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混成旅團
此條目可參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4年5月30日) |
獨立混成旅團是日軍的一種旅級部隊編制,不隸屬於某個師團,遂行獨立的戰鬥戰役任務,多為守備部隊,配備輕便步兵武器,為戰術單位,適合山地作戰。在戰後的日本陸上自衛隊中將此級單位改稱為混成團。
歷史
[編輯]1934年編成的獨立混成第1旅團與獨立混成第11旅團。
1938年2月擔任占領區警備任務的「獨立混成旅團」成為定製。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軍共有51個師團,39個混成旅團。其中深陷中國戰場的有35個師團加38個獨立混成旅團;派往太平洋戰略方向的有11個師團和1個混成旅團(占地面部隊總數的20%)。
獨立混成旅團兵力約5,000人,通常的編制為:
- 旅團部
- 獨立步兵大隊5個,亦有轄4或6個獨立步兵大隊
- 旅團炮兵隊(野炮或山炮2~3個中隊)
- 旅團工兵隊
- 旅團通信隊
1941年中國派遣軍編成的獨混第21旅團,以野戰為目,其編成、火力、機動力上都有大幅提升。
日本陸軍累計組建(含重組、另組)獨立混成第1至第136旅團(內有12個缺號:41、42、63、68、74、93、94、99、104、106、110、111),其中投入中國關內戰場37個,占29.4%。
- 25個獨立混成旅團擴編改制為師團。其中,1942年中國戰場26個師團中的7個抽掉到南方軍,7個獨立混成旅團改編為「治安師團」(丙師團)。
- 獨立混成第1旅團(首次組建)撤銷番號
- 中國關內戰場15個;
- 獨立混成第47、48旅團在中太平洋覆沒,
- 獨立混成第44旅團在沖繩島覆沒,
- 獨立混成第21旅團南太平洋覆沒均撤銷番號,
戰敗投降時日本陸軍有96個獨立混成旅團,其中中國關內戰場22個,占22.9%。
1934年3月在日本國內編成,轄獨立步兵第1聯隊及特種部隊,當年編入關東軍輪值。「七七事變」爆發後,7月11日日本內閣正式通過向中國派兵的決定,獨立混成第1旅團奉命調往平津地區入列中國駐屯軍,旅團長酒井鎬次、安岡正臣,參加攻占北平作戰。8月16日起隸屬新組建的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參加攻占大同。調回關東軍後於1938年8月撤銷。
1939年7月在河北第二次組建獨立混成第1旅團。直屬華北方面軍。駐邯鄲,歷任旅團長谷口吳朗、鈴木貞次、小松崎力雄,日本戰敗投降後在定縣繳械。
獨立混成第二旅團
[編輯]1938年2月在北平地區編成,隸屬駐蒙軍。駐防張家口。「八一五」後隨駐蒙軍司令部退至平津地區,在沙河鎮繳械。
獨立混成第三旅團
[編輯]1938年2月在北平地區編成。歷任旅團長佐佐木到一、柳下重治、吉澤忠男、長野佑一郎、毛利末廣、小原一明、山田三郎。在第一軍序列內參加1938年徐州會戰。後駐防山西崞縣至終戰繳械。
獨立混成第四旅團
[編輯]1938年2月在河北編成。隸屬第一軍,1938年參加徐州會戰,後駐防山西,擔任正太鐵路警備。1943年5月在山西擴編為第六十二師團。歷任旅團長河村董、百武晴吉、片山省太郎、津田美武、中島德太郎。
獨立混成第五旅團
[編輯]1938年2月在天津編成。隸屬第二軍,1938年參加徐州會戰。後隸屬第十二軍,駐防青島至終戰繳械。歷任旅團長秦雅尚、秋山義兌、關原六、內田銀之助、長野榮二。
獨立混成第六旅團
[編輯]1939年1月在山東莒縣編成。就地駐防。隸屬第十二軍。1943年5月撤銷番號,部隊編入新建的第62、第63師團。歷任旅團長土屋兵馬、山田鐵二郎、盤井虎二郎、奧村半二。
獨立混成第七旅團
[編輯]1939年1月在天津編成,直屬華北方面軍,駐山東惠民。1944年3月在第12軍參加豫中會戰。1944年7月在河南擴編為第115師團。歷任旅團長水原義重、稻川直衛、林芳太郎、秋山義隆、多賀哲四郎。
獨立混成第八旅團
[編輯]1939年1月在石家莊編成。直屬華北方面軍,駐防古北口、石匣至終戰繳械。歷任旅團長某川四郎、水原義重、吉田峰太郎、竹內安守。
獨立混成第九旅團
