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雄市区

坐标22°37′N 120°18′E / 22.617°N 120.300°E / 22.617; 120.30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2°37′N 120°18′E / 22.617°N 120.300°E / 22.617; 120.300

高雄市区
市区
高雄市区
高雄市区
高雄市区旗帜
旗帜
坐标:22°37′00″N 120°18′00″E / 22.6167°N 120.3°E / 22.6167; 120.3
政府
 • 行政机构高雄市政府

高雄市区,是由古名“打狗”的高雄聚落所发展出来的连贯都市化地区,位于县市合并后的高雄市西南部。高雄市区的范围并未见官方有明确定义,因而有多种不同说法,但大致均未超越原高雄市11区凤山区的管辖范围,面积185.937平方公里,占高雄市总面积2,951.8524平方公里的百分之6. 3,2016年3月人口1,872,002人,占高雄市总人口2,778,240人的百分之67.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1万人。

范围

[编辑]

对于高雄市区的正式范围并不存在正式的官方定义。

由于旧高雄直辖市轮廓南北狭长,其东侧紧临原属高雄县凤山区距离市中心反而较楠梓、小港等原属旧高雄市的区为近,因而发展迅速。早在高雄县市合并升格前,凤山市区就已和高雄市区发展成带状的人口稠密地带。由高雄市政府都市发展局主导、在2009年6月动工兴建的高雄市区铁路地下化计划,也顺道将凤山车站纳入开发规划的范围[1]。另外在县市合并之后,高雄市政府采用双行政中心制度,将下属各机构分设于旧高雄市内的四维行政中心(原高雄市政府旧址)与凤山行政中心(原高雄县政府旧址),并以这两个行政中心作为发展核心,做为未来高雄市区的发展基础[2]

历史

[编辑]
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1924年,原属高雄州高雄郡高雄街升格为州辖高雄市,同时废除高雄郡,此为高雄成为都市行政区之始。最初的辖区仅包括高雄中洲内惟三块厝大港前金大港埔苓雅寮过田子林德官戏狮甲前镇等12个大字,约当今日旗津区盐埕区前金区新兴区等区之全部,以及三民区西部、鼓山区中东部、苓雅区中西部与前镇区西部。

自1930年起,台湾总督府开始进行高雄新市区道路规划,完成宽大整齐的棋盘式及环状道路系统,虽后因太平洋战争日本失利而计划未及实施,但影响至今,高雄拥有最完善的道路系统,而此系统是日本治台时期留下来的。 [3]

1932年12月1日,原属冈山郡左营庄桃子园前峰尾2个大字并入高雄市,使得今之鼓山区全部纳入高雄市辖区。1936年,台湾总督府再度扩大高雄都市计划,并进行高雄港扩建工程,为“南进政策”积极准备,而前镇因为临港的地理位置,成为工业重镇,高雄港的工业港市已经初具规模。

1940年10月1日,原隶属冈山郡左营庄全庄10个大字,原隶属凤山郡鸟松庄湾子内本馆2个大字,原隶属凤山郡凤山街五块厝篱仔内2个大字及狮头小字,以及原隶属凤山郡小港庄草衙佛公2个大字并入高雄市,使得人口数一举超越台南市而成为全台第二大城市。

1940年代后,随着高雄驿(高雄车站)东移新设,市区开始向东往前金、大港埔一带扩展。同时基于南进政策需要,日本人开始以高雄作为工业发展基地。然而二战末期,在美军军机的密集空袭下,高雄港与市区受到了严重破坏。

1944年,原隶属冈山郡楠梓庄后劲楠梓土库3个大字并入高雄市。

二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接管台湾,高雄市改制为省辖市,高雄港也逐渐恢复正常运作。1966年前镇区成立加工出口区,以及1970年代,大型造船厂、炼钢厂、石化厂的设立,高雄作为工业重镇的形象逐渐确立;高雄港的货运量也逐年上升,并开始进行扩建;都市的发展区域亦以高雄车站为中心,持续向南、东、北三个方向扩张。

