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蓝
外观
蓼蓝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目: |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
科: | 蓼科 Polygonaceae |
属: | 春蓼属 Persicaria |
种: | 蓼蓝 P. tinctoria
|
二名法 | |
Persicaria tinctoria (Aiton) Spach
| |
异名 | |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
蓼蓝[注 1](学名:Persicaria tinctoria),亦略称为蓝或靛青,为蓼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1]。主要用作蓝染及药用。
形态和原产地
[编辑]蓼蓝植株外形与犬蓼类似。高约50公分到80公分,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叶下表面沿叶脉常有毛茸分布;鞘状托叶 (ocrea) 管状、膜质,长1-1.5厘米[2],花为紫红色。
蓼蓝原产于中南半岛和中国。蓼蓝亦有在欧洲生长,是当地的主要蓝染植物[来源请求]。
用途
[编辑]一般作染料用的是它的叶,叶子含有尿蓝母,这是一种天然的蓝色色素,遇水分解,氧化后变成靛蓝。
蓼蓝除了被应用于染料之外,亦可入中药,有解毒、解热与杀菌的功效。
传播
[编辑]蓼蓝大约在6世纪左右由中国传到日本,应用于蓝色的染料所以被大量的栽培。蓼蓝在江户时代的阿波(今德岛县)相当盛行,大约于19世纪初的蓝绿色染料年产量号称达15万~20万俵。
然而,明治时代后,蓝绿色染料由印度直接输入,而且德国将人工蓝转工业化成功后,约在1904年大量进口到日本,导致日本至今少有栽培。
文化
[编辑]- 成语“青出于蓝”出自《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蓝色在当时作“青”色,而“蓝”指的则是蓼蓝这种植物。原意是蓼蓝提炼的蓝色颜料比蓼蓝本身更蓝,喻示人需要学习才能超越其本来水平;后来引申为后辈胜于前辈,或弟子胜于老师[3]。
参看
[编辑]注释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蓼蓝 Liaol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青黛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青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
- 蓼大青叶 Liao Da Qing Y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
- 靛玉红 Indirub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草药化学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