[編輯]1939年1月在山西編成。隸屬第一軍,駐太原。1941年4月參加中條山會戰。1941年12月在第11軍序列參加第三次長沙會戰。1944年3月在第12軍序列參加豫中會戰,1945年直屬華北方面軍,駐大沽至終戰繳械。歷任旅團長越生虎之助、麥倉俊三郎、池上賢吉、岩永汪、雨宮巽、藤岡武雄、的野憲三郎。
獨立混成第十旅團
[編輯]1939年1月在濟南編成。隸屬第12軍,駐鄒縣,1942年2月在泰安擴編為第59師團。歷任旅團長水野信、河田槌太郎、大熊貞雄。
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
[編輯]1934年10月在日本國內編成,轄獨立步兵第11、12聯隊及特種部隊,當年調入關東軍輪值。「七七事變」爆發後,7月11日日本內閣正式通過向中國派兵的決定,從關東軍調往平津地區入列中國駐屯軍,旅團長鈴木重康,參加攻占北平、南口作戰。1937年9月30日擴編為第26師團。
1939年1月在浙江第二次組建獨立混成第11旅團。直屬華中派遣軍。駐嘉興,後隸第13軍,1942年2月在蘇州擴編為第60師團。歷任旅團長富士井末吉、高橋重三、堤三樹男。
獨立混成第十二旅團
[編輯]1939年1月在蘇州編成,直屬華中派遣軍,駐泰縣。後隸第13軍,1943年5月在揚州擴編為第64師團。歷任旅團長丸山定、南部襄吉。
獨立混成第十三旅團
[編輯]1939年1月在淮南編成,直屬華中派遣軍駐廬州,1943年5月在廬州擴編為第65師團。歷任旅團長尾崎義春、山村治雄、赤鹿理、早某四郎。
獨立混成第十四旅團
[編輯]1939年1月在九江編成,隸屬第11軍駐九江,1942年2月在九江擴編為第68師團。歷任旅團長藤堂高英(1940年6月陣亡)、中山。
獨立混成第十五旅團
[編輯]1939年7月在北平編成,直屬華北方面軍。駐防北平。1943年5月在北平擴編為第63師團。歷任旅團長南雲親一郎、長谷川美代治、田中勤、田中信男。
獨立混成第十六旅團
[編輯]1939年11月在山西汾陽編成,隸屬第1軍。1941年4月參加中條山會戰。1942年2月在汾陽擴編為第69師團。歷任旅團長村井俊雄、若松平治。
獨立混成第十七旅團
[編輯]1939年11月在上海編成,隸屬第13軍駐松江,1943年4-5月隸屬第11軍參加鄂西會戰,後直屬第6方面軍,在岳陽終戰繳械。歷任旅團長長谷川正憲、楠山秀吉、田上八郎、高品彪、岸川健一、谷實夫。
獨立混成第十八旅團
[編輯]1939年11月在江西安義編成,隸屬第11軍駐九江地區,1942年2月在湖北應城擴編為第58師團。歷任旅團長萱島高、堤不夾貴。
獨立混成第十九旅團
[編輯]1940年12月在汕頭編成,編入華南方面軍,後隸第23軍,駐防潮州地區,1945年2月在汕頭撤銷,部隊併入新組建的第129、130師團。歷任旅團長遠藤春山、松井貫一、中村次喜藏、近藤新八。
獨立混成第二十旅團
[編輯]1940年12月在上海編成編入第11軍,轄4個獨立步兵大隊,駐防南昌地區。1941年參加上高會戰,後隸屬第13軍,1942年2月在寧波擴編第70師團。歷任旅團長池田直三、野副昌某。
獨立混成第二十二旅團
[編輯]1942年12月在廣東編成,入列第23軍,旅團長長米山米鹿,駐防廣東中山,1944年8月參加桂柳會戰,後隸屬第11軍,日本投降後從廣西全縣撤至湖北武穴終戰繳械。
獨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團
[編輯]1943年1月在台灣編成,轄6個獨立步兵大隊,登陸雷州半島編入第23軍,1944年8月參加桂柳會戰,在佛山終戰繳械。歷任旅團長長渡左近、下河辺憲二。
獨立混成第六十二旅團
[編輯]1944年7月以第13軍乙支隊在福州編成,轄6個獨立步兵大隊,歷任旅團長長嶺喜一、安藤忠雄。1945年2月隸屬第6軍,5月從福州退縮至松江終戰繳械。
獨立混成第七十三旅團
[編輯]1944年10月11日,關東軍以第1師團留守官兵為骨幹,在其營址新組建了第73獨立混成旅團,旅團長為石川只夫少將。下轄5個(第445、446、447、448、449)步兵大隊,1個搜索大隊,1個炮兵大隊,1個輜重大隊,1個工兵大隊,1個通信大隊。總兵力9000人。有山炮12門、步兵炮16門,重機槍40~60挺、輕機槍和擲彈筒各180餘挺(具)、步槍5300餘支,並配有軍馬近1200匹。1945年1月16日,擴編為第123師團。
獨立混成第八十一旅團
[編輯]1945年2月以第1野戰補充隊在湖南湘潭編成,隸屬第20軍,歷任旅團長森村經太郎、專田盛壽,在株洲終戰繳械。
