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宅口(学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宅口台湾台南市学甲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也是旧时学甲十三庄中下社中的角头聚落之一,为学甲慈济宫八选举区中的下角区。[1] 行政区曾经规划为学甲镇百福里,台南市县合并后进行行政区域调整,将慈生里与百福里合并为慈福里,其境内有供奉保生大帝的三级古迹“慈济宫”,居民则以罗、谢、李姓占多数。[2][3][4]

地理位置

[编辑]

今日的宅口聚落,位于华宗路即台19号道路(在学甲境内又称中央公路)以东的济生路两侧。北边约在中山路即174道路以南,东边约到民族路,南边到民权路,西边则到台19号道路。[3][5]

聚落脉络  

[编辑]

宅口(Th h-kháu)其聚落位于学甲市区的东边,乃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来自中国福建泉州同安县17都山边乡唐北社的李氏先祖李希彩,率领李阵、李填、李委、李桃和李桅等5子所拓垦的聚落,只是来台前其中长兄李阵即于中国已亡故,于是便由李阵其子捧著牌位来台,李氏的后裔子孙将五位先祖尊称为“五房头祖”,氏族衍裔子孙至今约已12世。[6][5]

初到台湾时,李氏先祖并非立即落脚宅口,是因为李姓最慢移民来到学甲,地方上所有较为肥沃的土地都已被先到的他姓先民开垦,因而只能先拓垦俗称东势埔仔(今山寮瓦寮)一带,然而这一带为低洼又地脊的盐分地,因此宅口李姓历代祖先初来台的生活甚是困苦。而之所以其后会在宅口落脚定居,乃是一个传奇故事之故,其原因为始于慈济宫一场热闹的开戏之争,李氏因故得罪苓仔寮的大老,而受附近居民之邀所以方才定居下来。[5][7]

至于聚落名宅口的由来,并没有特别的纪载,但一般则都认为是因为此地是李氏庄园(或说住宅)的出入口之意。[3]日治时期与东竹围合并为学甲庄第七保,终战之后则又再各自分属不同的村里,曾与下社二部落组成百福里,民国95年02月01日行政区域调整,又将慈生里与百福里合并为今日之慈福里。[8][4]在建庄近三百年期间,李氏后人又逐渐分支迁徙至各地,一部分后人分支迁徙至学甲区顶洲(今三庆里内)、七股永吉等地。[5]另也有部分族人与学甲后社庄民,移居位在学甲市区北郊急水溪南畔的德安寮,只是移居初始之际大多搭寮牧羊或帮人打工维生。[6][9]

交通

[编辑]

由于宅口紧邻学甲闹区,因而对外交通甚为便利,主要道路纵向有台19号与邻近的县171号线,而横向也有台84线与县174号线。

台19号道路在学甲境内称中央公路,而为了纪念学甲的闻人陈华宗,因而自学甲国中起,便又称为华宗路,道路一直南下沿著宅口聚落的东边,经过将军溪在此的麻豆大排进入佳里区的营顶。[8] 

至于台84线在北门交流道离开台61之后,向东行便进入了学甲区,至筏仔头之后,转东南方向直行离开学甲。沿线主要庄社有:南侧的旧头港仔、新头港仔、德安寮山寮顶山寮、焕昌、新寮、瓦寮;北侧的宅仔港。支线庄社:南侧的后社、中社、宅口、下社仔;北侧的西平寮、学甲寮[5]

宗教宗祠    

[编辑]

聚落的角头庙为兴太宫,主祀神祇是中坛元帅,其祂陪祀则是虎爷将军。主祀神尊的金身是于乾隆年代,李家祖先奉请自大陆祖籍泉州府同安县十七都山边乡唐北社。惟初驻驾之时如同学甲的一些庙宇相同,因无固定之场所供奉,所以也是轮流供奉于次年当值炉主家中,直到1974年初始由族中担任里长的李文彪倡议建庙,并于1975年庙宇落成并起名为兴太宫,同年十二月九日入火安座。岁时以中坛元帅诞辰日的农历9月初9做为庙庆日,并且于前一日必往慈济宫进香,作为感谢之意。[10][11]

宅口的李姓族人,于2008年在学甲东郊的中华路东郊田间建有2楼式“陇西宗祠”(“陇西”为李姓堂号),宗祠的一楼设为族人活动中心,而李氏先祖神龛则设在二楼,每年在冬至前的周日会举行祭祖仪式,并且在祭典后餐家族会都摆设宴席让族人聚会,通常也都席开有30馀桌。[11] 

产业

[编辑]

由于宅口位于学甲闹区的西侧,不仅紧邻慈济宫以及学甲市场,同时也是属于闹区的一隅,来往人潮颇多又加上外来的游客,因此此聚落多以开店与商业为主,是属于商业型聚落。[4]

闻人

[编辑]

李赐端(1926 - ) 

出身于宅口,以梅轩、静园主人等为笔名,于昭和18年(1943)毕业于台南师范学校师资班,之后任教于台南县西港国民学校。大战结束后,又调任学甲国民小学、东阳国民小学教师、主任等职务。为台湾书法学会永久会员,并也任台南县书法学会常务理事。其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县、省、地方等的美展,以及文教机关邀请展、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展藏,作品荣获中日文化交流展文部文教委员长奖、市长奖、金牌奖。[12][13]

