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书
外观
善书,意为“劝善书[1]”,是流传于中国民间以劝人为善为宗旨的书籍。
善书种类多不胜数,其神示可能来自神明托梦、显灵等,但多由扶乩所成,出自有降神扶乩的结社,并多在善堂发行。而编纂、注解、印刷善书的人另称“善人”。善书多由信徒捐赠和协助出版,并免费赠送。信徒相信,通过赠送善书,可以改善自身运气,积德转运。
善书通常与中国道教或佛教有关,具备三教合一的风格(一贯道的善书则倡五教合一)。主旨通常是宣扬轮回转世、因果报应与传统儒学或宗教价值观,以劝人为善为核心。
流传最广的善书是《太上感应篇》,此书在南宋时推广开来,为后世善书典范,在传统社会几乎无人不晓。在清代,《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锚点失效]》及《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合称“三圣经”。其他著名善书,有《了凡四训》、《玉历宝钞》、《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等。著名的善书汇编,有清代刘山英(1733-1806)于1789年编订的《信心应验录》,汇集善书百馀种。
佛教、道教、一贯道等宗教团体,都有自己印行的善书,一些新兴宗教,也会印行书籍赠送。在台湾与海外华人社区,赠送善书的风气很兴盛,许多庙宇及公开场所,都陈列善书,供免费取阅。
著名语录
[编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2]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三世不需问,静坐尔自知,若问前生事,今日受者是,若问后世事,今日做者是。”
相关条目
[编辑]- 功德:在道教和中国民间信仰中指的是种种善举所积累的德行福报。
- 因果论:在佛教中论述因缘业报运作规律的学说。
- 敬惜字纸的劝善书:《文昌帝君惜字律》以及《文昌惜字功过律》、《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等。
- 功过格:中国古代的通俗宗教簿册,用作记录个人每日行为的功与过。
- 法句经:佛陀所说偈颂的合集,也是传播广泛,相当知名的佛教经典也常被流通为善书。
- 藏外道书:收集《道藏》未收道教经籍和著述,包括戒律善书类。
注解
[编辑]参考书目
[编辑]- 酒井忠夫著,刘岳兵等译:《中国善书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 游子安:《劝化金箴——清代善书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 中村元等著,余万居译:《中国佛教发展史》(台北: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第三篇第三章第一节,“民间宗教的经典”,页680-702。
- 吴震:〈中国善书思想在东亚的多元形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吴震:〈中国善书在近世日本的流衍及其影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吴震:〈十六、十七世纪劝善思潮与善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包筠雅:〈明末清初的善书与社会意识形态变迁的关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