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杞
裴杞 | |
---|---|
出生 | 1888年 |
逝世 | 1960年5月19日 |
裴杞(越南语:Bùi Kỷ/裴杞;1888年—1960年5月19日),越南近代教育家、儒学学者和文化研究专家。
家世
[编辑]裴杞是河南省里仁府青廉县珠梂社(今属河南省府里市)人,祖父是副榜裴文桂,父亲是三甲裴栻,辅政大臣裴殷年是他的伯祖父。兄弟裴桤、裴梁也都考中了举人,一个妹妹嫁给了历史学家陈仲金为妻。
生平
[编辑]裴杞出生于同庆三年(1888年),从小接受汉文、儒学、法文和国语字教育。维新三年(1909年),他参加河南场乡试,考中举人[1]。次年(1910年),会试中格,庭试考中副榜[2]。科举结束后,他没有出仕做官,而是以奉养祖父和父亲为由,回到北圻家中。
维新六年(1912年),裴杞被殖民政府选中,送到法国巴黎的殖民地学校(属地场)留学。在留学期间,他得以游览欧洲各国,并有机会与留学欧洲的越南革命家潘周桢等人结识。维新八年(1914年),裴杞回到北圻。他拒绝了北圻统使府的征召,留在家里研究新学。
在祖父和父亲相继过世后,裴杞去了中国广州两年。启定二年(1917年),裴杞回到河内,先后在高等师范学校、高等工政学校和高等法政学校教书。自保大七年(1932年)起,裴杞又在昇龙私塾和文郎私塾两个地方教书。其中,昇龙私塾由一些亲共产主义的进步知识分子如黄明鉴、潘清、邓台梅、武元甲等人创办。
除却教学外,裴杞还是一位文化研究专家和作曲家,曾在《南风杂志》、开智进德会的杂志、《中北新闻》上发表文章。
1945年八月革命后,裴杞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于1946年加入北越政府。1948年,他被邀请加入第三联区抗战行政委员会,担任第三联区越南国民联合会主席。
抗战结束后,裴杞被北越政府授予一项抗战勋章,担任越南祖国阵线主席团委员、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委员、越中友谊会会长。
1960年5月19日,裴杞在河内去世,寿72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