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大村
外观
23°32′26″N 120°20′06″E / 23.54056°N 120.33500°E
潭大村 旧称:潭子墘 | |
---|---|
村 | |
潭大村在嘉义县新港乡的位置 | |
坐标:23°32′16″N 120°19′44″E / 23.537667°N 120.328985°E | |
国家 | 中华民国 |
县市 | 嘉义县 |
乡镇市区 | 新港乡 |
区划 | 17邻 |
面积 | |
• 总计 | 7.37平方公里 |
人口(2017年6月) | |
• 总计 | 1,346人 |
• 密度 | 182.63人/平方公里 |
• 户数 | 430 |
性别比:108.68 (男性701人,女性645人) | |
时区 | 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
村里代码 | 10010070020 |
潭大村是中华民国台湾嘉义县新港乡下的行政村,为闽客族群混合的聚落,农业为主要产业,曾为清领时期林爽文事件的集结地,以及日治时期制糖产业加工的区域。目前行政区划包含17邻、430户,人口约1,346人[1]。
地理
[编辑]位于嘉南平原北港溪南侧,原地貌包含数个埤塘,得地名为“潭子墘”。日治时期后水潭逐渐干涸,今日区域内农地是以湿地沼泽为基础的黏质土壤。 今日潭大村区域于日治时期确定,约以南界月眉大排水沟及北界六脚大排水沟为范围,包含当时人口较不集中的聚落如:六斗仔、潭子墘、大客、大竹围等[2]。目前有省台37线道路贯穿南北,内有嘉157县道连接大客及潭子墘聚落,通往新港街面。
聚落历史
[编辑]村内客家族群为清领时期由福建省汀州府(今福建省西北)永定区域移民,约于乾隆年间(1796年-1820年)建立庄庙大客三官大帝庙称为“大客”、“顶客”及“下客”等聚落[2]。
1787年(乾隆52年)曾为林爽文事件在嘉义地区主要的集结地点。
日治初期曾有过以阉割猪只为业者聚集的“阉猪厝”,约位于今日的聚落南侧月眉大排水沟旁新港乡第八公墓的万善公庙附近[2]。
大竹围聚落于日治时期曾为官方收购甘蔗的工作场,聚集邻近村落居民移居本处担任工人形成聚落。台湾光复后糖业转型,大竹围区域的居民陆续减少,然台湾糖业公司所有土地仍种植甘蔗原料[2]。
教育
[编辑]本区域未曾有过官方设立的教育设施,目前为新港国小及新港国中的学区范围内。
文化资源
[编辑]本区域客家移民信仰庙宇如下:
其他庙宇:
- 潭子墘复兴宫[4]:主神为李府千岁。1857年(咸丰7年)由居民自台南市麻豆保宁宫借用佛像至本地家户膜拜,后于1972年立庙供奉。
- 万善公庙[5]:主神为万善公。原为无名墓冢,1985年立庙,又称为“万善爷元帅庙”。
- 大竹围顺阳宫[6]:主神为范府千岁。于1941年募建成立。
参考文献
[编辑]- ^ 嘉義縣民雄戶政事務所─人口統計─村里鄰人口數─新港鄉村里鄰人口數. [201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0).
- ^ 2.0 2.1 2.2 2.3 地名資訊服務網. [201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6).
- ^ 文化地理資源資料庫─大客三官大帝廟. [201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 ^ 文化資源地理資料庫─潭子墘復興宮. [201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 ^ 文化資源地理資料庫─萬善爺元帥廟. [201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 ^ 文化資源地理資料庫─大竹圍順陽宮. [201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