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维基简讯/2014/2月/专题报告
“来源专题”建立与推行计划
[编辑]中文维基百科的专题是在提高维基百科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的条目质量,或组织一些内部活动的开放编辑小组及合作专区。User:Hanteng于2014年1月6日建立了Wikipedia:来源专题,维基来源主要是用于维基编辑工作协调及交流,专题主旨是推动并强化中文维基百科使用各级来源的考量、工具、统计及研究相关的交流及工作。
User:Hanteng计划建立能获取总观信息的来源领域(Citation Sphere)研究,这方面他会和另一武汉大学研究者合作,将在Wikimedia_Labs以少数研究者开发基础工具的方式运作,而统计结果会以中文及英文维基社群为首要分享对象。若有Python开发者对reftag工具中文化及中文平台化(见Wikipedia:来源专题#降低脚注门槛)有兴趣的,User:Hanteng将可以提供简单顾问服务,如建议如何快速上手XML 及Beautiful Soup等元件。
若有在地社群或单位对Wikipedia:来源专题的各地发展建议及维基运动资源需求,User:Hanteng亦表示将给予必要的知识及资源建议。
关于维基百科可信度的学术性研究
[编辑]常见的批评“维基百科不可靠因为任何人都可以编辑”是错误的。的确,维基百科缺少一个传统的品质控管方式(限制谁可以撰写),但维基百科有一个新的品质控管方式:任何人都可以修改错误。
Nature 2005年的研究是第一个以同僚审查的方式比较维基百科和大英百科全书在科学部分的内容,由专家进行42 篇评审,当中发现单篇条目所含错误维基百科有4个,大英百科全书有3个,大英百科全书对此研究结果表示抗议,Nature 则坚持其研究成果无误。但六年后,在维基百科的可信度上,仍为最经常被引用的研究。
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Brockhaus)是德语世界百科全书的代名词“被视为其他语言世界中多部百科全书发展的典范” (摘自大英百科全书 Brockhaus 条目)Stern (新闻杂志)于2007年比较Brockhaus 和德文维基百科中随机选取的 50 个条目,涵盖各种主题,当中德文维基百科的正确度较高 (在 1-6 的评分表,1 为最高,6 为最低,Brockhaus 得 2.3分,德文维基百科得 1.6 分)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 (学术期刊)于2011年作出调查,量大与事实特定的研究取向:检查维基百科上在某特定领域所有条目在一个特定方向上的正确度 (例如:1998 – 2008 年间所有 230 名美国州长候选人),他们所找到的错误数量很少:就一般研究工作而言,“维基百科可能足够正确”;而且,发现其他“关于维基百科正确性的研究,其担忧通常过于夸大”。Psychological Medicine (医学期刊)于2011年作出审查,委员是具有临床与研究专业的心理学家。审查后,得出结论“维基百科上有关忧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资讯,相较于有中央 核心编辑控制的相关网站、大英百科全书以及心理学教科书,在品质上一般而言与之相当,甚至更为出色”。但维基百科(以及大英百科全书),相较于其他资料,比较不易阅读。Psychological Medicine (医学期刊)于2011年亦作出审查,同篇文章也回顾了其他八篇 2007 – 2010 年间维基百科上关于健康资讯品质研究的文献,得到以下结论:“维基百科在健康主题相关条目通常较少有事实上的错误,虽然在内容的广度上可能有所不足。... 维基百科是可合宜地被推荐为一个资讯来源。”
结论为维基百科需要更多研究!一些药理学研究对于药物相关条目的评价较低;但整体而言,多数对于维基百科可性度的系统性研究皆与一般刻板印象相反,认为 维基百科的可性度高。这些研究结果应广为周知。正确度的审查需要花很大的功夫(许多有关维基百科品质的研究使用替代性的指标,例如引用书目多=高品质)。 而且,系统性研究似多针对英文维基百科,且专注于少数特定主题。
Epic和牛津大学进行中的研究,目标是就不同语言的维基百科(英语,阿拉伯语,西语)以及跨主题的条目,研究其品质与正确性,与其他有代表性的百科全书比较。有关之研究由维基媒体基金会出资,审查员为学生与学界专家,透过小型测试研究,发展出研究方法。目标是比 2005 年的 Nature 研究更为严谨。
(上文为维基媒体基金会员工之一T.Bayer于Wikipedia:聚会/2011年台湾冬聚的分享,原文出处)
在2013年12月号维基简讯分享了Wikimania 2013的会前会(Preconference)“维基百科教育专案”在做什么?专题报告,这期继续分享案例之一
在非洲教书的德国维基人Peter Gallert也分享他在纳米比亚理工大学使用维基百科作为作业的经验。他已经在纳米比亚理工大学将维基百科当做资讯能力(Information Competency)课程的作业之一。在纳米比亚只有两所大学,一所是比较学术性的大学,另外就是这一所理工大学。纳米比亚的普遍学力,我觉得感觉像半个世纪之前的台湾。资讯能力这样的课程,需要从很基本的东西开始教起,因为在学校里可能有百分之一的人有听过百科全书,而就算听过百科全书的,也会觉得维基百科不是百科全书,“这个网站不像纸本的百科全书,每个条目有依照字母排列。”学生们也有这么回答的。因此,一学期的课程中,会有许多时间是在介绍基本的上网工具、电脑设备使用,以及到参考书、数据库是什么等基本概念。
尽管学生们的基本学力并不齐,但Peter也依照学生的能力设下的相对应的可能目标,这是我蛮惊艳的地方。这堂课只有个人作业,学生能够在维基百科任一个条目里头贡献一句话,只要这句话是自己写出来的没有抄袭,且具备完整的维基内部链接以及可信的参考来源,那就及格了。如果学生贡献的条目通过新条目候选进入维基百科的首页“你知道吗”的栏位,那就有满分的资格。
听起来是蛮可行而具体的课程,不过在这里分享并不是直销宣传,只讲推动的成功之处听来也假假的。Peter在分享中,也提到了许多在学校推动教育专案未来改进之处。第一,是助教难以融入维基百科的线上社群,因为课堂助教是跟学校签约的工读生,所以教学热诚并不高,当Peter想要替助教举办维基百科的教学工作坊,“助教们会挥挥手上的契约,跟我说‘我跟学校签的条件没有要我参加工作坊’”以致于助教们并不理解基本的维基百科运作方式,另外今年他的课程修的人太多,人数约有九百多人,他一个人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
(本文来源,另外亦可参见Wikipedia:台湾教育专案)
《维基人》2014年1月-第10期专题-南京
[编辑]《维基人》亦是由中文维基人自主编撰、出版的刊物。第10期主题是“南京专题”,由user:SyaNHs(昵称鲸)成为本次的特约供稿者,于2009年12月2日注册参与中文维基百科编辑,现居于南京,是位乐于参与维基百科的编辑。
- 以下是部分内容文摘:
南京 南京曾经作为民国首都二十二载,1928年颁布的《首都计划》基本奠定了南京城市规划的基本格局,就算你现在来南京不少人也能告诉你旧民国政府的国防部、交通部、最高法院怎么走,那些年头已久的建筑依然伫立在那里,见证着时光的变迁。在1929年奉安大典时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南京途径之处皆被冠以“中山”、“逸仙”之名,这些地名深植南京城中,就算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未改变。当然,除了拜谒中山陵,你也可以中山路新街口转盘处见到孙中山先生——南京市为孙中山在市中心立了一尊雕像。时光在这座城市雕刻的印记,让南京不那么善于遗忘过去并且总是能够追忆到旧时的光景...
维基简讯需要你协助才能得以完成,参与下一期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