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城
熊本城 | |
---|---|
熊本城/くまもとじょう Kumamoto-jō | |
银杏城 | |
位置 | 日本熊本县 |
坐标 | 32°48′21.7″N 130°42′21.23″E / 32.806028°N 130.7058972°E |
建立者 | 出田秀信 |
建成时间 | 1469年-1487年左右 |
主要城主 | 加藤氏、细川氏 |
建筑风格 | 城郭构造:梯郭式平山城 天守构造:连结式 |
废城时间 | 1874年 |
修复者 | 加藤清正 |
现状 | 现存遗迹:现存橹、门、塀、石垣、堀 指定文化财:国家重要文化财:橹11栋、门1栋、塀1栋 国家特别史迹:熊本城迹 重建部分:外观复原:大小天守、平橹、马具橹 木造复元:西大手门、数奇屋丸二阶广间、南大手门、西出丸戌亥橹、未申橹、元太鼓橹、饭田丸五阶橹、本丸御殿大广间 |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熊本城 |
假名 | くまもとじょう |
平文式罗马字 | Kumamoto-jō |
熊本城(日语:熊本城)位于日本熊本县熊本市中央区。别称银杏城(日语:銀杏城)。日本三大名城之一。[1]
概要
[编辑]前身是室町时代阿苏家的隈本城加以改建而成,安土桃山时代丰臣政权入主肥后国后,此城即当地藩主的官邸,面积达九十八万平方公尺。
熊本城另一名称为银杏城,由于当加藤清正建造此城时,已经考虑到万一发生围城战时,城内需要有食物供应,因此便广植银杏,甚至连城内地席的材质,都是利用芋茎晒干做成的,可以作为围城战时的战备存粮。
历史
[编辑]明治时代前
[编辑]文明年间(1469年-1487年),作为肥后守护菊池氏同族的出田秀信开始建筑千叶城。熊本城历史就此开始。
16世纪早期出田氏势力衰退。在大永、享禄年间为菊池氏领地,由鹿子木亲员建造隈本城,并将藤崎八幡宫迁宫。1550年(天文19年)大友义鉴遭到家臣杀死。与义鉴敌对的菊池义武(义鉴之弟,以养子身份继承菊池家)控制了隈本城。1554年大友氏攻占隈本城,此后约30年左右由大友氏控制。[2]
1587年(天正15年)丰臣秀吉完成九州征伐后,当时城主城久基移封筑后国。由秀吉家臣佐佐成政入主,成政不理秀吉指示进行检地,导致了肥后国人一揆。1588年佐佐成政被责令切腹自尽,由加藤清正成为城主。
1591年加藤清正在茶臼山丘陵一带开始建造城堡。约1600年(庆长5年)天守建造完成。关原之战后清正成为肥后国52万石大名。1606年筑城完毕,翌年将城堡由隈本改名为熊本城。然而,在1625年(宽永2年),熊本城遭遇强烈地震,并且导致城内的火药库诱爆引发大火,破坏十分严重。[3]
1632年(宽永9年)由细川忠利取代加藤氏管治熊本藩。忠利接管熊本城后,立刻下令尽速修复熊本城城池。该修理工程花了超过10年以上才算大功告成。后来,由于熊本地区在江户时代频发地震,所以历代细川氏城主一直重视维修熊本城,避免城池遭受临界损害。 直到废藩置县为止,为细川氏宗家的居城。
明治时代及之后
[编辑]在幕末时代藩内分为学校党、实学党及敬神党三派。1870年实学党以“战国时代的遗物”向新政府提出拆城建议。但是拆除当天却停止工作。
1871年废藩置县,熊本县县厅在城内二丸设置。同年县厅改在花畑邸镇西镇台。驻守熊本镇台后,将老朽化的橹及多重橹逐个拆卸。特别是西出丸石垣。在西南战争前,只俘留本丸主要部份的天守及本丸御殿。
1876年神风连之乱(亦称敬神党之乱)期间,反乱者太田黑伴雄控制了城内的炮兵营,很快被政府军镇压。
西南战争时期,熊本城是政府军的重要根据地,对抗守旧势力西乡隆盛所带领的西乡军。不过在西乡军发动攻势之前,其天守阁意外发生大火,火势虽然立刻获得控制,但是许多重要的文物、城楼已遭到烧毁。战争方面,政府军在谷干城指挥下成功击退西乡军,西乡军并没有一人进入城中范围内。
西南战争后直至大正年间,幸免于火灾的另一部分城楼被陆军逐个拆除。
1884年城内设置午炮台,使用空炮进行报时(1941年停止)。