1979年7月1日,高雄市并入南边的高雄县小港乡,并改制为直辖市

1992年,因应都市快速发展,原本位于盐埕区的市政府向东迁至四维路的新办公大楼。2000年代后,市政府爱河与港区环境的重整与美化,及多项文化、休闲设施的整建,加上许多重大公共建设及捷运动工,使得城市面貌在有较大的改变。在都市发展上,除了范围较大的商圈陆续兴起外,陆续推动的交通建设(高雄捷运铁路地下化)亦将带来交通纾解上的助益。

2010年12月25日,直辖市高雄市与台湾省高雄县合并为一新直辖市,仍名为“高雄市”,与市区早已相连的凤山区正式成为高雄市的一个行政区。

台铁高雄机厂附近密集的建筑样貌

气候

[编辑]

高雄市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以五月中至十月中最热最潮湿,尤其是六月到八月,这三个月也是高雄的雨季,降下了全年82%的雨量(依据1998至2011年统计资料,以下同)。冬天偶尔还是有寒流的困扰,但幸好凭借著寿山旗后山半屏山中央山脉阻挡了大部分北方寒流东北季风的绝佳先天避寒优势,加上本身大型港口地形开口朝西南方,引导西南→东北走向的南海暖流汇流进入市区增温,以及重工业城市和人口稠密形成的汽机车普及所排放的废气造成本身的热岛效应,使得高雄市区在10月~5月秋冬春季的平均温不仅明显比北方相邻的台南市区和纬度相近的台东市香港高出不少,甚至还只比台湾本岛最南端的垦丁低一点点,当中有些天数甚至会比恒春垦丁温暖。

高雄市区冬天平均温度虽然约为摄氏20度,但是当寒流来时,夜间至清晨还是会降到13-19度不等,但一年中白天高温低于20度的日子一般不会超过十天。而跌破10度的几率大约平均是每四年发生一次,每次持续2~3天,且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近年由于上述原因,在11月至2月的冬季出现超过30摄氏度的炎热日子正不断递增,也开始较迟入冬,较早入春,低于摄氏12度的日子更变得越来越少。而此时也是高雄的旱季,只会偶尔下着毛毛雨,如果此时下大雨是极端罕见的。

气温以一月平均摄氏19.9度最低,七月平均摄氏29.4度最高;相对湿度以十二月平均72.4%最低,六月和八月平均81.3%最高。

日照时数全年高达2,212小时,平均每天日照时数达六小时,故有阳光之都之称。以十二月日照162.1小时最少,七月日照221.8小时最高。降雨量全年1,893.4毫米,其中以十二月及一月平均月总降雨量12.1毫米最少,六月及八月445.4毫米最高。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旱季严重时曾创下连续半年完全无降雨的纪录,往往酿成缺水旱情。然而雨季来临时,亦偶曾出现单日500毫米以上的降雨量。

全年基本上并没有严寒的冬季,只分为日平均温超过25度的热季跟不足25度的凉季;每年4月中至11月中为热季,共7个月、11月中至4月中为凉季,共5个月,热季比凉季还要长。根据1931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统计时期,高雄市区的极端最高温为37.2 °C,极端最低温为5.3 °C。

高雄(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23.9
(75.0)
24.7
(76.5)
26.8
(80.2)
29.1
(84.4)
30.8
(87.4)
31.6
(88.9)
32.4
(90.3)
31.9
(89.4)
31.4
(88.5)
30.0
(86.0)
27.7
(81.9)
24.9
(76.8)
28.8
(83.8)
日均气温 °C(°F) 19.3
(66.7)
20.3
(68.5)
22.6
(72.7)
25.4
(77.7)
27.5
(81.5)
28.5
(83.3)
29.2
(84.6)
28.7
(83.7)
28.1
(82.6)
26.7
(80.1)
24.0
(75.2)
20.6
(69.1)
25.1
(77.2)
平均低温 °C(°F) 15.7
(60.3)
16.7
(62.1)
19.2
(66.6)
22.4
(72.3)
24.8
(76.6)
25.9
(78.6)
26.4
(79.5)
26.1
(79.0)
25.5
(77.9)
24.0
(75.2)
20.9
(69.6)
17.1
(62.8)
22.1
(71.8)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16.0
(0.63)
20.5
(0.81)
38.8
(1.53)
69.8
(2.75)
197.4
(7.77)
415.3
(16.35)
390.9
(15.39)
416.7
(16.41)
241.9
(9.52)
42.7
(1.68)
18.7
(0.74)
16.2
(0.64)
1,884.9
(74.21)
平均降雨天数(≥ 0.1 mm) 3.2 3.7 4.0 5.8 9.3 13.8 12.9 16.3 11.2 3.5 2.6 2.3 88.6
平均相对湿度(%) 72.7 73.5 73.2 75.1 76.9 80.1 78.7 80.5 78.9 75.5 73.3 71.9 75.9
月均日照时数 174.7 165.8 187.0 189.1 198.5 199.9 221.4 193.7 175.7 182.4 162.2 161.8 2,212.2
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局
  • 注:上表为高雄市中心资料。

