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靖堡遗址
镇靖堡遗址 | |
---|---|
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靖边县镇靖镇 |
分类 | 古遗址 |
时代 | 明 |
编号 | 5-51 |
认定时间 | 2008年9月16日 |
镇靖堡遗址,古称镇靖城、乌延城、白滩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镇靖镇城镇中心,始建于唐代,现址则为明代遗迹,从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直至1935年国共分治县境一直是靖边县限治所在,2008年列入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
历史
[编辑]镇靖堡最初由唐代夏州节度使李祐修筑,初名乌延城,当时处于长安至夏州的交通线上,后来荒废。熙河开边时,北宋种谔和沈括本来打算修复此城,后改筑永乐城。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明朝政府为了抵御西北蒙古部落入侵,选择在镇靖堡附近设置靖边卫,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延绥巡抚王锐派军队入住“笔架城”,后来将部队驻地改至此处,镇靖堡从此由靖边营驻守。由于镇靖堡地处芦西河、芦河两河中间,稍下游两河交汇显露一片白色河滩地,因此此地古名白塔涧,旧称白滩儿。[2]
镇靖堡也是明代长城体系的一部分,在西北长城的突出位置,南接镇罗堡、新城堡,在靖边边防战事首当其冲。镇靖堡占据山河形便,东侧以芦河为屏障,麻黄梁、大墩梁为外藩,西侧依据西峰、晓雾山、梢沟山山势险峻,俯临芦西河,城墙周长四里三分(约2150米),城高二丈二尺(约7米),设置有东南北三门以供进出,城墙上还有塔楼19座,城墙系由砖块堆砌而成。明代镇靖堡驻军人数和靖边营本部旗鼓相当,但战马是其两倍,累计军兵2537名、马骡1789匹,还配置都司、外委指挥作战。[2]
成化七年(1471年)十月河套土匪攻破镇靖堡,屠杀城中军民千余人,次年绥巡抚余子俊移兵驻守,将西城墙连接明长城。隆庆到万历年间加高城墙,修建了垛口,靖边知县关邦干又奉命修补。明朝灭亡之后转为城镇。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洪水围城,冲垮部分城垛。甘陕回乱期间,同治四年(1865年)6月19日,回民围攻镇靖堡并屠城,剩余居民在西山寨负隅顽抗。同治六年(1867年)县城迁治于此。民国十七年(1928年)全县旱灾,县长牛庆誉以工代赈修复城墙,并在城中修建中山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29日,刘志丹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攻破镇靖堡,国民政府旗下靖边县政府被迫迁移至宁条梁,而中共控制区党组织没有固定稳定办公地点,直到1949年以后才移驻张家畔,镇靖堡从此不再是县城。[2][3][4]
参考资料
[编辑]- ^ 镇靖古堡_历史纪念_靖边县人民政府. www.jingbian.gov.cn.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 ^ 2.0 2.1 2.2 靖边1小时观光旅游景点之八:镇靖古堡-靖边新闻信息网. www.jbxc.gov.cn.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0”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李大海. 近代靖边县治迁徙再研究——陕北沿边地方政区治所与城址选择关系的个案讨论.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2, 27 (2).
- ^ 成一农. 清、民国时期靖边县城选址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