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哈米德·伊斯梅洛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哈米德·伊斯梅洛夫
出生 (1954-05-05) 1954年5月5日70歲)
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
職業詩人、小說家、翻譯家
國籍烏茲別克斯坦
代表作《鐵路》(1997)

哈米德·伊斯梅洛夫 (俄語:Хамид Исмайлов烏茲別克語Hamid Ismoilov / Ҳамид Исмоилов or Абдулҳамид Исмоил),吉爾吉斯作家,生於托克馬克[1]​他於1992年移居英國,並曾在BBC任職25年。其最有名的作品是1997年出版的諷刺小說《鐵路》。

生平

[編輯]

伊斯梅洛夫畢業於軍事通信學院,後來曾於塔什干大學進修法律和管理學。[2]20世紀80年代末,他創立了一個文學團體「精確會議」,成員有詩人、哲學家、文學評論家、作家和翻譯家。他出版了《花園》、《沙漠》等詩集,同時還發表了許多關於文學和烏茲別克精神的學術文章。[3]

20世紀90年代初,伊斯梅洛夫與法國作曲家米歇爾·卡斯基合作創作了幾首音詩,包括《巴比倫讚美詩》或《沙漏/現代人》。1997年,其小說《鐵路》在莫斯科出版,這部小說寫於他流亡之前。1992年,他就因卡里莫夫政權的打壓而逃離了烏茲別克斯坦,其作品在祖國也遭到查禁。[4]

創作

[編輯]

1997年,伊斯梅洛夫以化名阿爾塔耶爾·馬格迪在莫斯科出版了小說《鐵路》,這是他最富盛名的作品。書中的故事設定在一個烏茲別克的小火車站吉拉斯,出場人物有烏茲別克人俄羅斯人韓國人土耳其人吉爾吉斯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甚至有摩洛哥王子。各種各樣的奇事在這裡上演,比如兩個少年被一個男孩溺斃、猥褻兒童的事件。作者結合了果戈里式的鬧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殘酷,引入了後現代主義的漫畫式筆調,反映了中亞地區的歷史變遷。[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Хамид Исмайлов - Берег новостей. www.uzbereg.ru. [6 Octo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8 December 2013). 
  2. ^ Хамид Исмайлов. "Ночь Предопределения" / само предлежащее / сетевой журнал TextOnly.ru, выпуск #26. textonly.ru. [6 October 2017]. 
  3. ^ Korchagin, Kirill. When We Replace Our World …. Russian Studies in Literature. 2017, 53 (3–4): 205–232. S2CID 194904913. doi:10.1080/10611975.2017.1416533. 
  4. ^ Journalism in Exile: Uzbekistan continues its bar on Hamid Ismailov - Index on Censorship Index on Censorship. 
  5. ^ Ignashev, D. N. (2007). [Review of The Railway, by H. Ismailov & R. Chandler]. The Slavic and East European Journal, 51(2), 414–416. http://www.jstor.org/stable/2045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