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5555
此条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9年8月28日) |
星际5555:异星梦系统秘传 Interstella 5555: The 5tory of the 5ecret 5tar 5ystem | |
---|---|
基本资料 | |
日语名称 | |
假名 | インターステラ5555 |
平文式罗马字 | Intāsutera Fō Faibu |
导演 | |
监制 | |
编剧 |
|
主演 | |
配乐 | 蠢朋克 |
摄影 | 文雄广川 |
剪辑 |
|
制片商 |
|
片长 | 65分钟[1] |
产地 | |
语言 | 英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
预算 | $4000000 |
《星际5555:异星梦系统秘传》(インターステラ5555,Intāsutera Fō Faibu,"Four Five")(英语:Interstella 5555: The 5tory of the 5ecret 5tar 5ystem)是部2003年的日-法协作动画音乐科幻电影,切其为蠢朋克第二张录音室专辑“发现”的视觉化。本片讲述了一个外星流行乐队被绑架与营救的经历。此电影由赛德里克·德尔维、蠢朋克、盖-马努尔·德霍曼-克里斯托出品,切其监督为东映动画的松本零士。 电影无对白。可电影虽无对白,但一些角色亦有讲话、唱歌的动作。下列举一些主要人物之上述范例:谢普唱了"Digital Love";奥克塔维唱了"One More Time"、在"Short Circuit"歌曲中也说了话;伯爵在"Crescendolls"和"Veridis Quo"中同斯特拉交谈,切作为仪式的一部分,其以小声阅读了与本片同名的书籍。
剧情
[编辑]故事情节大致与蠢朋克专辑“发现”的曲目所吻合。在一个外星球上,一支乐队在拥挤的舞池中演奏;键盘手兼歌手是奥克塔维、吉他手是阿尔皮给乌斯、鼓手是巴尔、贝斯手是斯特拉。(所演奏曲目为"One More Time")。但一支军事势力侵略该行星并将乐队绑架(所演奏曲目为"Aerodynamic") 。
名为谢普的太空警察在做关于斯特拉的梦时被绑架求助电话惊醒,并通过虫洞追捕绑劫者,但他最终坠毁在了地球上(所演奏曲目为"Digital Love")。
乐队被带到一地下施设,在那里他们的记忆被转移到了记忆磁盘上,而其皮肤也由蓝色转变为类人类皮肤颜色。四人组均被安装了隐藏在太阳镜中的思维控制装置(所演奏曲目为"Harder, Better, Faster, Stronger")。 他们的捕捉者——德·达克伍德伯爵,扮演其经纪人并将其推出为名为新月玩偶(Crescendolls)的新乐队,此乐队于全球范围内流行(所演奏曲目为"Crescendolls")。 在音乐流行起来后,达克伍德持续的压榨着乐队成员们,他们因需要做宣传营销和签售大量专辑而精疲力竭。与此同时,谢普抵达了城市并了解乐队所发生的事(所演奏曲目为"Nightvision")。
在体育场演唱会上,谢普使用喷气背包飞入体育场,并向乐队所有成员发射解除思维控制装置的光束,但解除斯特拉的装置时光束被达克伍德挡住。谢普只好先带其他乐队成员逃离现场。在逃脱时,谢普受到达克伍德保镖的追捕并受到了致命创伤,而达克伍德的保镖被揭示为是机器人(所演奏曲目为"Superheroes")。
仍处在伯爵控制下的斯特拉找到了张写有伯爵家地址——达克伍德庄园的卡片,并将其藏于其裙下。她被带往“金唱片奖”颁奖典礼,因为新月玩偶乐队获得了金奖。巴尔藏在观众人群中用光束解除了斯特拉的思维控制装置,并在奥克塔维的帮助下逃离(所演奏曲目为"High Life")。 乐队回到谢普处,而谢普在其去世前告诉了乐队成员们的真实身份(所演奏曲目为"Something About Us")。 他们埋葬谢普,而谢普的灵魂也升入太空。他们利用斯特拉之前发现的纸条地址驾车寻找达克伍德庄园,并决定将其调查(所演奏曲目为"Voyager")。
探索达克伍德公馆时,乐队进入了隐藏房间,在那里其发现了揭示达克伍德计划的日记。他一直以来都在绑架来自不同星球的音乐家,以从中获取5555张黄金唱片,进而他便可以统治宇宙。随后,达克伍德的保镖赶到庄园,抓捕了他们。他们被带到一处岩浆之上的秘密仪式会场,达克伍德企图用斯特拉献祭完成秘密仪式,但阿尔皮给乌斯设法挣脱保镖的控制,并将最后的黄金唱片掷入深渊,而达克伍德与他的跟班亦跟着唱片亦进入了深渊(所演奏曲目为"Veridis Quo")。 乐队四人返回唱片公司来寻找记忆磁盘。奥克塔维发现并将其偷走,但当其在离开建筑时,他被警卫发现并用电击瘫痪,而其皮肤也因此变为蓝色状态(所演奏曲目为"Short Circuit")。
