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列夫·托洛茨基
列夫·托洛茨基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苏联专题 | (获评初级、高重要度) | ||||||||||
---|---|---|---|---|---|---|---|---|---|---|---|
|
列夫·托洛茨基曾于2023年8月13日通过新条目推荐投票,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你知道吗?”栏位。 |
Untitled
[编辑]托洛茨基是一位伟大的理想主义革命家,当然,在其革命历程中,现实主义一直贯穿于整个俄国革命过程,尽管其中也不乏一些不成功之处,但仍然抹杀不了他在十月革命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今是昨非(对话|贡献)加入。
首先,条目编者知道托洛茨基最权威的传记是多伊彻的《先知三部曲》,那至少应该读一下再来写本条目。条目中有些结论下得太轻率了。 第一点,托洛茨基这个名字不是他的狱友的,他没有一个叫托洛茨基的狱友,那个护照是假的,名字是自己写的,托洛茨基是他的看守的名字; 第二点,中国干涉了苏联内战吗?如果有的话请列一下来源,应该是没有的,没有的话请删去; 第三点,路线之争写得太随意了,结论都有待推敲; 第四点,托洛茨基是反对入侵波兰的,所以不会“组织和策划了对波兰的反攻,并在华沙城下遭到失败”,华沙战役时苏军的指挥体系在图哈切夫斯基和察里津派手中,条目在表达的时候应加以区分。 暂时写这么多,另外托洛茨基的著作非常丰富,不止条目交代的这么点,可以不全写,可以列一下《文集》的数量。—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Unicorn Orwell(对话|贡献)加入。
条目移动
[编辑]建议改名:“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列昂·托洛茨基”
[编辑]“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 “列昂·托洛茨基”: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斯泰因是原名,正确的笔名是列昂·托洛茨基,参见英文词条Leon Trotsky----AsharaDayne(留言) 2014年12月31日 (三) 09:26 (UTC)
- (!)意见:俄语版维基是做“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Lev Davidovich Trotsky),所以以笔名来说,“Leon”(列昂)似乎没有比较正确。--Iokseng(留言) 2015年1月3日 (六) 15:56 (UTC)
- (:)回应:同意阁下观点,我撤回移动请求。但是在正文应该作相关说明。--AsharaDayne(留言) 2015年1月4日 (日) 04:58 (UTC)
新条目推荐讨论
- 建立起苏联红军的哪位俄罗斯共产主义革命家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视作“最崇高的同志”?
- (+)支持:看看信念的力量。——WMLO※议程表 2023年8月6日 (日) 19:36 (UTC)
- (-)反对:存在无来源内容----Cat on Mars 2023年8月7日 (一) 03:21 (UTC)
- 这不应称为“存在”,而应称为“充满”。大量使用的哈佛式引注没有列明来源,同一本书《被解除武装的先知》有时引用英文有时引用中文,其草率可见一斑。而以斯大林派(也包括我)的眼光看又充满托派的偏见和污蔑,值此斯大林成为你维的极权主义领导人和政治屠杀参与者、以及乌克兰饥荒被钦点为种族灭绝之际,除了说你维开心就好,还有什么好说的。Fire Ice 2023年8月7日 (一) 12:24 (UTC)
- 如果问题比较小,我一般先投中立。--Cat on Mars 2023年8月7日 (一) 12:56 (UTC)
- 这不应称为“存在”,而应称为“充满”。大量使用的哈佛式引注没有列明来源,同一本书《被解除武装的先知》有时引用英文有时引用中文,其草率可见一斑。而以斯大林派(也包括我)的眼光看又充满托派的偏见和污蔑,值此斯大林成为你维的极权主义领导人和政治屠杀参与者、以及乌克兰饥荒被钦点为种族灭绝之际,除了说你维开心就好,还有什么好说的。Fire Ice 2023年8月7日 (一) 12:24 (UTC)
- (+)支持。——小林子冲(留言) 2023年8月12日 (六) 17:20 (UTC)
- (+)支持。——被数学杀死了的鸢尾イチハツ 2023年8月13日 (日) 03:06 (UTC)
- (+)支持,合乎标准。--东甲舟集 ✒️ 《蓝张兴:大肚溪南北岸的拓荒者们》 🐍(留言) 2023年8月13日 (日) 03:11 (UTC)
- (+)支持。——George6VI(留言) 2023年8月13日 (日) 06:13 (UTC)
- @Cdip150:不符合基本推荐资格‘维基编辑规则:符合命名常规、格式指南、版权、具备基本功能(如内部链接、分类等)。参选DYK的条目不应违反维基百科的内容方针。’除了哈佛式引注没有列明来源的问题,大量段落不能满足WP:可供查证方针,仅仅不完全摘录前2大段没有来源的段落:
