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印公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44 - 1945年中印公路
位于中国贵州省晴隆县二十四道拐照片长期被视为中印公路崎岖的写照
二战时期在中印公路上行驶的美军卡车

中印公路Ledo Road),又称列多公路、雷多公路、利多公路,是在二战期间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后,同盟国为了支援中国日本的作战,及缅北反攻部队后勤所需而修建的一条公路。工程于1943年5月由中美工兵部队自印度阿萨姆邦雷多镇开始修筑,经缅甸克钦邦密支那抵达中国云南昆明。它是二战中缅印战区的军事供给线之一,通过这条公路,西方盟军可以利用陆运对中国提供军事物资,但是比起驼峰航线的空运,该公路的运输量居于次要地位。

1945年初,改名为史迪威公路

公路状况

[编辑]

中印公路在中国境内为320国道,起点在云南昆明,分为1945年建的旧中印公路(即为史迪威公路)及1946年建的新中印公路(腾密公路),旧中印公路前段昆明缅甸木姐滇缅公路共线,后而转往密支那印度雷多,全长2125公里(中国内为850公里,国外为1275公里)网路上常写的1220公里为缅甸木姐印度雷多的距离,新中印公路为1946年完工,昆明保山滇缅公路同线,而后由保山转往腾冲直线开往密支那,此段又称腾密公路,全长约295公里(中国境内约180公里,境外约115公里)。密支那往雷多路段则又复归与旧中印公路共线。

公路的实际使用情况由于沿途自然环境的恶劣,战后发挥效用有限。

1958年2月,Eric Edis的环球远征队使用了从雷多到密支那的公路,并于十个月后从反方向回程。他把这段经历写成The Impossible Takes a Little Longer一书。[1]

修建历史

[编辑]

1938年12月滇缅公路通车。从1939年1月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从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物资达22万吨。[2]

1940年6月,由于法国战败投降,日本占领了维希法国法属印度支那滇越铁路被阻断。此前经滇越铁路输入的物资达40万吨。而从1939年9月至1940年滇缅公路每月运入军用物资1万吨。

1940年10月18日,英国重新开放滇缅公路。1941年全年通过滇缅公路运入13.2万吨物资。

1942年5月,日军占领英属缅甸,滇缅公路被日军阻断。美军开辟驼峰航线维持最低限度的援华物资运输线。在三年多时间里空运85万吨来华。

雷多公路从1942年开始兴建,到1945年1月开始通车时,总共投入成本将进1亿5千万美金,17000多名美国工程人员,以及35000当地居民的人力,完工时超过1100名美国人员和数量更多的当地劳工死于各项意外。[3] 中印公路通车后为军管公路。其中,中国境内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运输管理局负责。至1946年1月,先后有368支车队进入中国1万多辆汽车,运入10万多吨油料物资。

运输效果

[编辑]

支持兴建雷多公路的人评估,当公路在1945年初期完成后,一个月的运输量可达36,000吨,同时很快可以成长到65,000吨。

当中国对外的主要陆上运输路线都被切断之后,通过驼峰的空运成为维系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以及中国部队继续作战的重要管道。史迪威以及马歇尔支持兴建雷多公路的原因之一,除了空运的运输量有限以外,也希望将运输机移到欧洲战区使用。

当1945年1月雷多公路开始通车的时候,当时的运输量(车辆与油管)是6,000吨,仅有当初估计的1/6。1944年12月美国利用空运抵达中国的运输量是一个月35,000吨,到了1945年7月时,空运量跃增到71,000吨。

当战争结束时,美国利用空运在1945年运送555,000吨物资到中国,相较之下,雷多公路仅有147,000吨的运输量。根据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估计,如果增加150架C-54运输机,968名军官与4,326名士官兵,每个月的空运量可以达到80,000吨。远远超过雷多公路可以提供的运输能力。[4][5]

修筑单位(旧中印公路)

[编辑]
中印公路于美国杂志(1945)
中华民国陆军
工兵第十团(1943/3-1944)
工兵第十二团(1943/7-1944)
美国陆军
美国陆军工兵45团(1943/3-1944)
美国陆军工兵330团 (1943/3-1944)
美国陆军823航空工程营
美国陆军849航空工程营
美国陆军209战斗工兵营
美国陆军1880战斗工兵营:维护滇黔公路
美国陆军1883战斗工兵营
美国陆军1905战斗工兵营

除中美工兵部队以外,另有部份印度、西藏、尼泊尔劳工,总计7千馀人

里程(旧中印公路)

[编辑]
城市名 距起点距离
云南昆明 0
云南安宁 33
云南楚雄 168
云南南华 204
云南大理 378
云南永平 478
云南保山 579
云南龙陵 721
云南潞西 748
云南畹町 833
缅甸木姐 905
缅甸八莫 1048
缅甸密支那 1160
缅甸新平洋新辈洋 1960
印度雷多 2125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Eric Edis. The Impossible Takes a Little Longer. 2008-10-20. ISBN 978-1409203018. 
  2. ^ 凯利·汉姆:《史迪威公路》,重庆出版社,2005年。
  3. ^ Sankar, Anand. On the road to China. Business Standard. 2009-02-14 [200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7). 
  4. ^ Xu, Guangqiu. War Wing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ese Military Aviation, 1929-1949. Praeger. 2001. ISBN 0313320047. 
  5. ^ The Burma Front. [2016-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