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安東妮
哈布斯堡-洛林的瑪麗·安托瓦內特 Marie-Antoinette | |||||
---|---|---|---|---|---|
法國君主配偶列表[1] | |||||
統治 | 1774年5月10日-1792年9月21日(18年134天) | ||||
出生 | 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大公國維也納霍夫堡皇宮 | 1755年11月2日||||
逝世 | 1793年10月16日 法國巴黎革命廣場 | (37歲)||||
安葬 | 1815年1月21日 | ||||
配偶 | 路易十六 (1770年結婚—1793年喪偶) | ||||
子嗣 |
| ||||
| |||||
王朝 |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 ||||
父親 | 弗朗茨一世 | ||||
母親 | 瑪麗亞·特蕾西亞 | ||||
宗教信仰 | 羅馬天主教 | ||||
簽名 |
瑪麗亞·安東妮亞·約瑟法·約翰娜·馮·哈布斯堡-洛林(德語:Maria Antônia Josefa Joanna von Habsburg-Lothringen,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法語譯名瑪麗·安托瓦內特·約瑟芙·讓娜·德·哈布斯堡-洛林(法語:Marie-Antoinette Josèphe Jeanne de Habsbourg-Lorraine[2]),簡稱瑪麗·安托瓦內特(法語:Marie-Antoinette,法語發音:[maʁi ɑ̃twanɛt]),也譯為瑪麗·安東內特[3]。她是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一世與波希米亞女王瑪麗亞·特蕾西亞的第十五位子嗣,在所有子嗣中排行倒數第二。
早年為奧地利女大公,後嫁予當時的法國王太子路易-奧古斯特,並在其即位為路易十六後,成為法蘭西王后。1785年,瑪麗王后捲入項鍊事件後,她的民望滑入谷底。[4][5]並在法國大革命發生後,她被諷刺為「赤字夫人」(Madame Déficit)。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王室出逃未成。1792年9月21日,路易十六被廢,法國宣布廢除君主制,王室亦遭拘禁於聖殿塔內。在丈夫被處決九個月後(即1793年10月14日),瑪麗王后以被控叛國罪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2天後定罪並處以死刑,在革命廣場通過斷頭台處死,享年37歲。
早年
[編輯]瑪麗·安托瓦內特於1755年11月2日生於奧地利霍夫堡皇宮,是匈牙利、波西米亞女王瑪麗亞·特蕾西亞和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一世的第十五個子女(最小的女兒,還有一個幼弟)。次日受洗時,取名為瑪麗亞·安東妮亞·約瑟芬·約翰娜(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瑪麗亞」是紀念聖母瑪麗亞,「安托瓦內特」是紀念里斯本的聖安東尼,「約瑟芬」是紀念她的長兄約瑟夫大公,「約翰娜」是紀念使徒聖約翰。一位大臣是這樣描述這個新生兒的:「一位嬌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6]無論是家中,還是在朝廷,她都被簡單地稱為安托瓦內特。但是,在朝廷,她通常都會被稱為安托瓦內特女士(Madame Antoinette,法文),因為宮中常說法文。
瑪麗·安托瓦內特是可愛和守規矩的女性,雖然在美學、藝術方面有着過人的天賦,但是她幾乎沒有受過真正的教育。反覆無常無法集中注意力,在藝術和閱讀方面幾乎什麼也不懂。 不善長說法語而且只願意說德語。在比她大三歲的姐姐瑪麗亞·卡洛琳娜和比她小一歲的幼弟麥斯米利安的陪伴下長大。她其他的哥哥約瑟夫二世、利奧波德二世和斐迪南公爵已經在哈布斯堡王朝里扮演重要的角色。奧地利傳記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他寫的《斷頭王后》書籍提及瑪麗在7歲遇見受她母親的邀請前來為皇家彈奏、年僅6歲的莫扎特,當莫扎特在宮廷不慎滑倒時,自己出面扶他起來,讓莫扎特為此正經地向她求婚說:「我將來要娶你為妻!」的話,不過在當時這種話不能憑以為證,由於茨威格這本書的成功這一描述被廣泛地傳誦。