1933年熊本城迹列为日本指定史迹。1955年列为日本的特定史迹。1960年庆祝熊本城350周年,熊本市筹得1亿8000万日圆重建包括大小天守、平橹等。城内公园亦开始收费。而大天守内部为博物馆。2007年建城400周年纪念,再将部份建筑还原。
2016年4月14日开始,熊本县发生多宗震度逾6级的地震,其中16日的主震达芮氏规模7.3,造成熊本城多处城墙石垣及屋瓦崩落。熊本市市长大西一史于7月26日表示,熊本城天守阁将于2019年修复,而整座城的修复希望能在20年内完成,总体修复费用逾600亿日圆。[4] 截至2016年6月8日,城堡的修复计划已正式开始。
2021年4月26日,大小天守阁提前修复完成并且开放游客参观[5];而整座城堡的完全修复和复原的完成日期计划预定在2036年。
构造
[编辑]熊本城是一座平山城。城池全长5.3公里。西南的古隈本城及东北的千叶城被包括在内,称为出丸。
石垣
[编辑]清正特别擅于建造石垣。熊本城的石垣大多修建成“武者返”的形状,起初坡度较平缓,到上部则近乎垂直。城池采用蔚山倭城时的技术。防守集中在南方,以应付假想敌萨摩藩的入侵。在熊本市役所外的石垣,更为日本最长的。
天守
[编辑]天守是连结式望楼型,大天守是3重6层及一层地库,称为“第一天守”。小天守是3重4层及一层地库,称为“第二天守”或“御上”,是城主夫人的居所。另外,城东北的清正建立的丰国庙迹(立田山中腹)和城西南妙解寺迹(花冈山麓)的细川家灵庙,这两者与天守在一条直线上。 2021年后修复的天守阁则是融合了预防地震的最新技术与传统技法,并设置了防震的制震阻尼器。
橹
[编辑]建筑物方面,以黑色作为外观,天守以外的橹、门的屋顶少见弯曲,大多数为直线。多重橹全为望楼型,当中以宇土橹最高。
宇土橹
[编辑]宇土橹的由来众说纷纭,一传是如橹内展示文献中记载宇土橹是由小西行长所建造的宇土城天守阁拆解后搬到熊本城组装的,亦有传如熊本城官方网站所说宇士橹的命名是由于曾是宇土城主的小西行长家臣置身于此橹附近而命名,但是否史实则不能确定。
宇土橹结构为三重五阶地下一阶。因其结构和规模与天守阁无差,因而被称为“第三座天守”。
宇土橹因避过西南战争的火灾而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是现存十二栋三重橹之一,亦是现存三重橹中唯一一栋三重五阶橹,因此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极具历史价值。
在近代建造的现存天守、橹之中,宇土橹是第四高。仅次于姬路城、松本城及松江城。
2016年发生规模7.3的熊本大地震,造成熊本城多处城墙石垣及屋瓦崩落。虽然宇土橹右方连接著的続橹和二重橹在地震中倒塌,宇土橹也受到一定的伤害,但五阶橹本体和下方石垣始终抵住地震的破坏,400年前的建筑,仍然能抵挡现今地震,可谓体现坚实的防御能力,亦被日本称为“不屈之橹”。[6]
遗构
[编辑]现存以下十三栋建筑:宇土橹、监物橹(长冈图书预橹)、平橹、五间橹、北十八间橹、东十八间橹、源之进橹、四间橹、十四间橹、七间橹、田子橹共十一座橹,及长塀(全长约242m)和不开门。全为日本重要文化财。
参考资料
[编辑]- ^ PHP研究所编‘名城を歩く 10 熊本城’PHP研究所 2003年
- ^ 熊本城介紹. [200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2).
- ^ 歴史秘話ヒストリア2016年6月3日熊本城. [2017年3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4月6日).
- ^ 《產經新聞》熊本城修復 目標20年後. [2017-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31).
- ^ 日本三大名城熊本城天守閣修復 4/26對外開放. [2021-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1).
- ^ 400年以上の「生き残りの歴史」 熊本城『不屈の宇土櫓』10年の解体工事へ….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