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史綱評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史綱評要
編者吳從先
成書年代明代
發行資訊
保存狀態卷數:36

史綱評要》是從上古到元代的編年體史評,署名為「李贄評纂」,1613年刊印於南京,次年再版。1974年被重新出版,同時出現了認為《史綱評要》是偽托李贄而作的意見。

內容

[編輯]

《史綱評要》全書三十六卷,五十八萬餘字。《史綱評要》內容分為「史綱」和「史評」,以編年體簡略記載自上古至元代三千七百年歷史,並以「批」和「評」的形式表達觀點。[1]《史綱評要》評論商鞅申不害「如商、如申,俱是好漢。」評論秦始皇「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評論李斯提出焚書的上書「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當戰國橫議之後,勢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評論九品中正制「選舉無人,任有豪傑沒法跳出,誠可痛恨。」評論武則天參政「非武氏之罪也。」[2]

出版

[編輯]

《史綱評要》明萬曆四十年癸丑(1613年)刊印於南京(癸丑本),次年再版(甲寅本)。上海圖書館藏有二部殘本《史綱評要》,分別為癸丑本和甲寅本。1960年,泉州蔡友敬捐獻了保存完好的明代刻本《史綱評要》,藏於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該刻本是癸丑本,卷首有「霞漪閣校訂」、「明溫陵卓吾李贄評纂,新都寧野吳從先參訂,武林仙郎何偉然校閱」等字。[3]評法批儒運動期間,李贄被認為是法家,1974年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上報了「李贄評纂」的《史綱評要》,中央十分重視,計劃出版,召集學者在北京大學開鑑定會議。[4]1974年12月,中華書局根據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所藏癸丑本,參校上海圖書館的兩個殘本,刊印《史綱評要》普通平裝本三冊、特製大字本十冊、仿古線裝本二函十七冊。次年台灣大通書局翻印了《史綱評要》。[5]2008年中華書局出版由張友臣選譯並作注的《史綱評要》。[1]張建業主編的《李贄全集注》(201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也收入了《史綱評要》。

爭議

[編輯]

1974年北京大學教授、版本學家王重民找到明代姚舜牧編訂的《史綱要領》(刊刻於1610年),鑑定認為《史綱評要》是託名李贄的偽書。[6][註 1]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廈門大學歷史系介紹稱:「吳從先對《史綱評要》曾進行過一些增補,這就難免滲入己意。但究竟情況如何,尚待進一步研究。」[3]平裝本《出版說明》稱:「與《史綱要領》一書,二者評語有的內容相近,有的則針鋒相對,可見其中混雜有他人評語。」[8]文革後,崔文印(受業於王重民,曾任《史綱評要》責任編輯)、王利器繼續辨偽,力證《史綱評要》係偽托。[9][10]張岱年認可崔文印的意見,[11]鄭良樹《續偽書通考》收入崔文印文章。[12][5]任冠文也分析《史綱評要》的序和內容,論證《史綱評要》是偽作。[13]陳泗東(當時在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工作)則認為「《史綱評要》基本上是李贄所評纂」。[14][15]李若暉認為,陳泗東的主要證據是《史綱評要》與當代泉州話用語有相近之處,論證薄弱。[16]

辨偽的觀點認為:託名於李贄的偽作很多;明代書籍中找不到李贄著有《史綱評要》的旁證;《史綱評要》中很多評語的思想與李贄其他著作的思想不同;《史綱評要》與更早刊刻的《史綱要領》內容相近;明末人周亮工評論何偉然、吳從先好出偽書;《史綱評要》系吳從先牟利邀名,襲用《史綱要領》,並偽托李贄所作。[1][5]宋耀良認為,「托偽之說也有疑點」,《史綱評要》和《史綱要領》都可能源於一個共同的祖本——手稿本《三十三朝史綱紀要》,詹氏刻本《新刊論策標題古今三十三朝史綱紀要》或為其間過渡。[4]

