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东城隍庙
24°40′33″N 121°46′18″E / 24.675967°N 121.771624°E
罗东城隍庙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台湾宜兰县罗东镇 大新里中正路128号 |
主神 | 城隍爷 |
例祭 | 农历八月十六 |
建立时间 | 嘉庆二十年(1815年) |
地图 | |
罗东城隍庙,又名慈德寺,民国104年变更登记为财团法人罗东城隍庙,是位于台湾宜兰县罗东镇大新里的城隍庙,有祭祀死于原汉冲突的巴宰族阿里史社领袖潘贤文、茅格。
历史沿革
[编辑]清治时期
[编辑]清治时期,居住于台中盆地的原住民族巴宰族,受汉族影响而被迫迁移,规模较大的有嘉庆九年(1804年)移居噶玛兰、道光三年(1823年)移居埔里、同治十年(1871年)移居鲤鱼潭地区[1]。今日台中市潭子区,尚存该族相关的文物阿里史社碑[2]。
其中的阿里史社领袖潘贤文,带领岸里社、阿里史、阿束等诸社一千余人,先迁至今日的宜兰市,但嘉庆十一年(1806年)因参与泉漳械斗落败,率众南渡兰阳溪进入罗东[3]。之后,潘贤文协助杨廷理、王得禄击退朱𣸣有功,引起漳州人不满,于是嘉庆十四年(1809年),漳州人林标、黄添、李观兴,各领壮丁百人,由吴全、李佑前导,由叭哩沙喃夜袭罗东,造成潘贤文死亡与漳州人成功占据罗东[4]。
嘉庆二十年(1815年),十六分林天来等漳州人有感于之前原汉冲突,在东势地区募款,择于今罗东镇农会位置,盖一间座北朝南的大众庙。五年后,漳州人林乌全等人感念潘贤文,茅格率先开拓罗东之功绩,在庙内立牌祭祀。在当地有“番仔庙”之称。[5]
日治时期
[编辑]1898年,日本政府借用庙身创立罗东分教场(今罗东国小),后来仕绅张能旺认为教育十分重要,便捐出自己在十六分的土地作校地[6]。
陈纯精担任罗东街长时与士绅范纯喜倡议改建此庙,募款3922元[5]。兰阳溪以南习俗是大众爷庙翻修后,可透过比较高阶神明敕封、降鸾指示、地方首长册封,升格为城隍庙[7]。当时正逢皇民化运动,被官方驳回改成城隍庙的申请,陈纯精与地方仕绅遂向郡守梅谷修三陈情,于是以改成佛寺之名义,改唤作“慈德寺”[5]。
1934年,农历八月十六日新庙竣工,仍以城隍爷为主神,观音菩萨为副,并以竣工之日农历八月十六日定为庆典日[5]。
战后时期
[编辑]战后初期,该庙、罗东震安宫、罗东奠安宫因信徒管理不理想,经罗东镇长吴木枝奔走,成立管理委员会[8]。1966年6月1日,经信徒大会通过,兼上述三庙主任委员的吴木枝,将庙产捐赠给镇公所,因此城隍庙有4108平方米的土地成为国有[9]。合约规定土地所有权、管理权属于在公所,但财产处分收益、营收都全数交给庙方[10]。
1975年,庙方立碑纪念潘贤文、茅格[11]。该碑是写这两人因准许汉人进入罗东开垦,遭原住民所害[4][11][12]。庙方管理委员会主委许宗贤表示除碑文说法外,地方流传的另一种说法是潘贤文与茅格是被汉人杀死的[4];刘还月认为碑文扭曲了当时大开杀戒的汉人供奉亡灵以求安心的事实[12];研究噶玛兰的成功国小退休老师白长川则说,根据《噶玛兰厅志》记载,以及他对城隍庙相关人员的探访,碑文是后人来掩饰汉人罪行[4]。后来县府在编纂县史时,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游德全盼能将潘贤文、茅格列入先贤[11]。
拥有罗东城隍庙庙地的的公所曾规划整顿庙宇周边,欲将庙宇迁到新大楼,而在2006年10月12日邀请相关单位至公所讨论[13]。
祭祀活动
[编辑]庙左龛供奉潘贤文、茅格神主[4]。
庙方名为“城隍庙谢范将军意会”的阵头,在农历八月十六日城隍爷诞辰时,会出动谢范将军、甘柳将军、日夜游巡将军、大鬼爷和小鬼爷等神将[14]。该日绕境时,还愿的信徒会带着枷锁、石碾、刑具或扫帚等清洁用具参加[15]。
参考资料
[编辑]- ^ 潘稀祺. 尋根紀事 找尋失落的平埔族群--話說巴宰族岸裡社潘家興衰. 《联合报》. 1998-03-31 (中文(台湾)).
- ^ 曾秀英. 拓下碑文不顧原物保存 大錯. 《中国时报》. 2001-02-08 (中文(台湾)).
- ^ 王秋霖. 建城兩百年 羅東徵點子. 《中国时报》. 2005-01-12 (中文(台湾)).
- ^ 4.0 4.1 4.2 4.3 4.4 王秋霖. 在台灣廟宇中所供奉者通常以漢人神明居多. 《中国时报》. 1999-10-27 (中文(台湾)).
- ^ 5.0 5.1 5.2 5.3 李振华. 羅東城隍廟 立祀平埔族頭目潘賢文. 《中华日报》. 2015-08-18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中文(台湾)).
- ^ 张芮瑜. 最後一堂課 羅東國小畢業生回城隍廟埕. 《联合报》. 2018-06-13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9) (中文(台湾)).
- ^ 杨宜敏. 〈北部〉宜縣19座城隍廟冠全台 蘇澳12座. 《自由时报》. 2014-01-05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中文(台湾)).
- ^ 王秋霖. 吳木枝生前為羅東建設奠基石. 《中国时报》. 1998-03-13 (中文(台湾)).
- ^ 罗建旺. 將輔導城隍廟、奠安宮、震安宮成立基金會 「金陵一村」案 決循法律途徑要求拆屋還地. 《联合报》. 2004-09-08 (中文(台湾)).
- ^ 杨宜敏. 〈北部〉《陳年土地錯誤移轉》羅東3廟告公所 追12億廟產. 《自由时报》. 2015-05-19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0) (中文(台湾)).
- ^ 11.0 11.1 11.2 蘭陽先賢原住民沒份?賢文、茅格開發羅東有功慈德寺盼能列入. 《中国时报》. 1994-12-23 (中文(台湾)).
- ^ 12.0 12.1 刘还月. 巡訪噶瑪蘭 蘭陽平原上的平埔族人. 《联合报》. 1992-10-18 (中文(台湾)).
- ^ 王燕华. 羅東城隍廟 周邊重規畫. 《联合报》. 2006-10-12 (中文(台湾)).
- ^ 羅東城隍廟迎神儀式特殊. 《中国时报》. 1995-08-29 (中文(台湾)).
- ^ 王秋霖. 羅東慈德寺城隍爺誕辰繞境活動「善惡有報」意義深謝神背負刑具洗去一身罪. 《中国时报》. 1998-10-07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