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加拿大日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加拿大日
加拿大日的遊行場面
參與者 加拿大
類型歷史、文化、國慶
日期每年7月1日

加拿大日(英語:Canada Day;法語:Fête du Canada),中文中常俗稱加拿大國慶節,是加拿大國慶日,定於每年的7月1日,為一全國公眾假日。此假日是慶祝1867年7月1日加拿大自治領籍《英屬北美條約》將英國在北美的三塊領地合併為一個聯邦,包括加拿大省(今安大略南部和魁北克省南部)、新斯科舍省新不倫瑞克省[1][2][3]。此節日從1867年聯邦化後直到1982年稱為自治領日(英語:Dominion Day;法語:Le Jour de la Confédération),1982年10月27日加拿大取得完全獨立後改名為加拿大日

1867年7月1日這天常常被民眾以及媒體稱為「建國日」或「獨立日」,但嚴格來說是一種誤稱(比如2017年「建國150週年」),因為當時加拿大並沒有從英國獨立建立一個新的國家,而是建立了一個英國名下的「自治領」(Dominion),所以這一天在加拿大一直被稱為「自治領日」,而非「國慶節」。直到1982年,英國女王加拿大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簽署命令,將加拿大憲法修憲權移交加拿大國會,至此加拿大與英國的特殊關係終結,加拿大成為完全主權獨立的國家,7月1日這一天才被改稱為「加拿大日」。

歷史

[編輯]
1927年自治領日,民眾聚集渥太華國會山莊慶祝加拿大聯邦成立60周年

1868年6月20日,加拿大總督蒙克子爵(Viscount Monck)發表皇家公告,呼籲加拿大人在當年7月1日慶祝加拿大聯邦成立一周年[4]。然而,聯邦成立紀念日到1879年才正式成為法定假日,並取名「自治領日」。由於英裔加拿大人到20世紀初期仍普遍視自己為英國人,他們當時並未大肆慶祝自治領日。到了1917年(即聯邦成立的金禧紀念),聯邦政府才首度舉行官方慶祝活動[5]

1946年,來自魁北克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科提(Philéas Côté)提出私人草案,建議將自治領日更名為加拿大日[6]。草案獲下議院通過,但在上議院遇到阻力;上議院將草案交回下議院,並建議將節日名稱改為「加拿大國慶日」(The National Holiday of Canada);建議最終沒有落實[7]

縱雖如此,到了1980年代部分國民已開始將此節日稱為加拿大日[n 1]。然而,此名稱仍備受爭議:多名政治人物、作家和記者皆反對將該節日更名,又指此舉是不必要地打破傳統[8],而部分保守派人士則認為此舉是加拿大自由黨試圖為加拿大歷史重新定義的其中一環[8][13][14]。另一方面,支持更名的人士卻認為「自治領日」一名是殖民地時期所遺留下來的過時名詞[8]

從1946年至1982年間,不同國會議員曾先後數十次提出將自治領日更名,但沒有一次成功,當中來自魁北克自由黨下議院議員赫爾伯特(Hal Herbert)提出的C-201號草案於1980年5月通過首讀後便不了了之[8]。到了1982年7月9日,某議員在議事廳只有13名議員的情況下重提C-201號草案;草案於五分鐘內通過二讀和三讀[8]。雖然當時議事廳內議員數目不足法定人數的20人,但由於沒有議員提出點算人數,因此沒有違反議事規則[8][15]。草案其後送交上議院:上議員曼寧(Ernest Manning)指更名方案若沒有廣泛民意基礎的話,國民只會將之視為執政黨慢慢侵蝕掉國家豐厚的傳統;自由黨籍上議員麥伊爾雷斯(George McIlraith)雖然不反對將節日更名,但不認同下議院倉猝通過議案,認為更名過程應以更具威嚴的方式進行[8]。上議院於1982年10月25日三讀通過C-201號草案[8];法案於兩日後(10月27日)獲得御准,自治領日正式更名為加拿大日。

由於禁止華人移民的《1923年華人移民法案》在當年7月1日生效,加拿大華人從當時起將自治領日視為「僑恥日」而拒絕慶祝[16],直至到1947年排華法被廢除為止[17]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伉儷在渥太華參與加拿大日慶祝活動(2011年)

