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沙墓,又称积砂墓,是中国古代为防盗而采用沙土填充墓穴的一种墓葬形制,有时还会在沙土中填入石块,构成积石积沙墓,当盗墓者挖掘盗洞深入墓穴时,沙土会从四面流入把盗洞堵住,石块会砸下来把盗墓者砸伤砸死。
积沙墓流行于战国至西汉早期,当时的贵族墓葬多积石以加固、积炭以防潮、积沙以防盗,河南省辉县的战国魏王墓、上蔡县的郭庄楚墓都是积沙墓。明末有名的盗墓大贼(绰号“断指”)据说险些葬身在一个流沙大墓中,从此洗手不敢再干了[1]。
西汉中晚期之后,由于竖穴土圹木椁墓逐渐消失,积沙墓也渐渐消失。[2]
- ^ CCTV《国宝档案》
- ^ 岳连建、李明,“西安北郊西汉积沙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5期,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