1974年7月,毛澤東指示注釋和印製大字本《史綱評要》(輯錄),指定輯錄二十三條評語,朱永嘉是辦理人之一。[17]朱永嘉2018年出版《論李贄》,詳細解讀毛澤東選錄部分。陳榮凱評論朱永嘉跳過《史綱評要》真偽公案,[18]朱永嘉則回應稱這二十三條與《史綱評要》真偽關係不大。

評論

[編輯]

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和廈門大學歷史系介紹說:「《史綱評要》是《藏書》的姐妹篇,是研究李贄歷史觀的一本重要材料。」「這書的最大特色是:反對孔、孟,貶斥儒家學說;尊崇法家,歌頌秦始皇的功績。充滿了反對保守、倒退,頌揚變革、進步的精神。」[3]雷戈評論,《史綱評要》思想自由、形式鬆散,評語口語化、生動活潑,以審美的眼光看歷史人物,表現出強烈的個性。[19]

注釋

[編輯]
  1. ^ 王重民之妻劉脩業寫道,當時不少專家認為《史綱評要》是偽書,「『四人幫』在北大、清華代理人」想借王重民的威信肯定這本書,但王重民也認為《史綱評要》是偽書,因此被「赤裸裸加以利誘和威脅。這伏下了他被污衊迫害致死之禍機。」[7]1975年4月16日,王重民自殺而死。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李贄評纂,張友臣譯註. 前言. 史纲评要. 北京: 中華書局. 2008: 1–6. ISBN 978-7-101-06313-4. 
  2. ^ 林曉平. 《史纲评要》的“批”与“评”. 史學史研究. 1998, (4): 62-63. 
  3. ^ 3.0 3.1 3.2 福建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廈門大學歷史系. 介绍李贽的一部重要著作——明刻本《史纲评要》. 文物. 1974, (9): 20-23. 
  4. ^ 4.0 4.1 宋耀良. 李贽《史纲评要》非托伪之作. 社會科學報. 2023-04-13 [2024-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1). 
  5. ^ 5.0 5.1 5.2 楊焄. 王重民:七十老翁何所求. 東方早報·上海書評. 2016-09-19 [2024-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2) –透過澎湃新聞·私家歷史. 
  6. ^ 劉脩業. 王重民教授生平及学术活动年表(附《著述目录》). 圖書館學研究. 1985, (5): 43. 
  7. ^ 王重民. 冷庐文薮.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913. 
  8. ^ 李贄評纂. 出版说明. 史纲评要 上册. 中華書局. 1974. 
  9. ^ 崔文印. 谈《史纲评要》的真伪问题. 文物. 1977, (8): 29-34. 
  10. ^ 王利器. 《史纲评要》是吴从先假李卓吾之名以行. 社會科學戰線. 1982, (3): 343-345. 
  11. ^ 張岱年.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三聯書店. 1982: 172. 《史綱評要》,也不是李贄作的。近年崔文印著文考證此書不是李贄的著作。 
  12. ^ 鄭良樹. 续伪书通考. 學生書局. 1984: 1183. 
  13. ^ 任冠文. 李贽史学思想研究.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 35-42. ISBN 7-5633-2898-X. 
  14. ^ 陳泗東. 《史纲评要》基本上是李贽所评纂. 泉州文史. 1981, (5): 23. 
  15. ^ 陳泗東. 《史纲评要》基本上是李贽所评纂. 幸园笔耕录 上. 廈門: 鷺江出版社. 2003: 345. 
  16. ^ 李若暉. 久旷大仪:汉代儒学政制研究.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8: 36. ISBN 978-7-100-16026-1. 
  17. ^ 朱永嘉. 说明:关于毛泽东晚年阅读李贽《史纲评要》. 论李贽. 中國長安出版社. 2018: 174. ISBN 9787510709241. 
  18. ^ 陳榮凱. 论李贽——文章异代有知音. 大公報. 2018-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8). 
  19. ^ 雷戈. 试析《史纲评要》中有关评点史学的几个特征. 商丘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