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反相對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後,有眾多學者、愛好者反對相對論。其中相當多批評者在非學術的角度進行批判。出於純粹的學術目的的相對論反對者包括:德國實驗物理學家格爾克 (Ernst Gehrcke)等人, 其他很多反對相對論是出於種族主義意識形態的原因,如德國實驗物理學家、 19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菲利普·萊納德、191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斯塔克(Johannes Stark)、斯大林毛澤東等等。[1]

廣義相對論

[編輯]

廣義協變性

[編輯]

巴特瑙海姆辯論

[編輯]

1920年,菲利普·萊納德等人與愛因斯坦在德國巴特瑙海姆辯論。他提出的批評是,愛氏的相對論缺乏「直觀性」(德語:Anschaulichkeit),而衹有基於以太的理論能具備此種性質。愛因斯坦回應,過往已見物理學家心中的「直觀性」或「常理」會隨時代變化,不能再用作判斷物理理論是否成立。萊納德又提出,愛因斯坦發表引力的相對論,實際上是暗中以「空間」之名重新引入以太的概念。巴特瑙海姆辯論後不久,赫爾曼·外爾萊頓大學的就職講座上反駁了此一說法,但愛因斯坦承認,其廣義相對論中,所謂「真空」具備的物理性質會影響物質;反之,物質也會影響真空。萊納德又主張,愛氏的廣義相對論允許超光速,與狹義相對論矛盾,舉例以地球為靜止的旋轉坐標系中,位於宇宙深處的諸點,皆以超光速繞地球轉動。外爾認為,不論在狹義或廣義相對論中,皆不應將幅員廣闊的旋轉系視為剛體處理,所以物體的訊號速度其實從未超逾光速。另一種批評來自萊納德和古斯塔夫·米,關於加速系中的「假想」引力場。根據愛氏的等效原理,此種引力場具有與源於物體的引力場同樣真實的物理意義。萊納德和米兩人提出,物理力衹能出於真實的物質來源,但愛氏設想加速參考系中存在的引力場,並無具體物理意義。愛氏對此回應,按馬赫原理,可將該等引力場視為由遙遠的物質產生。在這方面,萊納德和米的批評可謂成立,因為按現代共識(與愛氏日後的觀點一致),廣義相對論並不支持當時愛氏所理解的馬赫原理,見§ 廣義協變性[2]:124–128[3]

相對論的非學術批判

[編輯]

德國

[編輯]

德國大眾對於相對論的批判很大程度上由於納粹主義的崛起,主張所謂 「德意志物理學」, 清除 「猶太物理學」,具有明顯的種族主義的色彩。

蘇聯

[編輯]

蘇聯大眾對於相對論的系統批判主要有大清洗前後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愛因斯坦聲稱自己的理論受到馬赫的影響,但馬赫的哲學受到列寧大篇批判,蘇共領導人之一日丹諾夫更是直接批評相對論研究者不懂辯證法。這些都促使了蘇聯反相對論運動升溫。

中國大陸

[編輯]

中國大陸在上世紀有一場全國性的對相對論的批判。在中國大陸批判相對論起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受到蘇聯批判愛因斯坦以及相對論的運動的影響。在文化大革命中,愛因斯坦相對論更是首當其衝,當時甚至喊出口號:"只有革相對論的命,自然科學才能前進"。批評的主要理由包括:1. 相對論包含「資產階級反動觀點」「完全違背了我們最最敬愛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的物質的矛盾運動規律」 2. 「相對論是地地道道的主觀主義和詭辯論,也就是唯心主義和相對主義」。對相對論的大規模批判隨着政治鬥爭愈演愈烈,隨着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對相對論的批判也慢慢減少。[4]現在,對相對論的批判被視為一種非主流觀點,不被社會大多數人接納。2021年,燕山大學教師李子豐的研究「堅持唯物主義時空質能觀,發展牛頓物理學」入選2021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推薦入選,這件事報道出來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5]


參考

[編輯]
  1. ^ 盧昌海. 他们为什么反相对论?. changhai.org. 2011-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1) (中文). 
  2. ^ Goenner, Hubert. The reaction to relativity theory I: the Anti-Einstein campaign in Germany in 1920. Science in Context. 1993a, 6: 107–133. doi:10.1017/S0269889700001332. 
  3. ^ Lenard; Einstein; Gehrcke; Weyl. The Bad Nauheim Debate. Physikalische Zeitschrift. 1920, 21: 666–668. 
  4. ^ 江菲. 相对论在中国的一段遭遇. 中國青年報. 200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2) (中文). 
  5. ^ 李子丰回应“推翻相对论”:21年前开始研究,申请立项失败. 澎湃新聞. 2021-06-2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