1975 年自东阳国小退休后,又受邀出任天仁工商职校文书组长,直到 1996 年因一场车祸于是便辞去职务在家休养,曾与书友松轩王英雄、竹轩陈秋野等书法家并称为“岁寒三友”。因自幼便开始习字且擅长行书,2012 年年初文友于学甲慈济宫为其举办“86 书法诗作回顾展”,同时为其出版专集。[11] [14]

李伯元(1936 -)

出生于台南白河的一个小商人家庭中,其后并于学甲宅口成长。1955年自屏东师专毕业,分派到台南县将军乡苓和国小任教,当小学老师后之后开始真正学画,只是小学任教二年后,为求自绘画基石的充实与成长选择继续进修,于是辞去工作并进入省立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继续深造并学习更为深入的学理与实务。[15][16]

1961年于台湾师大艺术系毕业,其后分发到桃园县南崁初中执教一年,接著去服预备军官役,分发到海军陆战队曾守高雄左营海防三个月,这段期间他利用闲暇到高雄市区学习法文,几经教学单位的辗转后,1988年由高雄大仁国中教师退休后,前往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开拓艺术视野,并一度定居于巴黎,从事油画创作,其作品特色“外观奔放热情,内在含蓄内敛”。[17][11] 

在旅外约20年左右的时光后,最后选择落叶归根回台落地生根,兼作书法创作并习佛有年,惟书法作品则仅写“大字”,其在不同的年代表现不同的作品。回台之后目前居于学甲的三角仔。[17][11]

轶事传说   

[编辑]

关于宅口李阵等五兄弟定居学甲,是有一段因缘典故,话说当年有一日兄弟五人欲出门办事,其原先目的地是下营,只是路过学甲时适逢大庙(即慈济宫)正要上演戏剧酬神,兄弟们觉得难得有机会看大戏,五人便索性驻足在学甲看完戏再行出发办事。不料此时戏班的锣鼓声却迟迟未响,大家等了一段时间然戏却始终不上演,于是就等不及的询问庙公,然而得到的答案却是说:“要等苓仔寮庄的大老点戏啦!”,原来,戏名还要等待苓仔寮庄的大老来指定。此时,五兄弟大表不悦,便强行要求庙方开演大戏,并扬言其后果由他们(五兄弟)来负责。不久之后苓仔寮庄的大老坐著牛车姗姗而来,在到将军溪畔时便远远听到演戏的锣鼓声,大老深感不受尊重愤而折返。只是过了不久,一群来自苓仔寮的壮丁硬汉来势汹汹亟欲为大老出气,在剑拔弩张的氛围中,与李家兄弟争吵后一言不合,两方竟然大打出手,后来苓仔寮人负伤而逃!从此之后苓仔寮大老也不再执意要指定戏码了。就因此事件,李家兄弟在当地人劝说下,便定居于宅口下来予以保护学甲庄头,双方并立下条件,便是不必轮值慈济宫的炉主头家。[8][9]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黄文博. 南瀛刈香誌. 台南: 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1994: 25–29. ISBN 957-00-2651-0. 
  2. ^ 台南市学甲区公所. 臺南市學甲區公所資訊網. 台南市学甲区公所. 2018-09-14 [2024-08-07]. 
  3. ^ 3.0 3.1 3.2 黄文博. 南瀛地名誌:北門區卷. 台南: 台南县政府. 1998: 20–81. ISBN 9789570212020. 
  4. ^ 4.0 4.1 4.2 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 : 學甲區 13. 学甲区公所. 
  5. ^ 5.0 5.1 5.2 5.3 5.4 姜天陆. 海山橫貫臺84線 從武德會到玉井.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67–106. ISBN 978-986-04-3028-8. 
  6. ^ 6.0 6.1 黄文博. 倒風內海及其庄社.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 245–269 . ISBN 978-986-03-5211-5. 
  7. ^ 臺南縣鄉土史料. 南投市: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2000: 269–305. ISBN 9789570265828. 
  8. ^ 8.0 8.1 8.2 陈, 桂兰. 思慕臺19 從鹽水到六甲頂.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87–126. ISBN 978-986-04-3023-3. 
  9. ^ 9.0 9.1 戴文锋(主编). 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II.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0: 355–404. ISBN 9789860236552. 
  10. ^ 興太宮. 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24-08-07] (中文(台湾)).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黄文博. 174山海戀 從蘆竹溝到楠西.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88–163. ISBN 978-986-04-3027-1. 
  12. ^ 中华民国文化部. 李賜端題聯拓本-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4-08-07] (中文(台湾)). 
  13. ^ 典藏資訊.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14. ^ 陈益裕. 南瀛人物誌. 台南: 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1994: 136. ISBN 957-00-2650-2. 
  15. ^ 李伯元畫展 南大香雨書院展出. Yahoo News. 2022-07-25 [2024-08-07] (中文(台湾)). 
  16. ^ 黄文树. 活水源頭-李伯元的書畫世界 (PDF). 美育: 50-61. 
  17. ^ 17.0 17.1 美無定相–鹽分地帶藝術家李伯元畫展. 台南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