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梁贻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梁贻俊(1927年-),中国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美国中医药研究院学术顾问。

生平

[编辑]

1927年6月,生于中国北京的中医世家,其祖父和伯父均为当时北京城名医。自幼秉承家训,立下学医的志向,苦读中医经典和背诵经文,专攻歧黄之术,并深得家传。之后,又拜北京城名医宗维新赵树屏为师,深究医理,尽得其真传。

1956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师鉴定考试合格。

1959年任北京市第一期高级西医学习中医班(三年制)内经教师,北京中医学会理论研究组组长。

1966年调任辽宁省锦州锦化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任辽宁省中医院校教学,辽宁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仲景研究会主任。曾多次参加大面积烧伤抢救工作,并总结经验整理成文发表,填补了中医学在这方面论述的空白。60年代,还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认为“补肾阳可以生血,滋肾阴可以稳定病情”,提出了“补肾生血”的中医学学术观点。

1969年,辽宁锦西发生大洪水,当时梁贻俊是锦化医院乙型脑炎抢救组的负责人。在洪水泛滥的一个晚上,医院打来电话告知一个乙脑患儿病危。当时灾情严重,又没有交通工具,她就拿了一根棍子探路,冒着生命危险,深夜在过腰深的水中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医院,把那个孩子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2001年接受中国的健康时报采访时,记者问起梁贻俊教授当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安危,她说:“当然也想过,但对患儿病危就顾不得这些了。如果因为我不去,孩子死了,我会永远后悔和自责的。

1984年,调任中日友好医院担任高干外宾病房主任、中医大内科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各种血液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经验中,提出血劳痰毒核多发骨痹等中医病证名,填补中医学不足之处。

1990年,任中华全国血证委员会委员,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曾多次到香港日本美国加州大学哈佛大学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及讲学。

2001年, 《梁贻俊临床经验辑要》在北京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梁贻俊擅长中医内科、妇科疾病的治疗,尤其对血液病、血管病、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病、肾病、温热病、不孕、畸胎等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时至今日,仍在北京市的中日友好医院、鼓楼中医医院、前门大栅栏的北京同仁堂等地进行名老中医专家门诊

著作

[编辑]

《辨证论治纲要》、《内经教材》、《论昏迷》、《妇科手册》、《中药手册》、《梁贻俊临床经验辑要》

学术思想

[编辑]

主张“益肾调脾是养生治病的重要环节、活血化瘀是袪病治病的重要手段、解毒排毒是驱邪治病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编辑]
  1. 梁贻俊,《梁贻俊临床经验辑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ISBN 7-5067-2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