市区街道

[编辑]
中山二路
建国三路有“补习街”之称
中正三路
三多三路
民族一路

街道命名

[编辑]

高雄市区的道路分布,主要是以日治时期所规划的棋盘式道路网为基础,加以拓建而成,所以路幅通常较为广阔。当中较为人所知的是路名可以“从一数到十”的十条主要东西向道路,由南至北依序为“一心路二圣路三多路四维路五福路六合路七贤路八德路九如路十全路”。

市区街道一景

中心商业区

[编辑]

高雄市区的商业活动核心区是台湾南部最具特色和国际化的商业活动中心,高级的舶来品以及价廉物美的货品,吸引高消费能力的本地市民及旅客消费。中心商业区主要位于前镇区前金区苓雅区左营区新兴区盐埕区一带,其中最著名的大商圈有四个,分别是位于前镇区梦时代商圈前镇区苓雅区三多商圈新兴区前金区五福商圈与位于左营区巨蛋商圈

行业集中街道

[编辑]

高雄市区商业活动当中,有不少商家分门别类集中于某一条道路及周边地带的现象,形成特殊商业街道景象,例如兴中路的“花卉街”、中山一路的“婚纱街”、博爱二路的“医美街”、建国二路的“电脑街”、建国三路的“补习街”、中正四路的“喜饼街”、大连街的“皮鞋街”、新兴街的“五金街”、青年路的“家具街”、林森路的“手机街”、八德一路的“汽车材料街”、长明街的“成衣、音响街”、十全一路的“医疗器材街”、十全二路的“五金螺丝街”、鼎中路的“手摇饮街”、新乐街的“奶茶街]、三凤中街的“南北货”、以及修租车非常密集的凯旋路等。

有些专业街已经随着市场与消费型态的改变而逐渐没落,或是不再像过去一般集中,如以前高雄的补习街是在七贤二路,现在已经移到建国三路;不过也有变得更为繁荣,分布范围亦略有扩张的案例。

交通

[编辑]
高雄捷运
高雄轻轨
往返旗津与鼓山间的渡轮
高雄客运

公共汽车

[编辑]

高雄市区公共汽车港都客运高雄客运东南客运南台湾客运义大客运汉程客运等多家客运业者共同经营,营运中的普通公车有一段票路线49条、二段票路线10条;捷运红线接驳公车有一段票路线31条、二段票路线3条;捷运橘线接驳公车有一段票路线7条,合计路线100条。

市区公车共设有十个总站,由北到南分别为加昌站左营南站金狮湖站高雄车站(火车站)盐埕站(包括历史博物馆盐埕圆环)、建军站瑞丰站前镇站小港站

铁道运输

[编辑]
台铁经由市区部分为铁路捷运化带来便捷交通
高雄车站附近铁道示意图

日治初期(1900年代),随着纵贯线南段完工,位于哈玛星与盐埕埔交界处,当时称为“打狗停车场”的旧高雄车站成为纵贯线的端点站;屏东线(当时称为“潮州线”)亦于此时期逐段通车。1941年,兴建于大港埔一带的新高雄车站启用,原本使用的旧高雄车站改名为高雄港车站;同时并兴建绕行高雄港区,以货运为主的高雄临港线