母親瑪麗亞·特蕾西亞是一位強而有力又被人民愛戴的君主。雖然她會盡量抽出時間來監督自己子女的教育,但是忙碌的女皇還是不得不讓家庭教師來負起大部分的管教責任。可愛活潑的安托瓦內特女大公自懂事時就被家庭教師給寵壞,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玩耍上面,甚至用自己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在逃避功課上。這直接導致她作為法國太子妃必備的語言——法語在許多年裡都沒有絲毫進步。寫文章十分正確,充足基本的歷史知識,不過她非常喜歡音樂課,特別擅長豎琴與舞蹈。不同於一般皇室夫婦,她的父母並非單純的政治聯姻,而且極其享受家庭生活。雖然在正式場合裏必須遵守規範禮儀,但私下裡這個皇室家庭的氣氛相當輕鬆。嚴母慈父在安托瓦內特心目中的角色極為重要。
太子妃時期
[編輯]瑪麗的姐姐們很快與歐洲各個王族聯姻。其中四姐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嫁給未來的荷蘭總督,六姐瑪麗亞·阿瑪麗亞與帕爾馬公爵結婚,與瑪麗最要好的十姐瑪麗亞·卡洛琳娜和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結婚。繼七年戰爭與外交革命後,奧地利女王特蕾西亞決定與長期纏鬥的敵人法國路易十五和解並將共同利益轉向為對抗不列顛與崛起的普魯士確保兩國的和平。奧地利和法國簽訂新的和平條約,這使從1494年開始的間歇性的戰爭有希望結束。路易十五的繼承人是他的孫子路易-奧古斯特,女王原本要安排與法國路易十五太孫路易十六結婚對象為瑪麗的八姐約翰娜。但是約翰娜在1762年因染天花病逝,促使瑪麗被迫學習些法文、法國歷史等科目,還要請宮廷醫師矯正自己歪七扭八的牙齒,後來在1770年2月7日,路易十五世正式要求瑪麗亞·安東妮亞與其孫子結親。
瑪麗亞·特蕾西亞曾在與法國王室結為聯盟的期間詢問預言家有關瑪麗是否將會在法國過著幸福的生活時,當時預言家回答出:「會有十字架來保證。」1770年4月瑪麗·安托瓦內特十四歲時嫁到法國離開維也納,此時女王對她嗚咽的女兒瑪麗·安托瓦內的告別詞是:「別了,我最親愛的孩子。妳要對法國人民非常好,讓他們能說我為他們送來一個天使。」但實際上女皇瑪麗亞真正想要對瑪麗說的話是:「別了,我最親愛的孩子。要對法國王子非常好,讓他們能說我為他們送來一個天使。」1770年5月16日,瑪麗·安托瓦內特準備跟法國皇太子路易十六正式結親後從奧地利出發到達與法國交接的地界,但是她得面臨自己的寵物狗與傭人們不能跟隨自己、換去自己所有母國服裝替換上法國服裝以象徵其正式身份的轉換情況,很有可能這些原因,促使瑪麗在往後以奢侈度日引起人民不滿的契機。[7]。
後來瑪麗·安托瓦內特來到法國凡爾賽宮與路易十六結婚正式成為法國太子妃,然而這個婚後生活並不是很幸福,由於路易十六經常靠製鎖與打獵來消磨時間並沒有空檔來關心與陪伴妻子,促使瑪麗在收到她母親寫信說為何沒生子的問題時有極大的壓力,因此加入社交圈與妝扮自己來逃避,瑪麗在17歲時在一次化妝舞會中結識與仰慕來自瑞典的貴族青年漢斯·菲爾遜陷入熱戀引起貴族們的反感,由於瑪麗的個性天生直率,面對自己很不喜歡的對象也不願給好臉色,因此引來不少貴族的歧視(特別是身為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利夫人),1770年5月15日,瑪麗·安托瓦內特在她婚禮的前天在拉米埃特城堡內舉行的家庭晚餐上首次跟杜巴利夫人碰面,由於瑪麗對杜巴利夫人的過去行徑產生厭惡感,促使兩人之間的對峙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當瑪麗公然違抗宮廷的禮儀拒絕與杜巴利夫人交談,甚至跟她丈夫的姨媽與其他法國公主與路易十五的其他情婦合作跟杜巴利夫人劃清界線。可是杜巴利夫人不是個會被輕易擊垮的狠角色,當她直接跟路易十五訴苦與埋怨,令路易十五對他的年輕媳婦感到惱怒特定送給一個嬰兒籃給瑪麗作為諷刺她未能提早生子的行為,還跟奧地利大使與女皇瑪麗亞埋怨危及奧地利在法國宮廷的合作關係,當奧地利大使與女皇瑪麗亞對瑪麗施壓讓她不得不和杜巴利夫人和解。1772年元旦的舞會上,瑪麗拐彎抹角地對杜巴利夫人說幾句:「今天凡爾賽有很多人」這種漫不經心的話,讓杜巴利夫人為此跟瑪麗和解後扳回面子,不過瑪麗在事後覺得自己也很委屈,她在路易十六的放任下四處採購與賭博等奢侈生活對國家的苦難視而不見,導致人民逐漸對瑪麗產生憎恨感。
1774~1778:王后早期
[編輯]1774年5月10日路易十五去世,路易十六繼位,瑪麗亞·安東妮亞擔任法國王后。而在路易十五過世的兩周後,路易十六將小特里亞農宮贈予他的妻子,這棟建築物原本是路易十五修建給他的情婦龐巴度夫人使用,路易十六也允許了她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整修,但是在整修期間便傳出八卦她用黃金與鑽石作為牆壁的裝飾,從她上任後外界就開始誹謗她為當代惡名昭彰的奢侈王后。
