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埃文斯·卡爾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埃文斯·福代斯·卡爾遜
埃文斯·福代斯·卡爾遜准將
出生(1896-02-26)1896年2月26日
紐約州悉尼
逝世1947年5月27日(1947歲—05—27)(51歲)
波特蘭
Place of burial阿靈頓國家公墓
效命美國
軍種 美國海軍陸戰隊
服役年份1912–1921 (USA)
1922–1939, 1941–1946 (USMC)
軍銜 准將英語Brigadier general (United States)
部隊海軍陸戰隊第2團英語2nd Marines
統率海軍陸戰隊第2突襲營英語Marine Raiders
參與戰爭龐丘·維拉遠征英語Pancho Villa Expedition
第一次世界大戰
美國占領尼加拉瓜
中國抗日戰爭(戰場觀察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
*突襲馬金島英語Makin Raid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卡爾遜襲擊戰英語Carlson's patrol
*塔拉瓦戰役
*塞班島戰役
獲得勳章海軍十字勳章 (3)
功績勳章英語Legion of Merit
紫心勳章 (2)
作戰綬帶英語Combat Action Ribbon
作戰優異十字勳章英語War Merit Cross (Italy)(意大利)

埃文斯·福代斯·卡爾遜(英語:Evans Fordyce Carlson,1896年2月26日—1947年5月27日)是太平洋戰爭時期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准將,美軍特種戰爭的開創者之一。在中國抗日戰爭初期曾多次深入前方,在華北敵後實地走訪千餘公里,寫了多本關於中國抗戰的著作。[1]

早年

[編輯]

父親是聯合基督教會公理會)教長。1910年埃文斯離開在佛蒙特州的家,1912年埃文斯加入美國陸軍當兵。[2]受家庭影響,埃文斯篤信基督教,對《新約》百讀不厭,後來思想傾向基督教社會主義(「解放神學」),主張新英格蘭清教徒傳統的民主、平等。[3]

美國陸軍服役

[編輯]

先後在菲律賓、夏威夷服役。 1916年以上士身份退伍。一年後重新加入陸軍,參與了對墨西哥的武裝干涉英語Pancho Villa Expedition

第一次世界大戰

[編輯]

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埃文斯在法國戰場投入作戰,獲得戰傷V字袖章英語Wound Chevron (後改為紫心勳章) 。1917年5月升為少尉。1917年12月任野炮連連長。參加了駐德國的占領軍。1921年從美國陸軍退役。

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

[編輯]

1922年埃文斯以列兵身份加入海軍陸戰隊。1923年再次被授予少尉軍銜。在弗吉尼亞州匡提科海軍陸戰隊基地完成訓練後,1924年駕艇實習航行至波多黎各庫萊布拉島並在此受訓5個月以準備加入太平洋艦隊西部海岸警衛隊工作。1925年申請航空訓練,被派往佛羅里達州海軍彭薩科拉航空站英語Naval Air Station Pensacola短期受訓。

第一次中國之行

1927年至1929年在上海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

尼加拉瓜

1930年參加了美國占領尼加拉瓜行動,擔任尼加拉瓜國民警衛隊英語National Guard (Nicaragua)軍官。以中尉身份指揮12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守衛一個據點,成功抗擊了100餘名當地反抗者的夜襲,獲得了美國海軍十字勳章1931尼加拉瓜地震英語1931 Nicaragua earthquake時在馬那瓜表現優異,1932年至1933年任馬那瓜警察局長。

任羅斯福總統的官邸陸戰隊侍衛長

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上任後,以上尉軍銜擔任總統在白宮與佐治亞州沃姆斯普林斯度假地(即溫泉官邸)的陸戰特遣分隊長官,與總統及其兒子詹姆斯·羅斯福英語James Roosevelt結下友誼。

