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柱军营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2年9月7日) |
赤柱军营(英语:Stanley Barracks),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其中的一座军营,位于香港香港岛南区赤柱半岛的最南端。其地理位置极佳,三面皆环海,面向南丫岛,而赤柱军营与南丫岛之间的航线为重要的货运轮船航线之一,亦为几乎是所有来访香港的军舰的必经航道之一。
历史
[编辑]香港回归前,赤柱军营为驻港英军的通讯基地。赤柱军营座落有一座赤柱炮台,于1936年建造,于1937年7月建成。赤柱炮台落成投入服务后,东海岸射击指挥部亦由魔鬼山迁移至此处,赤柱炮台装置有3门9.2吋大炮,全部来自摩星岭炮台及歌赋炮台。兴建炮台期间,由于黄麻角村在炮台原来地址及附近一带,香港政府因而于赤柱兴建了8间平房来安置村民,即现时的八间屋。
在香港保卫战中,驻守于赤柱炮台的皇家炮兵团第8重炮兵营及其他驻守军队军曾经显示过威力,使到日本皇军伤亡严重。同年(1941年)12月25日,香港总督杨慕琦在撤走部分军事及政治重要人物后,在同日下午5时通知日本皇军司令部,宣布英属香港投降,于同日晚上7时签署了投降书,并且公开下令投降。但是当时位于赤柱的东旅指挥官瓦理士准将未肯定投降的情报之真伪,继续有效率地反抗日本皇军229联队,并且以赤柱炮台的9.2英寸大炮阻止日本皇军的推进,使到日本皇军的军事行动受到阻碍。至12月26日,瓦理士准将确认投降令后才正式投降[2]。
于香港沦陷时期,赤柱炮台及整座赤柱军营为日本皇军所占领及使用。在三年零八个月的香港日治时期中,赤柱炮台及大炮由日本皇军所使用,并且予以了扩建,用来对付盟军的反击。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赤柱军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驻守,当中首批108名官兵于同年6月30日晚率先进驻,预备交接事宜[3]。而在主权移交后,此军营为驻港陆军部队步兵第4营,以及轻型合成1营的所在地。
赤柱军营营内的赤柱炮台被评级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惟由于是军事禁区,所以不对外开放。
交通
[编辑]早期赤柱炮台总站位于赤柱军营营内,由于赤柱军营属于禁区范围(军事禁区),所有乘客(驻港英军人员除外)都必须在正门前下车,车长会进入军营营内回转。香港回归后,军营仍然属于军事禁区,车长必须持有许可证才可以进入军营范围。至2001年8月27日,因为赤柱军营闸口的巴士回旋处启用,所有巴士路线缩均短至该处为止,不再驶进赤柱军营营内回转。现时,该巴士回旋处只有在赤柱军营开放日才会有巴士的路线所使用。
相关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登斜炮頂賞赤柱坐擁兩灣美景. 文汇报. 2008-07-01.
- ^ 《香港战地指南(1941)》,高添强 著,三联书店 出版,1995年7月,第93-100页。ISBN 962-04-1278-8
- ^ 無綫電視《六點半新聞報道》,1997年6月23日. [2021年5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