但這位法國的新王后對於國王與國政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因為路易國王在年幼時長年經歷過反奧的情緒洗禮,包括身邊重要的幾位部長及官員都是反奧的重要人物,所以在他們的提防下,讓這位來自奧地利帝國的法國新王后對於法國的政治政策沒有任何發言的權利。於1775年8月6日,她的弟媳瑪莉·泰瑞莎產下一子,且他將在七年後成為法國正式王位繼承人,因此安托瓦內特的地位岌岌可危。她的玩樂生活也吸引許多男士的仰慕,她也讓這些男士進入她的小社交圈中,包括巴桑男爵(Baron de Besenval)等。
對於瑪麗惡名昭彰的奢侈,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哥哥約瑟夫大公曾經在信中警告她:
“ | 革命將是殘酷的,也許是你咎由自取。 | ” |
軼聞
[編輯]當大臣告知瑪麗:「農民沒有麵包可吃而餓死。」瑪麗回答:「讓他們吃布莉歐吧。」(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歷史上瑪麗沒有說過這句話,是後人將憤慨宣泄在這位熱衷於打扮的王后身上。[8]這句話的起源可能是憤怒農民的編造,藉此諷刺王室與貴族的貪婪與殘暴,最早出現在盧梭《懺悔錄》第六章中(1767年寫成,1782年發行):
Enfin je me rappelai le pis-aller d’une grande princesse à qui l’on disait que les paysans n’avaient pas de pain, et qui répondit : 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
我終於想起了一位崇高的公主說的挽救時局的辦法:當她獲知農民沒麵包時,她說「讓他們吃布莉歐好了」
儘管盧梭只說了是一位「崇高的公主」,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在直指瑪麗,但懺悔錄本身在歷史素材上,並不算嚴謹。[9]
頭銜
[編輯]- 奧地利女大公瑪麗亞·安東妮亞(Archduchess Maria Antonia of Austria)、匈牙利波西米亞公主(Princess of Hungary and Bohemia)、托斯卡納公主(Princess of Tuscany)(1755-1770)
- 法國王儲妃殿下(Son Altesse Royale Dauphine de France,1770-1774)
- 法國和納瓦拉王后陛下(Sa Majesté la Reine de France et de Navarre,1774-1791)
- 法蘭西人的王后陛下(Sa Majesté la reine des Français,1791-1792)
影視、文學作品、遊戲
[編輯]- 傳記《瑪麗·安東尼特》,茨威格著
- 漫畫、動畫《凡爾賽玫瑰》
- 1938年 電影《絶代艷后》
- 2006年 電影《凡爾賽拜金女》
- 鏡音鈴、連的歌曲《惡之召使》中鈴的角色原型正是瑪麗·安東尼。
- 2010年 遊戲《槍彈辯駁 希望學園與絕望高中生》中作為角色塞蕾絲緹雅所嚮往的對象出場。
- 2011年 漫畫《最後的餐廳》,作者:藤榮道彥,第二話登場。
- 2014年 動畫電影《天才眼鏡狗》
- 2015年 手機遊戲《Fate/Grand Order》——以「Rider」、「Caster」和「Avenger」(Alter)的職階登場,其中「Rider」、「Caster」職階時在遊戲中的形象較傳統印象更為正面,而「Avenger」(Alter)職階時的形象則是眾所周知的傳統印象。
- 2015年 漫畫《第三猶太勇士》,作者:乃木板太郎,本作偏史實向,部分劇情為虛構。
- 2015年 漫畫《屍亂凡爾賽》主角的姐姐,也是主角所替身的對象,作者:スエカネクミコ,本作引用背景,劇情為架空虛構與科幻。
- 2016年 漫畫《末代王妃》的主角,作者:惣領冬實,本作偏史實向(凡爾賽宮有參與監督)。
- 2018年 手機遊戲《旅遊大亨》(모두의마블 for kakao)——양투아네트(Antoinette,安托瓦內特)
- 2019年 網易旗下手遊《第五人格》推出的新監管者紅夫人的原型即為瑪麗公主
- 2020年 日本歌手Aimer歌曲《marie》
- 2023年 電影《拿破崙》
- 《義呆利》音樂劇中,於普法戰爭一段中出場。
- 《聖女戰旗》中同名角色,由染音若蔡配音。故事為架空的法國大革命。
- 《時空公主》扮裝故事手遊中,做為故事書供玩家遊玩,擁有數條支線。
- 《魔女大戰 32名異能魔女交戰廝殺》漫畫中同名角色,做為「純之魔女」登場,他的技能和斷頭台有關。
參見
[編輯]資料來源
[編輯]- ^ 1791年9月4日起其君主配偶頭銜為「法國人的王后」。
- ^ Lever 2006,第1頁
- ^ 齊世榮 (編). 世界史·近代卷. 高等教育. : 235. ISBN 978-7-04-022290-6.