第二次中國之行

1933年調任在上海的第4海軍陸戰團英語4th Marines任上尉情報官,不久轉任駐北平東交民巷的陸戰隊特遣隊擔任副官並學習中文。1933年在北平結識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1935年6月27日白堅武聯合石友三部叛變投敵的鐵甲車隊第6中隊長段春澤(段承澤)從豐臺出發企圖用鐵甲車衝進北平的永定門城豁口,炮擊時落彈二龍坑路,東北軍萬福麟所部呂正操團奉命抗擊並穿插截擊取勝,是為白堅武事件(又稱豐臺暴動)。《呂正操回憶錄》寫[4]:「歐美駐華使館的武官和記者也到永定門上的指揮部參觀、採訪。我團官兵受到很大教育和鼓勵。其中有個美國駐華武官卡爾遜直接向我表示同情和讚揚。抗戰後,他曾兩次來冀中抗日根據地找我,進行參觀、訪問。」

卡爾遜1936年經日本回到美國,在匡提科海軍陸戰隊基地進入海軍陸戰隊學校學習,並在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習國家法與政治。

第三次中國之行

1937年7月赴中國學習中文,並在國民革命軍任軍事觀察員。行前羅斯福總統要求卡爾遜:「我要你不時寫信給我,直接寄給白宮。告訴我你幹得怎樣,告訴我那裡發生了什麼事情。」卡爾遜不定期給羅斯福總統的秘書瑪格麗特·莉·漢德小姐寫信報告中國情況。目睹了淞滬抗戰巷戰的慘烈。

淞滬抗戰接近結束時,埃德加·斯諾從北平抵達上海。卡爾遜閱讀了其著作「紅星照耀中國」的手稿副本。經其上司哈利·E·亞內爾海軍中將批准,經過蔣介石的美國顧問端納的聯繫,國共兩方同意後,1937年11月19日從上海出發,取道漢口(會見中共駐武漢代表董必武)、12月3日抵達西安(會見八路軍駐西安代表林伯渠)、潼關、臨汾,於1937年12月到達山西省洪洞縣高公村的八路軍總部,訪問了總司令朱德、總政治部主任任弼時、副參謀長左權、作家丁玲等。任弼時系統全面介紹了八路軍的政治工作,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寬待俘虜等工作原則。卡爾遜在此停留了十餘天,並邂逅史沫特萊。還向洪洞縣的英國傳教士初丁格爾夫婦詢問了對八路軍的看法。聖誕節後,在卡爾遜的一再要求下,八路軍派出一支小分隊護送其赴晉察冀敵後抗日根據地,在作家周立波的陪同下,開始了他第一次長達51天的華北敵後2500里之行。周立波以此次旅途經歷寫了一本書《晉察冀邊區印象記》。途中遇到了前往八路軍總部開會的劉伯承師長。在遼縣的第一二九師師部會見了副師長徐向前、政治部主任張浩、旅長陳賡等人。之後陳錫聯團長率一支小分隊護送過正太鐵路。1938年1月29日到達晉察冀邊區駐地河北省阜平縣。後越北同蒲鐵路到晉西北訪問了賀龍第一二〇師師部。幾天後在洪洞縣馬牧村再次見到朱德,次日送別遷往太行的八路軍野戰總部。1938年2月28日抵達國民政府所在地漢口。1938年4月初,到台兒莊戰場,記錄描述了台兒莊戰後的情形,會見了李宗仁孫連仲等將軍。1938年5月5日至8月7日再次訪問華北敵後,考察群眾運動和國共合作情況。從西安出發,乘坐一輛運藥品的卡車赴陝北,在延安停留了十天,會見了中共領袖毛澤東與張聞天。毛澤東派遣劉白羽等5位青年文藝工作者陪同卡爾遜第二次華北敵後2400公里之行[5]。在綏蒙地區,會見了鄧寶珊馬占山等抗日將領。進入晉西北後,在岢嵐縣會見了與共產黨密切合作的續範亭將軍。在嵐縣又見到了賀龍師長。賀龍派出一支小分隊護送通過同蒲鐵路進入五台地區,看到一年來的晉察冀邊區在政治和經濟上得以鞏固。七七事變一周年當天,通過了平漢鐵路進入冀中,在冀中軍區駐地任丘縣會見了呂正操將軍,了解平原地區開展游擊戰的方法。赴南宮縣去見正在開闢冀南軍區徐向前,巧遇了正在該地檢查工作的鄧小平,從鄧口中第一次得知抗戰頭一年日本的軍事物資一多半進口自美國。8月初在鄭州火車站向陪同了5000里的五名青年道別。回到漢口後,卡爾遜對來採訪的歐美記者回答一切問題並允許披露他的名字,對八路軍的抗日根據地的軍政制度讚不絕口。[6]1938年9月16日接到了不得在公開場合發表談話的命令,並勒令立即回國。卡爾遜隨即向海軍部提出辭呈。1938年12月底回到美國,專職寫作、演講,四處鼓吹援助中國的抗日事業,對抗日本對美國的急迫的軍事威脅。[7]