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分別於1990年、1992年、1997年[18]和2010年[19]親臨渥太華出席加拿大日慶祝活動[20]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夫人凱瑟琳則於2011年訪問加拿大期間在渥太華參與加拿大日慶祝活動[21]

慶祝活動

[編輯]
2008年加拿大日,空軍雪鳥飛行團飛越渥太華國會山莊上空

全國大小社區在加拿大日會舉行不同慶祝活動,包括巡遊、嘉年華會、燒烤派對、煙花匯演和戶外音樂會等[22],而政府亦會為新入籍的公民舉行入籍儀式[23][24]。此節日並沒有全國通用的固定慶祝模式;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威爾許(Jennifer Welsh)就此表示此節日就像奉行聯邦制的加拿大般,慶祝模式隨地區而異[25]。縱雖如此,加拿大日慶祝活動的焦點還歸首都渥太華:國會山莊外圍會舉行音樂會和文化匯演,通常由總督總理擔任主禮嘉賓,但君主本人或其他皇室成員亦可能會出席或主禮慶祝活動。

爭議

[編輯]

中華民國(台灣)列入「不歡迎對象」名單

[編輯]

根據加拿大新聞媒體CBC的報導,加拿大保守黨政府曾命其官員刻意冷落一組精選的被排斥的國家,並要求加國各地使團,不要邀請這些國家代表參與7月1日的國慶活動,這些國家被列在加拿大外交部流通的一份「不歡迎對象」(persona non grata)名單上,且每年皆會選出新的名單。CBC聲稱已從另一當地媒體CP取得此名單2013年的版本,該報導也推測2014年的版本和2013年的或許會沒什麼改變,也可能列入俄羅斯。而被列入2013年名單的國家有:北韓伊朗敘利亞斐濟白俄羅斯馬達加斯加幾內亞比索蘇丹中華民國。北韓至幾內亞比索等前七者會被列入名單,主要是因為其政府並非由民選產生。蘇丹的狀況則比較特殊,會入選是因為該國部分政治人物,受到國際刑事法庭通緝,但除此之外,其他官員可以被邀請。中華民國(台灣)會在名單上,則是因加拿大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26][27][28]

後續反應

[編輯]

中華民國外交部發言人高安和北美司司長謝武樵[29][30]表示,加拿大外交部從沒有對外公布相關資訊,報導所稱的「不受歡迎對象」也是媒體自行加上的,外交部對此相當遺憾。高安:「該報導所稱不受歡迎名單,事實上是媒體報導自行所冠用的說法。報導所稱我國為何列為名單之中,不是因為加國對我們有不滿之處,而是因為加國不承認我國,我們對這樣的報導表遺憾。」[31]

高安指出,台灣和加拿大的雙邊實質關係持續密切發展,例如雙方已在2010年4月簽訂了青年度假打工協定,同年11月加拿大給予中華民國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待遇,2013年雙方簽署新航約增加互飛航班,足見雙方的互動頻繁。[29][31]

至於國慶活動,高安則低調表示,對渥太華的實際情形他並不了解,目前加拿大駐台機構也並未在台舉辦國慶慶祝活動,而是由台灣加拿大商會辦理,準備在月底於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舉辦,我方都有應邀參加,但這項活動加國駐台代表與外交部代表都是客人。[30][32]

原住民抗議

[編輯]

2021年5月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發現墳墓,原住民在該年加拿大日遊行,呼籲「取消加拿大日」(#CancelCanadaDay),獲得不少城市響應或改辦為反思和解活動[33],原住民組織認為國慶日是殖民統治者的節日,他們表示「我們不會為被盜取的原民土地和生活而慶祝,我們聚在一起,是要紀念那些在加拿大統治之下的犧牲者」,示威者喊著「以加拿大為恥」、「帶他們回家」的口號,希望國家反思過去的殖民歷史[34][35]

