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
系列条目 |
中医学 |
---|
道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地理区划概念,主要应用于中药学[1][2]。
概述
[编辑]道地作为一种药用植物标准化的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一项评价中药材质量的综合标准,也是中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综合判别标准。中药学相信不同产地具有不同自然生长条件,如土壤、气候、光照、降雨、水质和生态环境等,能够影响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是中药材质量可控性和临床疗效稳定的基础与关键[2]。如防风从满蒙引种到中国南方后常分枝,且木化程度增高;葛根因产地不同,其葛根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的含量有5到6倍的变化;甘草因产地不同,其甘草酸等有效成分的含量有5倍左右的变化[2]。此外,中药学认为道地的生产集中程度、栽培技术、采收、当地加工和贮存等条件亦能影响药材质效。因此,传统中医师常在处方中注明中药材的道地产区[3]。
2018年1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实施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建议在传统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4]。
称呼
[编辑]唐贞观元年(627年),政府根据自然形势划分行政区划,把全国划分为关内、河内、河东、河北、山南、淮南、江南、陇石、剑南、岭南等十道,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5],后世沿用此区域划分方法,只是“道”的数目有所改变[6]。而“道地”的“地”可以指地理、地带、地形和地貌等。在中药学中,药名前经常冠以道地名,用来表示产区,如西宁大黄、宁夏枸杞、川贝母、川芎、秦艽、辽五味子、关防风、怀地黄等[2][7]。但少数药材的药名前所冠的道地名不是原产区,而是进口地或集散地,如广木香原产南亚但从广东进口以及西红花原产中东但从西藏进口[8]。也有说法认为道地取“地道”之意[9]。
区划
[编辑]区域划分 | 气候 | 道地 | 产区 | 主要药材 |
---|---|---|---|---|
东北地区 | 温带季风气候、副极地气候 | 关药 | 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黑龙江 | 人参、鹿茸、辽细辛、辽五味子(北五味子)、关防风、关黄柏、关龙胆、平贝母、刺五加、升麻、桔梗、哈士蟆油、甘草、麻黄、黄芪、赤芍、苍术、辽藁本等 |
华北地区 | 温带季风气候 | 北药 | 内蒙古中部、天津、河北、山西、北京 | 潞党参、酸枣仁、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芩、香附、知母、山楂、金银花、连翘、桃仁、苦杏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赭石、远志、天花粉、款冬花、甘草、黄芪等 |
华东地区 |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浙药 | 浙江 | 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元胡>、温郁金、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山茱萸、莪术、杭白芷、江栀子、乌梅、乌梢蛇、台乌药等 |
江南药 | 江苏南部、江西、安徽、福建、上海 | 茅苍术、南沙参、太子参、明党参、枳实、江枳壳、牡丹皮、宣木瓜、乌梅、艾叶、薄荷、龟甲、鳖甲、蟾酥、蜈蚣、蕲蛇、石膏、建泽泻、建莲子、玉竹、江香薷、苏芡实等 | ||
淮药 | 江苏北部、山东 | 东银花、茯苓、灵芝、铁皮石斛、前胡、车前子、丹参、百合、青皮、覆盆子、瓜蒌等 | ||
华中地区 |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怀药 | 河南 |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天花粉、瓜蒌、白芷、辛夷、红花、密银花、山茱萸、南阳艾等 |
蕲药 | 湖北、湖南 | 荆半夏、蕲艾、茯苓、天麻、湘莲子、黄精、枳壳、百合、猪苓、独活、青皮、木香等 | ||
华南地区 |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广药(南药) | 广东、广西、海南 | 四大/八大/十大广药/南药(益智仁、槟榔、阳春砂仁、广巴戟天、化橘红、广陈皮、广藿香、广佛手、何首乌、沉香、高良姜、广地龙、广金钱草、白花蛇舌草)、广豆根、蛤蚧、肉桂、桂莪术、苏木、八角茴香、樟脑、桂枝、罗汉果、广郁金等 |
西南地区 | 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 川药 | 四川、重庆 | 川贝母、川芎、川黄连、川乌、附子、川麦冬、丹参、干姜、川白芷、天麻、川牛膝、川栋子、川栋皮、川续断、川花椒、川黄柏、川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川木香、川党、川丹皮、川郁金、川枳壳、川杜仲等 |
云药 | 云南 | 三七、云木香、滇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马钱子、儿茶、滇黄精等 | ||
贵药 | 贵州 | 天冬、天麻、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 | ||
西北地区 | 温带季风气候 | 秦药 | 内蒙古西部、陕西、甘肃、宁夏 | 大黄、当归、秦艽、秦皮、羌活、枸杞子、银柴胡、纹党参、紫草、阿魏等 |
藏药 | 西藏、青海 | 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红景天、甘松、胡黄连、藏木香、藏菖蒲、余甘子、毛诃子、麝香等 | ||
维药 | 新疆 | 柴胡、红花、山茱萸、猪苓、独活、青皮、紫草、款冬花、甘草、黄芪、肉苁蓉、锁阳等 |
评价
[编辑]汉朝《神农本草经》称“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10]。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称“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并列出40多味药材的最佳生境[11]。
唐朝药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称“古之医者……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12]。
唐朝孔志约在《新修本草》中称“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13]。
明朝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性从地变,质与物迁”[14]。
明朝陈策在《本草蒙荃》中称“地产南北相殊,药力大小悬隔”[15],“凡诸草本、昆虫、各有相宜地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华阴细辛,银夏柴胡,甘肃枸杞,茅山玄胡索、苍术,怀庆干山药、地黄,歙白术,绵黄芪,上党参,交趾桂,每擅名因地,故以地冠名。地胜药灵,视斯益信”[16]。
参考资料
[编辑]- ^ 严奇岩. 中药名称中地名的历史地理价值初探[J]. 中医杂志, 2009, 50(7):666-668.
- ^ 2.0 2.1 2.2 2.3 中国执业药师协会组织. 中药学专业知识(2)(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 ^ 周宗运. 议中药处方内药名前后的附加词语[J]. 中兽医医药杂志, 1988.
- ^ 农业农村部 药监局 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_2019年第10号国务院公报_中国政府网. [2023-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 ^ 温德强. 唐代"府"、"道"和"方镇"成为地方政区及其对后世地方政区制度的影响[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 ^ 贾玉英. 略论唐宋时期"道","路"制度变迁[J]. 华中国学, 2017(1):20.
- ^ 孙娟娟. 10种中药材道地产地的本草文献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
- ^ 单宏权. 藏红花产在哪里[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1999(5):2.
- ^ 李明, 安钰, 陈靖. 关于药材地道性与道地性之商榷[J]. 宁夏农林科技, 2016, 57(4):3.
- ^ 任德权, 索风梅, 陈士林. 道地药材的产地适宜性研究[J]. 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5.
- ^ 谢宗万. 论道地药材[J]. 中医杂志, 1990(10):43-46.
- ^ 朱艳, 崔秀明, 等. 中药材道地性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6, 20(1):4.
- ^ 张锋, 王志芬. 浅析环境因子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9(5):24-25.
- ^ 申红玲. 《本草纲目》水环境医学思想探析[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10):3.
- ^ 徐树楠, 李庆升, 刘海丽. 《本草蒙荃》的学术特色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3(S1):2.
- ^ 柴天川, 刘丽芬, 张茹. 中药学理论体系中传统哲学思想的表达[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 2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