1940年出版了《中國的軍隊:它的組織和軍事效能》、《中國的雙星》兩本書,並在《美亞雜誌》發表《非正統的戰爭在繼續》、《中國的經濟民主》、《歐洲盟約與中國的前途》、《美國面臨東方危機》等文章,闡明其對敵後抗戰的認識。

第四次中國之行

1940年底至1941年1月下旬訪問中國,考察 了路易·艾黎的工業合作運動,採用了工合[8][9]概括這種精神。直接給羅斯福總統寫了十七封信,反映其耳聞目睹,作詳盡的報告。[10]羅斯福總統也曾讀過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同斯諾有過幾次面談。因而羅斯福總統對中共的抗戰情況有所了解。

1941年再次入役,任陸戰隊少校。

第二次世界大戰, "卡爾遜突擊隊"
馬金島突襲戰之後的卡爾遜中校

1942年2月擔任海軍陸戰隊第二突擊營英語Marine Raiders中校營長。由於卡爾遜對羅斯福總統及其長子詹姆斯·羅斯福英語James Roosevelt的影響力,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准許仿效八路軍的風格創建該突擊營。[2]詹姆斯·羅斯福英語James Roosevelt擔任副營長。卡爾遜從七千候選者中挑出了一千人,絕大部分來自美國西部和南部。卡爾遜要求每個軍人都懂得為什麼而戰,只有那些作戰目的明確、有吃苦耐勞決心的人才能入選。對軍官的挑選更為嚴格,卡爾遜要求他們有民主理想、機智、有應變能力。部隊組訓期間,卡爾遜建立「公開談話制度」,對士兵進行政治教育並接受士兵的批評建議。全副武裝每天行軍40英里,學習爬山游泳、白刃格鬥、鍛煉忍飢耐渴能力。在官兵關係上,要求軍官放棄傳統特權,取消在服裝、飲食、裝備上的優待,與士兵同甘苦,軍官要以身作則,「以自己的人格和能力來證明作為領岫的資格」。還提倡軍事民主,把作戰計劃交給士兵討論,鼓勵士兵提出自己的意見。

按照美國軍事傳統,軍官與招募入伍人員之間鴻溝分明。即使經驗豐富的軍士官也應該對最年輕、青澀的少尉軍官表現恭順。卡爾遜本人在陸軍與海軍陸戰隊的軍官與軍士不同身份的從軍經歷讓他相信官兵之間壁壘森嚴對軍隊並不是最佳實踐。卡爾遜認為八路軍的官兵打成一片的方式更優。幹部是為部隊及其下屬服務,而不應該是被伺候。責任,而非特權,是第二突擊營組建後戰鬥力的核心要素。卡爾森採用人人平等與團隊建設方法,宣傳推廣高級軍士指導初級軍官的成長並與軍官合作以改進連隊工作。更具有爭議性的是,對下屬軍人「道德灌輸」以明白為何而戰從而堅定信念。[11]

1942年9月30日,海軍上將尼米茲給卡爾遜中校授勳。

對海軍陸戰隊影響更為久遠地是卡爾遜中校改變了連隊的建制組織,把傳統的八人制的班改為十人制:班長與3個三人火力組,每組準備一支勃朗寧自動步槍、一支湯普森衝鋒鎗、一支M1加蘭德步槍[11]

卡爾遜指揮海軍陸戰隊第二突擊營於1942年8月17日至18日發動了馬金島突襲戰英語Makin Raid,因而獲得了第二枚海軍十字勳章。1942年11月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日軍敵後登陸,經受了40天的游擊作戰。12月4日與瓜島上的美軍主力會合。因這次戰鬥中非凡的英勇與傑出的領導力獲得了第三枚海軍十字勳章。