唱片公司的管理人了解了达克伍德的阴谋后大为震惊,同时,媒体开始揭露外星乐队被绑架与金唱片的真相。当地政府找到谢普的船,并让新月玩偶乐队成员返回其“正常”的外星形态,之后则开发了火箭并让四人组通过谢普的虫洞返回其母星(所演奏曲目为"Face to Face")。 在返回虫洞的路上,达克伍德的怨魂出现并袭击太空船。谢普的灵体则亦出现保护着四人组并与达克伍德互相攻击,二者的灵魂消逝。乐队返回其母行星并被高度评价,且建立了谢普的雕像(所演奏曲目为"Too Long")。 在影片的最后,暗示整个故事只是一个小男孩的幻想,灵感则来自其房内播放的LP专辑Discovery及玩具。
在片末演职人员表部分播放了"Aerodynamic"的重混音版本。
曲目列表
[编辑]曲序 | 曲目 | 时长 |
---|---|---|
1. | One More Time | 5:21 |
2. | Aerodynamic | 3:28 |
3. | Digital Love | 4:58 |
4. | Harder, Better, Faster, Stronger | 3:44 |
5. | Crescendolls | 3:32 |
6. | Nightvision | 1:44 |
7. | Superheroes | 3:58 |
8. | High Life | 3:22 |
9. | Something About Us | 3:51 |
10. | Voyager | 3:48 |
11. | Veridis Quo | 5:45 |
12. | Short Circuit | 3:27 |
13. | Face to Face | 4:00 |
14. | Too Long | 10:00 |
主要人物
[编辑]- 键盘手Octave
- 吉他手Arpegius
- 贝斯手Stella
- 鼓手Baryl
- Shep - 外星人宇航员,执行营救被俘的Crescendolls的任务。 他暗恋Stella。
- 黑木伯爵(Earl de Darkwood)--Crescendolls的人类捕获者,也是影片的主要反面角色。
- 唱片公司老板——假定的唱片公司老板。 他在银幕上的大部分时间都目瞪口呆、兴奋不已。
- Daft Punk——戴着面具的音乐家本人在歌曲“High Life”中客串演出。
反响
[编辑]此电影受到评论家的好评。烂番茄基于七则评论(六则正面、一则负面),给于电影86%的新鲜度。[2]
BBC给予电影五星中的四星评价,认为电影是“星际间的视听盛筵”。[3] MovieMartyr.com认为电影是“2003年度最佳动画电影,且其真实证明了两种极为不同的媒介之间的艺术性”。[4] Mania.com最后陈述,此电影是“一部独特的电影,它向您展示了音乐是如何同动画相邦定而制成引人入胜的故事的。”[5]
《帝国杂志》认为电影是“还算好——如果您喜欢此乐队的话——您将欣赏在播放他们Discovery专辑时所播放的卡通。但对其他所有人来说,这只是愚蠢(daft)。” [6]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Amazon.com: Interstella 5555 – The 5tory Of The 5ecret 5tar 5ystem. Amazon. [February 13,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30).
- ^ Interstella 5555: The 5tory of the 5ecret 5tar 5ystem. 烂番茄. Flixster. [January 25,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 ^ Jamie Russell. BBC – Films – review – Interstella 5555: The 5tory of the 5ecret 5tar 5system. BBC. October 13, 2003 [January 25,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Jeremy Heilman. MovieMartyr.com – Interstella 5555: The 5tory of the 5ecret 5tar 5ystem. MovieMatyr.com. February 28, 2004 [January 25,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19).
- ^ Beveridge, Chris. 10 Great Anime That Are Not Miyazaki. Mania (Demand Media). October 19,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14, 2015).
- ^ Nick Dawson. Empire Reviews Central – Review of Interstella 5555. Empire Magazine. [January 25,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