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丰富
汪丰富 | |
---|---|
出生 | 日治台湾台南州嘉义郡蕃地(今嘉义县阿里山乡) | 1931年9月日
逝世 | 2004年7月20日 台湾东区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 | (72岁)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931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2004年) |
民族 | 邹族 |
语言 | 邹语、日语、国语 |
母校 | 高雄医学大学 |
职业 | 医师 |
荣誉 | 医疗奉献奖(1998年) |
汪丰富(1931年9月—2004年7月20日),台湾嘉义县阿里山乡达邦部落邹族人,医师,为第八届医疗奉献奖得主。
生平
[编辑]在学期间
[编辑]第八届医疗奖得主汪丰富为1931年9月生于阿里山达邦部落。1945年,他从国校毕业时,只会讲邹族母语和日语,国民党政府便把他们这一届毕业生留级学习国语教育,两年后,就读嘉义农业专科学校森林科,从初级班一路念到高级班。[1]
1958年,政府为了弥补山地医疗人力不足,招考有高中学历的原住民青年就读山地医师专科班。第一届专科班录取名额三十人,却仅二十人达录取标准,主办单位见只好放宽报考资格,二度招生,汪丰富这才得以高职学历报考,成为第一届山地医师专科班学生,进入高雄医学院。汪丰富回忆,一般医学系七年才修得完的课程,在快速养成教育体制下的专科班,硬缩为四年,不仅要利用星期例假日留校补课,即使到了夜晚,也常在校长杜聪明要求下加强英文能力。[1]
卫生所期间
[编辑]1963年7月,汪丰富开始担任故乡的卫生所主任[2]。
当时全乡只有汪丰富这位医生,族人生病不是求助部落的巫医,就只好翻山越岭,来到卫生所找保健员看病。阿里山乡幅员辽阔,面积将近有嘉义县三分之一大,部落与部落间相隔甚远,过去既无公路相通,又乏公共电话等通讯器材,平时只能仰赖各部落警驻所的手摇警用电话连络。对于交通,仅靠阿里山森林铁路,出入相当不方便。部分无法处理的急重症患者,只能用背或扛的,一路送到嘉义市就医,像是位于溪谷深处的达邦,沿着羊肠小径爬到十字路车站或奋起湖车站,少说也要三、四小时,搭上两天只有一班的森林小火车到嘉义市,还要再花上三、四小时。若要卫生所就医,以达邦、特富野为中心,最近的里加部落远在十八公里外,走一趟至少三个小时,最远的茶山部落,距离六十公里,足足要走上一天。不堪长途折腾而死亡的病患,比比皆是。[1]
虽然嘉义基督教医院创办人戴德森会固定每月来阿里山原住民部落巡回问诊,但不是常驻医生[3]。1968年到1974年,他因到美国专研骨科等因素不在台湾[4]。
过去山地居民常罹患肠胃炎等急性疾病,汪丰富总在夜晚接到突发急症患者的求诊电话[5]。一次半夜有人打电话求救,汪丰富害怕穿越森林,选择留在家里陪伴妻小,未出门应诊,结果隔天清晨一觉醒来,族人已不治死亡,于是他发誓,此后尽管夜再黑、风再大,随时出诊[1][5]。他往往走到半途就遇到病家派人来告知不必去了,忆起往事,他还会自责是自己走太慢了[6]。
依规定,山地医师只需回山地部落服务十年,即可申请调职或离职,汪丰富服务期满后,眼看后继无人,便放弃了开业及高升的机会,选择留下来[2][1]。他总耐心看完诊,等病情稳定后才打道回府,全乡上下把他当成家人[1]。
1989年3月27日,汪丰富以长老身份会同两大社头目汪念月、汪传发,到竹崎乡圆崇国小和吴凤后裔吴世荣见面[7]。
1997年1月14日,汪丰富届龄退休,由新任医师汪俊立接棒[2]。
私人诊所期间
[编辑]汪丰富从卫生所退休后自己开设读诊所有别于其他医疗单位的固定巡诊方式,提供机动性的出诊服务,[5]。除了继续看病外,还出任行政皖原住民委员会委员,会吁请中央重视原住民的酗酒问题,最后,终于如愿促成公务人员上班时间不得喝酒的禁令[1]。晚年时,受心脏病、糖尿病所苦。虽然身体不佳,但只要有人求诊,还是照样出诊[5]。
家人常劝汪丰富退休,但因山区医疗不足,他就说要做到不能做为止。2013年,嘉义市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为在阿里山区筹设医院募款而拍摄山区医疗纪录片,汪丰富接受访谈时提及留在山区服务的邹族医师包括他与第二任卫生所主任退休的汪俊立皆垂垂老矣,且罹患慢性疾病,忧心后继无人,亟盼有生之年能看到山区建造医院,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5]
2004年7月20日,汪丰富因身体不适,但南三村有人需要他看诊,便请人开车前往,上午10点半许看完诊返家途中突然心脏病发,先送到圣马尔定医院在阿里山公路旁的医疗站急救,再转送下山到圣马尔定医院抢救,于下午1点余宣告不治。[5]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林进修. 尋找醫療的真愛 汪豐富 奔馳阿里山間 守護鄒族人健康. 《民生报》. 1998-04-11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谢敏政. 上山行醫後繼無人 阿里山「假日醫療」高處不勝寒 衛生局表示此構想非常符合當地所需 盼醫師能共同響應. 《中国时报》. 1997-01-15 (中文(台湾)).
- ^ 廖素慧. 借上帝之手. 《中国时报》. 1996-01-18 (中文(台湾)).
- ^ 《台灣史懷哲》戴德森返台細說往事話從頭 指醫生工作應秉助人愛人之心. 《中国时报》. 1996-02-10 (中文(台湾)).
- ^ 5.0 5.1 5.2 5.3 5.4 5.5 余雪兰. 鄒族醫師汪豐富 行醫途中病逝. 《自由时报》. 2004-07-21 [2020-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2) (中文(台湾)).
- ^ 詹建富. 汪豐富:學做醫師 先學做人 勉勵新世代做一個尊重生命的醫者 多關心弱勢族群的健康. 《民生报》. 1999-12-09 (中文(台湾)).
- ^ 郭胜恩. 拋開歷史的包袱 曹族山胞下山 吳鳳後裔迎賓 雙方把酒言歡 前嫌盡付笑談. 《联合报》. 1989-03-28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