目前台铁西部干线(纵贯线、屏东线)于市区设有楠梓新左营左营(旧城)鼓山高雄凤山等车站,其中高雄车站是特等站,为大众运输转乘枢纽,且为纵贯线与屏东线的交界站;新左营车站是一等站,鼓山车站为货运站,由该站至高雄港车站的路段为纵贯线旧线。

高雄市区铁路地下化工程于2009年6月26日全面动工兴建,除了左营(旧城)车站、高雄车站与凤山车站地下化、鼓山车站及三块厝车站复站外,并增设5个地下通勤车站:内惟车站美术馆车站民族车站科工馆车站正义车站,于2018年10月正式完工通车。此外,也配合环状轻轨建设计划开始检讨高雄临港线的转型与存废问题。

捷运

[编辑]

高雄是台湾第二个建有捷运系统(MRT)的都会区,服务范围涵盖以市区内为主。高雄捷运地下段占75%,高架段占24%,平面仅占1%。红线长28.3公里,橘线长14.4公里,双路线全长42.7公里,两条路线形成十字型初期路网,交会于美丽岛站,皆为高运量钢轨系统。高雄捷运大多为地下段,红线的冈山车站桥头车站世运站为高架车站;而橘线的大寮站和红线的冈山高医站则为地面车站;地下车站有28个,高架车站有9个,平面车站有2个,共有39个。

其中红线可达高雄国际机场,可视为台湾第一条通车的机场捷运。环状轻轨部分路段是使用台铁旧有的临港线铁路土地建造,第一阶段水岸轻轨(长约8.7公里)已于2012年底动工,目前C1~C14路段于2017年9月正式营运[4] ,第二阶段环状轻轨部分,须待2017年台铁高雄市区铁路地下化完工后,才可配合兴建动工,全线于2024年完工通车,另外尚有多条规划路线有待未来扩建。

水路客运

[编辑]

连结高雄港区周围沿岸的渡轮,共有三条由高雄市轮船公司经营的公共航线,分别为“旗津轮渡站鼓山轮渡站”、“前镇中洲”、“真爱码头旗津轮渡站”,其中以“旗津—鼓山”航线班次最为频繁,且为十分著名的观光航线;除此之外亦于例假日开行游港观光路线:“真爱码头旗津渔港”和“真爱码头旗津轮渡站”。除了渡轮之外,爱河自真爱码头至七贤桥也有观光游览船—“太阳能爱之船”航行于其上。另外高雄市港都客运有“鸭子船”-水陆两用观光车行驶于爱河。

自行车道

[编辑]
高雄市政府四维行政中心前的公共脚踏车租用点。

近年因应潮流,高雄市区陆续规划了许多自行车道,以节能减碳或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先后兴辟了如西临港线自行车道爱河连接莲池潭自行车道旗津环岛踩风自行车道等自行车道并于翠华路及中山凯旋路口设置自行车桥。高雄市区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和节能减碳绿色交通概念的公共脚踏车系统,被CNN评选为《亚洲最友善单车城市》。[5]

高雄市公共脚踏车租赁系统为全国第一个“都会网络型”公共脚踏车租赁系统,由统立开发公司得标,出租所使用的脚踏车美利达公司为高雄专门订做的,共提供4,500辆脚踏车、49个站点供租用,系统于2009年3月正式启用。因故统立开发没有续约,将系统和设备(脚踏车除外)捐给市政府。2011年7月21日由高雄捷运股份有限公司接手经营,11月底系统整合成功,中钢母公司并赠送500辆脚踏车,自12月5日起凡经过登记,即可使用一卡通租车。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高雄計畫. 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 2014-02-18 [2014年2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3月2日) (中文(台湾)). 
  2. ^ 高雄跨時代變遷 - 擘劃高雄新夢想 四維鳳山雙核心. 高雄市政府官方网站. [2013年9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3月2日) (中文(台湾)). 
  3. ^ 高雄市空間變遷過程. 高雄市政府都市发展局. [2010-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6). 
  4. ^ 存档副本. [2012-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4). 
  5. ^ 亚洲最友善单车城市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10-2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