃, 1888 English translation by Isabel Florence Hapgood (plain text and HTML)
-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t LibriVox, 1888 English translation by Isabel Florence Hapgood (audiobook)
- Notre Dame de Pa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Harvard Classics
- (法文) Notre-Dame de Pa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t Wikisource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