備註

[編輯]
  1. ^ 1970年代末期出版的《環球郵報》已有數處用到「Canada Day」的字眼[8][9][10][11][1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Canada in the Making > Constitutional History > 1867–1931: Becoming a Nation. Canadiana. [2011-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2月9日). 
  2. ^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 Atlas Home > Explore Our Maps > History > Territorial Evolution > Territorial Evolution, 1867. Queen's Printer for Canada. [2011-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2月15日). 
  3. ^ Moore, Christopher. 1867: How the Fathers Made a Deal. Toronto: McClelland & Stewart. 1998: 1, 215. ISBN 978-0-7710-6096-0. 
  4. ^ Department of Canadian Heritage. Ceremonial and Canadian Symbols Promotion > Canada Day. Queen's Printer for Canada. [June 16,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5). 
  5. ^ Canadian Heritage. Canada Day Background/How we got our national holiday. Canoe. [July 1,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9). 
  6. ^ Carnegie, R.K. Drew Right: Provinces Have Say-So On Holidays. The Globe and Mail. April 19, 1946: 15. 
  7. ^ Editorial Board. A New Low in Compromise. The Globe and Mail. August 10, 1946: 6.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Sibley, Robert. The death of 'Dominion Day'. The Ottawa Citizen. September 1, 2006 [July 11,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10日). 
  9. ^ Across Canada/Pro-Canada sign painter has brush with law. The Globe and Mail. November 19, 1977: 12. 
  10. ^ Cherry, Zena. Protocol chiefs gather to discuss their trade. The Globe and Mail. February 20, 1978: 27. 
  11. ^ Stevens, Geoffrey. With many tongues. The Globe and Mail. March 2, 1978: 6. 
  12. ^ Canadian Press. Federal support for new festival. The Globe and Mail. March 30, 1978: 16. 
  13. ^ Bentley, D.M.R. Essay 11: Parading Past. Mnemographia Canadensis. 1999, 1 (Muse and Recall) [July 11,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2). 
  14. ^ We should be celebrating Dominion Day. National Post. [July 11,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9月7日). 
  15. ^ Marleau, Robert; Montpetit, Camille. 9. Sittings of the House. House of Commons Procedure and Practice. Ottawa: Queen's Printer for Canada. January 2000 [November 28,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2). 
  16. ^ 中華會館紀念僑恥. 《大漢公報》. 1928-06-29 [2013-05-22]. [永久失效連結]
  17. ^ CBC News > Indepth > China > Chinese Immigration. CBC. June 10, 2004 [July 1,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6-29). 
  18. ^ Bousfield, Arthur; Toffoli, Garry. Elizabeth II Queen of Canada: The Role of Queen Elizabeth II. Canadian Royal Heritage Trust. [May 31,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4月18日). 
  19. ^ The Queen to address the United Nations (新聞稿). Queen's Printer. January 22, 2010 [January 23,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20. ^ Queen calls Canada 'example to the world'. CBC. July 1, 2010 [February 16,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02). 
  21. ^ Campion-Smith, Bruce, Royal newlyweds are coming to Canada, but not Toronto, Toronto Star, February 16, 2011 [February 16,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22. ^ Department of Canadian Heritage. British Columbia and Yukon invited to participate to "Celebrate Canada!" Days. Queen's Printer for Canada. [May 31,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23. ^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Canada. Applying for citizenship > The citizenship ceremony. Queen's Printer for Canada. [July 1,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1). 
  24. ^ Canadian Citizenship Oath. Robinson Sheppard Shapiro. [July 1,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月1日). 
  25. ^ Allemang, John. We stand on guard for what?. Globe and Mail. June 28, 2008 [July 1, 2009]. 
  26. ^ Canada Day 2014: What pariah states made Ottawa's 'do not invite' li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BC News》
  27. ^ 加媒:台與北韓 同列不受歡迎對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自由時報》2014年7月1日
  28. ^ 加媒列不受歡迎 外交部澄清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央社》2014年7月1日
  29. ^ 29.0 29.1 加媒稱台灣不受歡迎 外交部澄清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NOWnews今日新聞網》2014年7月1日
  30. ^ 30.0 30.1 北美司長:台加關係發展上軌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新聞行動網-中央社》2014年7月1日
  31. ^ 31.0 31.1 我列加拿大「不歡迎對象」? 外交部:雙邊互動頻繁[失效連結]《中廣新聞網》2014年7月1日
  32. ^ 加拿大不歡迎台灣?高安:兩國有免簽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新聞網》2014年7月1日
  33. ^ 存档副本. [2021-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34. ^ 徐於文. 加拿大再發現「1148具原民兒童」骸骨! 抗議者毀英女王雕像洩憤. ETtoday新聞雲. 2021-07-03 [2021-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1) (中文(臺灣)). 
  35. ^ 加拿大再發現182具無名原民骸骨 抗議者國慶日推倒英女王雕像洩憤. 蘋果新聞網. [2021-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3)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