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甌王廟
東甌王廟位於中國浙江省溫州城內華蓋山麓,是主祀漢朝東甌國王騶搖的廟宇,當地俗稱「大殿」。原為東嶽廟,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改為東甌王廟,此後多次修繕。1955年起用作學校校舍,原建築拆除,只留存門台。2013年,重新建造正殿及配殿,闢為東甌國歷史陳列館。
神明
[編輯]秦漢之際,越人首領騶搖曾協助攻打秦軍和項羽,因而於西漢惠帝三年(前192年)獲封為東海王,建立從屬於漢廷的外諸侯國,定都東甌(今溫州市[a]),俗稱東甌王。東甌國於建元三年(前138年)廢除,前後共54年。[1][2]騶搖定都東甌傳統上被認為是溫州人文歷史的開端。[3]:181[4]
歷史
[編輯]明朝以前,民間視騶搖為溫州的土地神,尊奉其為「永嘉地主昭烈廣澤王」,在海壇山麓建造祠廟[b],後在元末方國珍起義中被毀。明初改革民間祠祀制度後,欽定騶搖為「漢東甌王之神」[c],納入地方祀典,每年三月初八致祭,並在原址處重建廟宇。之後又改遷至狀元坊(今狀元巷)內。成化十三年(1477年),永嘉知縣文林打擊淫祀,將華蓋山麓東嶽廟的神像盡皆毀去,遷入東甌王神位。明、清、民國三代,東甌王廟多次修葺。後來民間又在東甌王廟南側重建東嶽廟,俗稱東甌王廟為「大殿」,東嶽廟為「小殿」。[5]:415[7][8][6][9][10]:406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東甌王廟一度用作軍警的辦公場所。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溫州後,用作部隊營房。1955年,部隊改駐原永嘉縣學宮(今溫州軍分區),東甌王廟變為原設在縣學內的小學的校舍[d]。此後逐漸拆舊建新,原建築只留一座門台。2002年,改用作溫州市聾啞學校校舍。[6]
2013年,溫州市政府恢復東甌王廟,新修建大殿、配殿、兩廊、放生池等建築,闢作東甌國歷史陳列館。[11]
建築
[編輯]東甌王廟門台 | |
---|---|
溫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鹿城區五馬街道 |
時代 | 清 |
認定時間 | 1981年6月11日 |
東甌王廟坐東朝西。拆除前,中軸線上依次建有照壁、月光池、山門、戲台、放生池、大殿、娘娘殿等建築,大殿前有左右兩廊。[6]
東甌王廟拆除後,只留存一座門台。磚石結構;面闊三間,呈八字形,通寬9.8米;台基高0.4米,設有垂帶踏跺;明間正中上嵌有青石匾額,楷體直書「東甌王廟」;懸山頂。1981年,東甌王廟門台登錄溫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12]:147[13]
新建的東甌王廟大殿並未仿造明清木建築結構,而採取唐代建築風格。[14]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司馬遷. 史记·东越列传 .
- ^ 班固. 汉书·两粤传 .
- ^ 梁章鉅. 浪迹丛谈 续谈 三谈. 吳蒙(校點).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1848]. ISBN 978-7-5325-6355-5.
- ^ 沈沉. 永嘉昆曲. 杭州: 浙江攝影出版社. 2008. ISBN 7-80686-633-7.
- ^ 5.0 5.1 王瓚,蔡芳. 弘治溫州府志. 胡珠生 校注.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 2006 [1503]. ISBN 7-80681-841-3.
- ^ 6.0 6.1 6.2 6.3 黃興龍. 千秋俎豆 东瓯王庙. 溫州日報. 2013-03-21 [2021-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5).
- ^ 王叔杲. 重修汉东瓯王庙记. 温州历代碑刻集.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2: 200-201 [1583]. ISBN 9787806810910.
- ^ 朱彝尊. 东瓯王庙碑. 温州历代碑刻集.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2: 263-264 [1663]. ISBN 9787806810910.
- ^ 吳錚強. 明代方志复原宋元地方祠庙体系可能性探讨——以《弘治温州府志》祠庙记录为例. 包偉民,劉後濱 (編). 唐宋历史评论 第3辑.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7: 211-227. ISBN 978-7-5201-1017-4.
- ^ 温州词典.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5. ISBN 7-309-01565-7.
- ^ 东瓯王庙“王者归来” 今日正式开放. 溫州網. 2013-04-17 [2018-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5).
- ^ 金柏東等(編著). 温州名胜古迹. 北京: 作家出版社. 1998. ISBN 7-5063-1391-X.
- ^ 东瓯王庙门台. 溫州文化遺產網. 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 2017-01-16 [2021-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5).
- ^ 东瓯王庙“妙”在哪里?. 溫州都市報. 2013-04-17 [2021-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