1943年3月15日,計劃把4個突擊營組建為第一突擊團,由第三突擊營指揮官哈里·利弗西奇英語Harry B. Liversedge上校任團長。一周後,卡爾遜改任副團長,更為正統風格的Alan Shapley接任第二突擊營營長。在一個月內,第二突擊營被改編回標準編制,第一突擊團的4個營的編制整齊劃一。但卡爾遜首創的三個火力組被保留,不久後被整個海軍陸戰隊普遍採用。[12]

其後在太平洋戰場

卡爾遜後來回到美國治療瘧疾黃疸,並擔任沃特·旺格英語Walter Wanger的電影《「工合」:卡爾遜的馬金島突襲戰英語Gung Ho! (1943 film)》的技術顧問。(1943年12月公映)。

1943年11月回到太平洋戰場作為軍事觀察員參加了塔拉瓦戰役,並志願從前沿觀察所通過日軍火力封鎖到海軍陸戰隊第二師師部匯報重要情報。1944年塞班島戰役中,卡爾遜在前沿觀察所救助一名受傷的無線電軍士時受重傷,榮獲第二枚紫心勳章。

1944年8月14日,朱德、周恩來、葉劍英、聶榮臻致函卡爾遜,稱他是「真正代表美國民主的朋友」,感謝他「正在呼籲、撰文和工作,將我們戰鬥和謀求合作的真況告知所有盼望擊敗法西斯的正直的人們」。[3]

退役與去世

[編輯]
在阿靈頓國家公墓的墓碑

塞班島作戰傷殘。1946年7月1日以准將軍銜退役。定居在俄勒岡州Brightwood英語Brightwood, Oregon。1947年在波特蘭的伊曼紐爾紀念醫學中心英語Legacy Emanuel Medical Center死於心臟病。葬於阿靈頓國家公墓

家人

[編輯]

夫人Peggy Tatum Carlson

兒子Evans C. Carlson.

獲獎

[編輯]
Gold star
Gold star
Gold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Silver star
海軍十字勳章與2個516金星 | 優異軍團章英語Legion of Merit
紫心勳章516 金星 美國總統部隊嘉許獎英語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 (United States)(海軍)與3枚 316 銅星勳章 海軍陸戰隊遠征獎章英語Marine Corps Expeditionary Medal
墨西哥服役獎章英語Mexican Service Medal 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獎章英語World War I Victory Medal (United States)法國作戰紀念紐扣英語medal bar 長江服役獎章
第二次尼加拉瓜戰役獎章英語Second Nicaraguan Campaign Medal 中國服役獎章 美國防務獎章英語American Defense Service Medal
美國戰役獎章英語American Campaign Medal 亞太戰役獎章英語Asiatic-Pacific Campaign Medal與3個316銅星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獎章
意大利作戰優異十字勳章英語War Merit Cross (Italy) 尼加拉瓜總統優異勳章
516金星
尼加拉瓜傑出獎章與316銀星

3次榮獲海軍十字勳章的嘉獎詞

[編輯]
尼加拉瓜(1930年5月16日 – 1931年5月1日)

埃文斯·福代斯·卡爾遜
美國海軍陸戰隊中尉
尼加拉瓜國民警衛隊英語National Guard (Nicaragua)
作戰日期:1930年5月16日 – 1931年5月1日
[13]

馬金島突襲戰(1942年8月17-18日)

埃文斯·福代斯·卡爾遜
美國海軍陸戰隊預備役中校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2突襲營營長
作戰日期:1942年8月17-18日 [14]

瓜達爾卡納爾島長途巡邏戰(1942年11月4日-1942年12月4日)

埃文斯·福代斯·卡爾遜
美國海軍陸戰隊預備役中校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2突襲營營長
作戰日期:1942年11月4日-1942年12月4日 [14]

