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赫魯廖夫
安德烈·瓦西里耶維奇·赫魯廖夫 | |||||||||||||||||||
---|---|---|---|---|---|---|---|---|---|---|---|---|---|---|---|---|---|---|---|
出生 | 1892年9月30日[儒略曆9月18日] 俄羅斯帝國聖彼得堡省 | ||||||||||||||||||
逝世 | 1962年6月19日(69歲) 蘇聯蘇維埃俄羅斯莫斯科 | ||||||||||||||||||
墓地 | 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 | ||||||||||||||||||
軍銜 | 蘇聯大將 | ||||||||||||||||||
參與戰爭 | 俄國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 ||||||||||||||||||
獲得勳章 |
|
安德烈·瓦西里耶維奇·赫魯廖夫(俄語:Андр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Хрулёв,1892年9月30日—1962年6月19日),蘇聯軍事家,蘇德戰爭中任蘇軍後勤部部長,1943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生平
[編輯]安德烈·赫魯廖夫生於聖彼得堡省雅姆伯格斯克亞縣大亞歷山德羅夫卡村的一個鐵匠家庭。1903年在鄉村小學畢業後,赫魯廖夫到聖彼得堡的一家金店當了十多年學徒。工作之餘他參加了夜校課程。1912年他參加革命活動,結識了伏羅希洛夫;因為閱讀《真理報》入獄半年,隨後被流放到愛沙尼亞兩年。1915-1917年在奧克汀斯基火藥廠工作。十月革命時為彼得格勒波羅霍夫區赤衛隊司令,並擔任莫吉廖夫省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18年3月成為布爾什維克。1918年赫魯廖夫自願參加了紅軍。在俄國內戰中,他曾在第一騎兵軍下屬的第11騎兵師和第14騎兵師任政委,安德烈·赫魯廖夫善於和戰士溝通和鼓勵戰士的特點開始顯露出來,並獲得紅旗勳章。
1924年10月到1925年8月赫魯廖夫在工農紅軍高級政工人員速成班學習,之後三年擔任莫斯科軍區第10騎兵師政委。1928-1930年他任莫斯科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在伊耶羅尼姆·彼得羅維奇·烏博列維奇領導下工作。1930年7月起,赫魯廖夫擔任蘇聯工農紅軍事財務部長。1934-1936年擔任國防人民委員部財務部長。1936年,工作出色的赫魯廖夫牽扯進斯大林對圖哈切夫斯基等人的清洗,調任國防人民委員部建築與營房部部長。1938年6月初調任直屬於蘇聯人民委員會的烏克蘭軍事建築部任部長,負責基輔特別軍區的軍事築壘工作,他再次出色完成了任務,到年底基輔軍區的築壘工作已從原來位居各軍區的後進躍居到首位。1939年1月,出任直屬於蘇聯人民委員會的總軍事建築部任部長。
1939年9月成立了隸屬於國防人民委員的供給部,赫魯廖夫回到中央,擔任供給部主任。不久的蘇芬戰爭暴露了蘇軍在後勤方面的諸多缺陷,促使供給部最終改組成軍需部,赫魯廖夫任軍需部部長,授軍需勤務中將銜。這段時間,赫魯廖夫利用有限的時間提高了蘇軍的後勤保障情況。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赫魯廖夫出任副國防人民委員兼工農紅軍後勤部長。為了更好的組織後方的物資運往前線,1942年3月25日—1943年他還兼任交通人民委員,接替了卡岡諾維奇。1943年6月獲大將軍銜。戰爭期間,對發展和完善作戰部隊的後勤保障做出了重大貢獻,善於統一和集中使用後方力量及各種運輸手段,對陸海軍提供不間斷的物質技術保障。
戰後,1946年至1951年赫魯廖夫任蘇聯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兼武裝力量部後勤部長。1951—1953年,他擔任蘇聯建築材料工業部副部長。1953年-1956年任蘇聯道路運輸和公路部部長。1958年4月起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軍事顧問監察員,兼任蘇聯老戰士委員會副主席。1962年6月赫魯廖夫去世後,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蘇共政治局原計劃將其安葬於新聖女公墓,但在軍方多位將領堅持下,赫魯廖夫被葬於克里姆林宮牆下。
蘇聯第二屆最高蘇維埃代表。獲列寧勳章2枚,紅旗勳章4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2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
紀念
[編輯]- 位於雅羅斯拉夫爾的軍事金融經濟學院在1964-1999和2003-2007年間以赫魯廖夫命名。
- 位於聖彼得堡的後勤軍事學院以赫魯廖夫命名。
- 2004年7月10日俄羅斯聯邦創立了表彰後勤人員的赫魯廖夫大將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