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戰俘營
外觀
北角戰俘營在香港北角,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用作戰俘營,主要關押加拿大軍和英國皇家海軍俘虜。北角戰俘營在戰前由香港政府興建作難民營,在1941年12月18日晚上日軍進攻香港島時嚴重受損。隨後即成為戰俘營,關押該區的非華裔平民、以及在灘頭堡、渣甸山和黃泥涌峽的戰役裏俘獲的西旅先頭部隊。幾個月後,英國皇家海軍俘虜被送往到深水埗戰俘營,只有加拿大人仍留在北角。1942年9月26日加拿大人轉移到深水埗,此時戰俘營被關掉。戰俘營的環境擠迫,衛生惡劣。對俘虜的兩大威脅分別是疾病和糧食短缺,後來證實很多人因此而喪生[1]。
今日的英皇道遊樂場在原址的部分土地上,不過沒有任何紀念碑。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Military History: Second World War: War Experiences: Prisoners of War. The Loyal Edmonton Regiment Museum. [2007-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31).
延伸閱讀
[編輯]- Charles G. Roland. Long Night's Journey Into Day: Prisoners of War in Hong Kong and Japan, 1941-1945. 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 Press. 2001 [2015-08-05]. ISBN 0-88920-3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4).
- Tony Banham. We Shall Suffer There: Hong Kong's Defenders Imprisoned, 1942-1945.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2015-08-05]. ISBN 978-962-209-9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