著作目錄

[編輯]
  • Twin Stars of China, Dodd, Mead & Company, 1940.中譯本《中國的雙星》
  • The Chinese army its organization and military efficiency, 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1939. (ASIN B00089LO5S)中譯本:《中國的軍隊,它的組織和軍事效能》
  • Evans F. Carlson on China at War, 1937–1941, China and U.S. Publication. (ASIN B0006F13D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The Long, Strange Journey Of 'Gung-Ho'. [2021-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1). 
  2. ^ 2.0 2.1 Hoffman, Maj. Jon T. (USMC). Creating the raiders. From Makin to Bougainville: Marine Raiders in the Pacific War. October 2013 [30 Januar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3. ^ 3.0 3.1 邁克爾·布萊福特:《卡爾遜與中國——美國人的軍官、八路軍的朋友》,三聯書店,1985年12月第一版。
  4. ^ 《呂正操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3月版。ISBN 9787506501767 第11節 北平城防
  5. ^ 劉白羽:「紅太陽頌」,《人民日報》,1976年12月25日。
  6. ^ 王安娜:《中國——我的第二故鄉》,中譯本,三聯書店1980年版第218頁。
  7. ^ 邁克爾·沙勒:《美國十字軍在中國 1933-1945》,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第24頁。
  8. ^ Don Burke. Carlson of the Raiders. Life. September 20, 1943: 58; cited in Moe (1967) 
  9. ^ p.78 Peatross, Oscar F. Bless 'em All: The Raider Marines of World War II ReView Publications, 1995
  10. ^ Oscar F. Peatross. Bless 'em All: The Raider Marines of World War II. ReView Publications. 1995: 7–8. ISBN 978-0-9652325-0-0. 
  11. ^ 11.0 11.1 Hoffman, Maj. Jon T. (USMC). Shaping the raiders. From Makin to Bougainville: Marine Raiders in the Pacific War. October 2013 [30 Januar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12. ^ Hoffman, Maj. Jon T. (USMC). Reshaping the raiders. From Makin to Bougainville: Marine Raiders in the Pacific War. [27 June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1). 
  13. ^ Navy Cross Awards during the 2nd Nicaraguan Campaign, Home of Hero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4. ^ 14.0 14.1 Navy Cross Awards to members of the U.S. Marines in World War II, Home of Hero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進一步閱讀

[編輯]
  • Wukovits, John. "American Commando: Evans Carlson, His WWII Marine Raiders and America's First Special Forces Mission", Dutton Caliber, 2010. (ISBN 0451229983)
  • Blankfort, Michael. The Big Yankee: The Life of Carlson of the Raiders,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47. (ASIN B0007HNZ8K)(中譯本:《大佬美:突擊手卡爾遜的一生》)
  • Kenneth E. Shewmake."The American Literal Dream, Evans F. Carlson and Chinese Communists, 1937-1947", published in "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 1969, Vol38,No2, page 207-219.
  • Haughey, David W. "Carlson's Raid on Makin Island", Feature, Marine Corps Gazette 85(8): 56–64, August 31, 2001.
  • Merillat, Herbert C. (Captain, USMCR) The Island: A History of the Marines On Guadalcanal,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44. (Details Carlson's Long Patrol on Guadalcanal)
  • Quirk, Brian J. "Reflections of Carlson's Raiders", Commentary, Marine Corps Gazette 85(8):58–61, August 31, 2001.
  • Peatross, Oscar F. John P. McCarthy; John Clayborne , 編. Bless 'em All: The Raider Marines of World War II. Review. 1995. ISBN 0-9652325-0-6. 
  • Smith, George W. Carlson's Raid : The Daring Marine Assault on Makin, Presidio Press, 2001. (ISBN 0-425-19019-6)
  • Young, Howard. "Carlson's Raiders on Makin, 17–18 August 1942, Marine Corps Gazette 87(8): August 31, 2003.
  • Wiles, W. Emerson "Tripp". Forgotten Raiders of '42: The Fate of the Marines Left Behind on Makin. Potomac Books. 2007. ISBN 978-1-59797-055-6. 

外部連結

[編輯]
  • Richardson-Moore, . "A Marine Legacy", Furman Magazine. Carol Carlson Loving on her grandfather. (PDF file, from the U.S. Embassy in Beiji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