1. ‘7岁时,托洛茨基父母送他到格罗莫克列亚的一所小学去上学。他在格罗莫克列亚的几个月中也学会了读写俄文。’
2. ‘起初,他是一名民粹派(革命的农业社会主义民粹主义者),最初反对马克思主义;但在那年年底被他未来的第一任妻子亚历山德拉·索科洛夫斯卡娅说服,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
3. ‘在等待沙俄法庭判决的时间内,被关押在布特尔监狱,在狱中,托洛茨基研究了《圣经》和共济会。’
4. ‘1900年,托洛茨基被判处在西伯利亚流放4年。由于他们的婚姻关系,托洛茨基和索科洛夫斯卡娅被允许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同一个地方。他们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地区的乌斯季库特。在乌斯季库特的时间里,托洛茨基夫妇研究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之后迁到维尔霍勒恩斯克,并加入了社会民主工党西伯利亚协会,同时为在伊尔库茨克出版的进步报纸《东方评论》写文章。他们有两个女儿,季娜伊达·沃尔科娃和尼娜·涅维尔森,都出生在西伯利亚。’
5. ‘托洛茨基不知道,《火星报》的六名编辑在普列汉诺夫领导的“老战士”和列宁、马尔托夫领导的“新战士”之间势均力敌。普列汉诺夫的支持者年龄较大(40多岁和50多岁左右),过去20年里一起在欧洲流亡。新战士的成员在30岁出头,最近才从俄国移居过来。列宁试图在《火星报》内部建立一个反对普列汉诺夫的永久多数派,他希望当时23岁的托洛茨基能站在新战士一边,以此打破僵局。1903年3月,列宁写道:……’
6. ‘在巴黎,托洛茨基遇到了娜塔利娅·谢多娃,不久他们就成为了伴侣。并于1903年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列夫·谢多夫和塞尔焦·谢多夫。’
7. ‘事实上,对外界来说,赫鲁斯塔廖夫·诺萨尔是圣彼得堡苏维埃的化身。托洛茨基以 "亚诺夫斯基"(以他出生的村庄亚诺夫卡命名)的名义加入苏维埃,并被选为副主席。他在苏维埃做了很多实际工作,在1905年11月26日赫鲁斯塔廖夫·诺萨尔被捕后,被选为苏维埃主席。这时,托洛茨基被誉为“苏维埃的思想领导者”,当时列宁对此的评价为“托洛茨基是以其卓越和不倦的工作赢得这个地位的”。12月2日,苏维埃发布公告,其中包括以下关于沙皇政府及其外债的声明:’
8. ‘托洛茨基被关进十字架监狱,后又被转移到彼得保罗要塞,在狱中,托洛茨基研究了地租理论和俄国社会关系史;在彼得堡狱中写成了《总结与前瞻》一书,以“总结”1905年俄国革命为名,第一次论述了“不断革命论”。托洛茨基对这些假定中的大多数都作了分析。他同意布尔什维克的观点,认为俄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应由产业工人承担这个角色。 他当时更深入地论证说:’
9. ‘1906年9月底,托洛茨基和其他苏维埃领导人以支持武装叛乱的罪名而受审。1906年11月2日,托洛茨基和其他14人被判有罪,并被判处终身流放至西伯利亚,褫夺他们全部公民权利。’
10. ‘在会上,作了有关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作用的讲话“这一讲话在十月革命后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对待农民及资产阶级态度的典范一再出版”,并尽量弥合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两派的分歧,维持党的统一。1907年的夏天大会以后,托洛茨基从伦敦到达柏林,并认识了卡尔·考茨基、倍倍尔、罗莎·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弗兰茨·梅林等人。罗莎·卢森堡和托洛茨基一样,反对孟什维克的整个革命观,但又以怀疑眼光看待布尔什维克的活动。 她和托洛茨基一样希望看到俄国运动的“欧洲化”。’
11. ‘也认识了鲁道夫·希法亭。在接下来的七年里,托洛茨基经常参加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活动,偶尔也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工作。’
- 综上,查阅主编编辑记录,条目并非完全改写,而是在第三大段之后增加了大量内容,已有段落还是存在很多问题。--Cat on Mars 2023年8月13日 (日) 20:28 (UTC)
- 当前版本条目原文:“亦被列宁视作“最崇高的同志”。[来源请求]”
- 这太难评了,就连这个问题的提法都没有来源。--Sheminghui.WU(留言) 2024年7月26日 (五) 13:39 (UTC)
托司机的负面评价
[编辑]目前条目内的评价都算是正面评价,除了列宁的就是一位托派理论家的。但托洛茨基长期被斯派视为反gm分子,应添加负面评价--Sheminghui.WU(留言) 2023年11月2日 (四) 22:3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