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诞(375年—413年),茂世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末年官员,东晋丞相王导曾孙,祖父是后将军王恬,其父王混过继了给王恬兄王悦为其后嗣[1]。王诞早年曾依附司马元显势力,元显败后遭流放。回建康后便为刘裕所倚,屡次随军。

生平

[编辑]

王诞袭雉乡侯,历任秘书郎,琅邪王文学,中军功曹。隆安四年(400年),司马元显以后将军开府,就任用王诞为其功曹。不久王诞迁尚书吏部郎,后又任后军长史,领庐江太守,加镇蛮护军。又转任龙骧将军、琅邪内史,仍任后军长史。当时王诞巴结司马元显的宠臣张法顺,故此亦得司马元显宠待。

元兴元年(402年),司马元显迁骠骑大将军,王诞亦随其改任骠骑长史,同时,司马元显下令讨伐荆州刺史桓玄,并有过尽诛桓氏子弟的打算,不过王诞就坚称外甥桓脩等人与桓玄志趣不同,故令司马元显打消念头。同年,桓玄率军进攻建康,打败了司马元显等,并诛杀了元显及谯王司马尚之、张法顺等人,当时王诞原本亦要被杀,但因为桓脩为其向桓玄求情,于是改为流放至广州

元兴三年(404年),卢循率众攻下广州治所番禺(今广东广州市),生擒了广州刺史吴隐之,并自称平南将军,摄广州事。及后,卢循任用王诞为平南长史,甚为礼待。次年卢循向东晋朝贡,东晋朝廷亦权宜地任命其为广州刺史,王诞思归,于是就以自己不是军人,留在卢循身边没用,自请北归,并允诺会回报其恩德,卢循于是听从,让他回建康。当时刘裕亦要卢循送还吴隐之,卢循不肯,王诞则以昔日孙策华歆入朝许都之事,说一地容不下两个首长,请卢循放行,最终王诞与吴隐之一同返回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王诞回朝后先获授员外散骑常侍,但未拜即便因刘裕所请而任其太尉谘议参军,后又转长史;王诞在职都尽心协助刘裕,日夜不懈,故亦很得刘裕倚仗。义熙五年(409年),刘裕北伐南燕,王诞亦随军,领齐郡太守。义熙六年(410年),卢循乘刘裕领兵在外起兵进攻建康,刘裕在灭南燕后不久就班师援救建康。至七月卢循撤离建康附近,在不久前大败给卢循的刘毅自请追击,然而王诞却密告刘裕说不要让经已因败战而力量衰败的刘毅有立功的机会,故刘裕最终决定亲率大军进击,终大败卢循,次年卢循叛乱亦被平定。

义熙七年(411年),王诞任吴国内史。义熙八年(412年),刘裕出兵讨伐荆州刺史刘毅,当时王诞正因母亲去世而服丧,刘裕则授其辅国将军,王诞当时辞让将军号,以黑色丧服随军。任建康留府的诸葛长民在刘裕消灭刘毅后并不安心,更有作乱的打算[2],而王诞却自请率先回建康。刘裕知诸葛长民有异心,担心王诞先回会有危险,然而王诞则认为自己受刘裕亲待,自己轻身独返能令诸葛长民稍得安心。刘裕称许其勇气及得上孟贲夏育并让他先回去。

义熙九年(413年),王诞去世,享年三十九岁。后获追封作唐县五等侯

性格特征

[编辑]
  • 王诞年轻有文才,其堂叔王珣曾为晋孝武帝作哀策,但就因为有一句写不出而久久不成。但王珣给王诞看后,王诞却拿笔为他作了那一句,王珣也觉得十分好,于是采用。

子女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书·卷52》,出自沈约宋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南史·卷23》,出自李延寿南史

参考资料

[编辑]
  • 《宋书·王诞传》
  • 《南史·王诞传》
  1. ^ 《宋书》、《南史》及《世说人名谱》皆作“王混”,而《晋书·王导传》中则写为王琨。按《南史》及《晋书》言王混子及王琨嗣子皆为王诞兄王嘏,袭王导爵始兴郡公,故二者为同一人。
  2. ^ 《晋书·诸葛长民传》:“(诸葛长民)自以多行无礼,恒惧国宪。及刘毅被诛,长民谓所亲曰:‘昔年醢彭越,前年杀韩信,祸其至矣!’谋欲为乱,……长民弟黎民轻狡好利,固劝之曰:‘黥彭异体而势不偏全,刘毅之诛,亦诸葛氏之惧,可因裕未还以图之。’长民犹豫未发,”
  3. ^ 《宋书·袁粲传》:“母琅邪王氏,太尉长史诞之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