- ^ ( in the Parlement de Paris, early 1785, after Louis XVI bought St Cloud chateau for the personal use of Marie Antoinette), quoted in Castelot 1957,第233頁
- ^ C.f. the following quote: "she (Marie Antoinette) thus obtained promises from Louis XVI which were in contradiction with the Council's (of Louis XVI's ministers) decisions", quoted in Castelot 1957,第186頁
- ^ Fraser, Antonia. Marie Antoinette. Anchor. 2001.
- ^ 瑪麗·安托瓦內特的時尚革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湯瑪竇(翻譯),原文屬自由撰稿人瑪麗亞·皮拉爾·奎拉特·德·耶羅(María Pilar Queralt Del Hierro,)撰寫,摘自National Geographic
- ^ Fraser 2001,第xviii, 160頁 ; Lever 2006,第63–5頁; Lanser 2003,第273–290頁
- ^ Johnson 1990,第17頁
傳記
[編輯]- Bonnet, Marie-Jo. Un choix sans équivoque: recherches historiques sur les relations amoureuses entre les femmes, XVIe-XXe siècle. Paris: Denoël. 1981. OCLC 163483785 (法語).
- Castelot, André. Queen of France: a biography of Marie Antoinette. trans. Denise Folliot.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57. OCLC 301479745.
- Cronin, Vincent. Louis and Antoinette. London: The Harvill Press. 1989. ISBN 978-0-00-272021-2.
- Dams, Bernd H.; Zega, Andrew. La folie de bâtir: pavillons d'agrément et folies sous l'Ancien Régime. trans. Alexia Walker. Flammarion. 1995. ISBN 978-2-08-201858-6.
- Facos, Michelle. An Introduction to Nineteenth-Century Art. Taylor & Francis. 2011 [1 September 2011]. ISBN 978-1-136-84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
- Fraser, Antonia. Marie Antoinette 1st. New York: N.A. Talese/Doubleday. 2001. ISBN 978-0-385-48948-5.
- Fraser, Antonia. Marie Antoinette: The Journey 2nd. Garden City: Anchor Books. 2002. ISBN 978-0-385-48949-2.
- Hermann, Eleanor. Sex With The Queen. Harper/Morrow. 2006. ISBN 0-06-084673-9.
- Hibbert, Christopher. The Day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Harper Perennial. 2002. ISBN 0-688-16978-3.
- Johnson, Paul. Intellectual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90. ISBN 978-0-06-091657-2.
- Lanser, Susan S. Eating Cake: The (Ab)uses of Marie-Antoinette. Goodman, Dena (編). Marie-Antoinette: Writings on the Body of a Queen. Psychology Press. 2003. ISBN 978-0-415-93395-7.
- Lever, Évelyne. Marie Antoinette: The Last Queen of France. London: Portrait. 2006. ISBN 978-0-7499-5084-2.
- 西蒙·沙瑪. 《公民們:法國大革命編年史》. 紐約: Vintage. 1989. ISBN 0-679-72610-1.
- Seulliet, Philippe. Swan Song: Music Pavillion of the Last Queen of France. World Of Interiors. July 2008, (7).
- Sturtevant, Lynne. A Guide to Historic Marietta, Ohio. The History Press. 2011 [1 September 2011]. ISBN 978-1-60949-276-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0).
- Weber, Caroline. Queen of Fashion: What Marie Antoinette Wore to the Revolution. Picador. 2007. ISBN 978-0-312-42734-4.
-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 An Historical and Moral View of the Origin and Progres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the Effect it Has Produced in Europe. St. Paul's. 1795.
- Farr, Evelyn. The Untold Love Story: Marie Antoinette & Count Fersen. Peter Owen Publishers. 2009.
外部連結
[編輯]- 《大英百科全書》中的條目:Marie-Antoinette(英文)
- 在《天主教百科全書》中的"Marie Antionet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tory of Marie Antoinette with Primary Sources
- LibriVox中的公有領域有聲書《瑪麗·安托瓦內特》
- 在Find a Grave上的瑪麗·安托瓦內特
- Marie Antoinette's Head: The Royal Hairdresser, the Queen, and the Revolution – Lyons Press page
- Marie Antoinette Onl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marais of Marie-Antoinet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n parismarais.com
- If they have no bread, let them eat cak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015 Irish Examiner artic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Marie-Antoinette.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一個關於瑪麗·安托瓦內特的網站
- (英文)法國凡爾賽宮關於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官方資料網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