獨立混成第八十二旅團
[編輯]1945年2月以第2野戰補充隊在湖南株洲編成,歷任旅團長橫山臣平、櫻庭子郎,後隸屬第20軍,在湖南新牆河終戰繳械。
獨立混成第八十三旅團
[編輯]1945年2月以第5野戰補充隊在漢口編成後駐防,旅團長田鹽鼎三,後直屬第6方面軍,在湖北黃陂終戰繳械。
獨立混成第八十四旅團
[編輯]1945年2月以第9野戰補充隊在九江編成就地駐防,旅團長中尾小六,直屬第6方面軍,在九江終戰繳械。
獨立混成第八十五旅團
[編輯]1945年2月以第10野戰補充隊在應城編成就地駐防,旅團長松井節,直屬第6方面軍,在應城終戰繳械。
獨立混成第八十六旅團
[編輯]1945年2月在湖南寶慶編成,隸屬第20軍,旅團長上野原吉,在湖北嘉魚終戰繳械。
獨立混成第八十七旅團
[編輯]1945年2月在湖南郴州編成,隸屬第11軍,旅團長小山義巳,在江西都昌終戰繳械。
獨立混成第八十八旅團
[編輯]1945年2月在廣西全縣編成,隸屬第11軍,旅團長皆藤喜代志,日本投降後從廣西全縣退至湖北金口終戰繳械
獨立混成第八十九旅團
[編輯]1945年2月以甲支隊在溫州編成,旅團長梨岡壽男,6月從溫州退縮至奉化,隸屬第6軍,在上海終戰繳械。
獨立混成第九十旅團
[編輯]1945年2月以第4野戰補充隊在揚州編成,旅團長山本源右衛門,隸屬第13軍,在鎮江終戰繳械。
獨立混成第九十一旅團
[編輯]1945年2月以第11野戰補充隊在寧波編成,歷任旅團長岩本高次、宇野節,隸屬第6軍。在杭州、慈谿終戰繳械。
獨立混成第九十二旅團
[編輯]1945年2月以第12野戰補充隊在大同編成,旅團長瓦田隆根,隸第13軍。1945年從上海地區調河南,老河口戰役時擔任警備。在郾城終戰繳械。
獨立混成第一三二旅團
[編輯]1945年5月關東軍組建東寧旅團,7月30日改制為獨立混成第一三二旅團,隸屬第三軍。編成為2個步兵大隊,2個野炮大隊,2個重榴炮大隊(280毫米10倍徑重榴炮),2個工兵小隊。共5545人。駐防東寧縣的國境要塞。並指揮第一國境守備隊。
獨立混成第一三五旅團
[編輯]1945年1月16日,關東軍按照日本陸軍本部的「陸軍甲第106號」命令,在原第6國境守備隊的基礎上,由第7國境守備隊駐山神府、神武屯的留守部隊及駐愛輝的輜重隊等合編組建該旅團,接防第6國境守備隊的防衛陣地。司令部設在西崗子南山。總兵力6000餘人。
- 旅團長浜田十之助少將
- 參謀長鬚賀田正美少佐
- 副官部森川孝大尉
- 後備部盆子原正一中尉
- 經理部河端耕次郎大尉
- 軍醫部杉山一
- 獸醫部下山九一
- 暗號班須賀喜八郎
- 第795步兵大隊
- 第796步兵大隊
- 第797步兵大隊
- 第798步兵大隊
- 挺進大隊
- 炮兵大隊
- 輜重大隊
- 獨立速射炮第30大隊
- 工兵大隊又2個工兵中隊
- 通信中隊
- 陸軍醫院
旅團兵力配置:
- 第6(璦琿)國境陣地
- 第7國境陣地(黑河城區西南台地稗子溝一帶):步兵5個中隊、炮兵3個中隊、工兵1個中隊。十五加農炮2門、九○式野炮4門、十榴彈炮4門、迫擊炮18門、高射炮10門、重擲筒54個、九二式步兵炮8門、阻擊炮2門、九四式37毫米炮16門、重機關槍62挺、輕機關槍54挺。
- 第13國境陣地(黑河城區以西法別拉)獨立支撐點:步兵4個中隊、炮兵3個中隊、工兵1個中隊。十五加農炮2門、十加農炮4門、十五榴彈炮4門、九○式野炮1門、三八式改造野炮3門、山炮12門、迫擊炮48門、九四式37毫米炮6門、步兵炮6門、重機關槍48挺、輕機關槍36挺、機關炮8門
1945年8月,蘇聯遠東第2方面軍紅旗第2集團軍右翼部隊由紅旗阿穆爾河區艦隊獨立登陸駁船中隊輸送,在黑河西牡丹江登岸。步兵第396師(師長弗契金上校)和坦克第258旅,火炮、迫擊炮1270門,坦克、自行炮240輛,圍殲該旅團。戰鬥從8月9日6時30分發起,8月22日西崗子地下工事中的日軍繳械投降,激戰11天,共俘日軍4520人,蘇軍傷亡1000餘人。
獨立混成第一三六旅團
[編輯]1944年7月10日,因關東軍的主力部隊幾乎全部調走,根據關東軍總部的整編命令,由第5、6、7國境守備隊大部編成獨立混成136旅團,駐嫩江縣。旅團長土谷直二郎少將,實有兵力5690人。1945年8月,向蘇聯遠東第2方面軍紅旗第2集團軍右翼部隊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