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英语:Institute of Sino-Christian Studies缩写ISCS)乃推动汉语基督教神学运动的学术机构,位于香港新界沙田道风山路33号。

缘起

[编辑]

汉语基督教文化所的工作基础,乃秉承道风山创办人挪威汉学家艾香德博士(Dr. Karl L Reichel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宏愿:推动基督教中国化及与其他中国宗教的对话。经过1993及1994年的试办期考证,工作成果卓显效达,于1995年正式向香港政府法定注册,定名为“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属香港非牟利之学术研究机构。

目标

[编辑]

汉语基督教文化所的目标有二:

  • 推动“汉语基督神学”建设,促进汉语基督教学术研究成为当代中国“人文思想”资源的组成部分。
  • 凝聚中国及国际,教会内及教会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以汉语思想为载体,并具普世视野的汉语神学。

研究宗旨

[编辑]
  • 推动人文学术界对基督教思想与文化的多角度研究,促进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与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的互动。
  • 凝聚国内外、教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建设以汉语为载体,并具有国际对话视野的汉语神学
  • 发扬普世同契的精神,与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以及其他传统的中外学者共同展开跨宗教、跨教派的对话与合作。

学术出版(选例)

[编辑]
  • 《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 - 半年刊。
  • 《文化基督徒——现象与论争》,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编,1995年。
  • 《汉语神学刍议》,杨熙楠编,1995年。
  • 《巴特与汉语神学》,邓绍光、赖品超合编,2000年。
  • 《翻译与吸纳——大公神学和汉语神学》,杨熙楠、雷保德编,2004年。
  • 《莫尔特曼与汉语神学》,曾庆豹、曾念粤编,2004年。
  • 《蒂利希与汉语神学》,陈家富编,2006年。
  • 《多元性汉语神学诠释——对“汉语神学”的诠释和汉语的“神学诠释”》,林子淳著,2006年。
  • 《朋霍费尔与汉语神学》,曾庆豹、曾念粤编,2006年。

翻译出版(选例)

[编辑]
  • 《基督教传统——大公传统的形成》,帕利坎著,翁绍军译,陈佐人校。
  • 《基督教思想史》,蒂利希著,尹大贻译。
  • 《面向奥妙》,考夫曼著,黄勇译。
  • 《诺斯替宗敎:异乡神的信息与基督敎的开端》,约纳斯著,张新樟译,2003年。
  • 《信仰的理解》,谢列贝克斯著,朱晓红译,2004年。
  • 《耶稣基督的上帝》,卡斯培著,罗选民译,2005年。
  • 《论原罪与恩典——驳佩拉纠派》,奥古斯丁著,周伟驰译。
  • 《信仰的回答——系统神学五十题》,奥特、奥托编,李秋零译,2006年。
  • 《神学与哲学——从它们共同的历史看它们的关系》,潘能伯格著,李秋零译,2006年。
  • 《拜占庭神学中的基督》,梅延多夫英语John Meyendorff著,谭立铸译,2012年。
  • 神圣攀登的天梯》,约翰·克利马科斯英语John Climacus著,许列民译,2012年。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