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民歌
外观
天长民歌是江淮地区民歌的代表,是汉族民间音乐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
[编辑]天长民歌伴随着高邮湖古老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由单一而多样的演变过程,一直传唱至今。天长民歌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乐府。在太平天国时期、新四军抗战时期,天长民歌一直没有“噤声”,顽强地表现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期间有代表作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1949年以后,天长民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十多首被编入中学课本和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教材,二十多首被上海唱片社录制成唱片在国内外发行,并馈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留存。
艺术特点
[编辑]天长民歌旋律优美、辽阔、华丽、悦耳动听,独具地域特征。天长民歌歌词语言朴素生动,口语化、生活化,虚词较多,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天长民歌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品种齐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代表曲目茉莉花的历史
[编辑]- 传教士富善根据这首歌的曲调写成基督教赞美诗《耶稣美名歌》,1911年就已选入《颂主圣名》。
- 1920年至1924年间义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将这首歌的曲调写入他生前最后一部歌剧《杜兰朵公主》中[1],并因此在西方广为流传。
- 1942年,艺术家何仿从家乡天长与南京六合交界处搜集整理了民歌《茉莉花》。
- 1954年,乡村歌手娄丽红最早把著名民歌茉莉花搬上江淮大戏院的舞台。[2]
代表曲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Ashbrook W & Powers H (1991) Puccini's Turandot: The End of the Great Tradi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ee Ch IV
- ^ 1954年,天长市谕兴乡农家妇女娄丽红. [2012-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