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尼柯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尼迦耶


上座部佛教

国家和地区
佛教大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巴利圣典

    律藏    
   
                   
经分别 犍度 附随
               
   
    经藏    
   
                                
长部 中部 相应部
                     
   
   
                           
增支部 小部
                           
   
    论藏    
   
                             
法集
分别
界论
人施
设论
论事 双论 发趣论
                       
   
         
 

尼柯耶巴利语梵语Nikāya尼迦耶),原义是收集、集合、分类、群体等[1]。在上座部佛教中,用来称巴利藏中的经藏部分,相当于汉传佛教中的阿含经āgama)。在部派佛教中,上座部佛教所属的派别,也被称为尼柯耶派,相当于分别说部中的赤铜鍱部。也可以翻译为,义为部派。

释名

[编辑]

梵语及巴利语nikāya, 汉音译尼柯耶或尼迦耶,ni+kāya, 集合、部、类的意思。[2]如巴利语之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等五部, 可称巴利语五尼柯耶, 各部则可称长尼柯耶、中尼柯耶、相应尼柯耶等。[3]

传译

[编辑]

全本

[编辑]
  • 南传大藏经》:翻译自日文巴利大藏经,1990年由元亨寺出版。
  • 长尼柯耶》或长部:共三十四经,由北京大学梵文贝叶经与佛教文献研究所师生与泰国法身寺法胜大学合作翻译, 由上海中西书局出版。
  • 中尼柯耶》或中部:一百五十二经,巴利文翻译组学报第二期至第十六期, 志莲净苑文化部出版。
  • 相应尼柯耶》或相应部:共五集,十一相应, 共二千八百七十五经。第五集大品,有十二相应, 共一千一百九十五经, 巴利文翻译组学报第六至十三期。
  • 增支尼柯耶》或增支部:共有十一集。
  • 小尼柯耶》或小部:锡兰系共十五部经,缅甸系共十九部经。

单行本

[编辑]

来自赤铜鍱部的佛典有:僧伽跋陀罗译的《善见律毘婆沙》18卷(公元489年)以及僧伽婆罗译《解脱道论》13卷(公元515年)。[4]支谦译的《法句经》2卷(公元230年)其原本或许也有受到巴利本法句经的影响。另490年,外国沙门大乘在广州译出卷数不明的《五百本生经》、《上座部律》,源头或许是来自上座部,但已佚失无从确认。[5]

小部尼柯耶》中有很多单行本在近世发行,如《经集》、《法句》、《长老偈》、《长老尼偈》。

起源

[编辑]

释迦牟尼佛陀八十岁时[6]毗舍离城坐雨安居[7],宣布将在三个月后般涅槃[8],后于拘尸那罗城附近的娑罗双树般涅槃大迦叶尊者于佛陀入灭七日在从波婆城(Pāvā)至此的路上闻知此事[9]赶到主持了火化。诸律藏记载因有比丘言说在佛陀入灭之后就可无拘无束[10]佛陀般涅槃后三个月, 也是阿阇世王统治第八年, 五百名大阿罗汉在王舍城举行了一次结集。

在第一次结集中,大迦叶尊者位列上座之一[11]主持合诵,优婆离尊者(Upali)诵出律,阿难尊者(Ānanda)诵出释迦牟尼佛所说之“经”(修多罗),分为五大部,形成了南传上座部所传《尼柯耶》。其次序为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与其他部派有别。如《增一阿含经·序品》和《大智度论》中的次序为增一、中、长、杂。[12]

内容

[编辑]

尼柯耶是一种言行录的体裁书籍,记述佛陀及其弟子的修行和传教活动,还涉及印度社会风俗等内容。述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四正勤四神足四圣谛四念处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十二因缘九分教无常无我五蕴四禅轮回、善恶报应等实修指南与论点。

南北对照

[编辑]

南传上座部巴利文尼柯耶经典,属于分别说系赤铜鍱部的《经藏》(Suttapiṭaka),分为五部:1.《长部》(Dīgha-nikāya); 2.《中部》(Majjhima-nikāya);3.《相应部》(Saṃyutta-nikāya);4.《增支部》(Aṇguttara-nikāya); 5.《小部》(Khuddaka-nikāya)。

汉传的四阿含源自不同部派,这些不同部派都在历史中已消失。而五部尼柯耶则源自同一派的上座部, 五部尼柯耶内容皆能互相对照印证, 亦可与律藏对照印证, 为现今南传各国所应用的经典。

对照表

[编辑]
巴利文五部尼柯耶 汉译四阿含
长部》共三十四经 长阿含经》共二十二卷三十经(法藏部所传)
中部》共一五二经 中阿含经》共六十卷二二二经(说一切有部某派所传)
相应部》共五十六相应二八七五经 杂阿含经》存四十八卷一三五九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所传)
别译杂阿含经》存十六卷三六四经(可能为法藏部所传)
增支部》共一法乃至十一法 增一阿含经》共五十一卷四七十二经(可能为大众部末派所传)
小部》共十五部 杂藏:《法句经》、《义足经》、《本事经》、《本生经》等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一切善见律注序》:“以聚集存在,名尼柯耶。”
  2. ^ 巴汉辞典 编者(斗六)廖文灿
  3. ^ 佛光电子大辞典。
  4. ^ 佛教文献研究, 水野弘元著作选集一, 许洋主译, 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 法鼓文化
  5. ^ 出三藏记集》卷2。
  6. ^ 长部·大般涅槃经》第二诵:“阿难!我现在已经老了;我过了很多日子, 已经到八十岁了。”
    长部·大般涅槃经 (上座部)
  7. ^ 长部·大般涅槃经》:“世尊和人数众多的比丘僧团一起前往毕楼婆村。世尊住在毕楼婆村。在那里,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来吧, 你们和朋友、相识、同伴分散在毗舍离过雨季。我在毕楼婆村这里过雨季。”世尊过雨季的时候, 得了很重的病, 生起强烈的痛楚, 有性命危险。世尊保持念和觉知, 忍受这些痛楚而不受困优。这时候世尊心想:“如果我不告诉侍者、不通知比丘僧团便入灭是不适当的, 让我以精进来克服这个病, 保存性命。”
    长阿含经·游行经》:“尔时。世尊即从座起。诣于讲堂。就座而坐。告诸比丘。此土饥馑。乞求难得。汝等宜各分部。随所知识。诣毘舍离及越祇国。于彼安居。可以无乏。吾独与阿难于此安居。所以然者。恐有短乏。是时。诸比丘受教即行。佛与阿难独留。于后夏安居中。佛身疾生。举体皆痛。”
  8. ^ 长部·大般涅槃经》:“阿难, 来吧, 我们一起去大林尖顶堂。”阿难尊者回答世尊:“大德, 是的。”于是世尊便和人数众生的比丘僧团一起前往大林尖顶堂, 到了之后, 对阿难尊者说:“阿难, 你去叫所有住在毗舍离一带的比丘到大堂聚集。”……这时,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 我现在对你们说, 行是坏灭法, 你们要不放逸地修证。如来将在不久后入灭。三个月之后, 如来便会入灭。”
    长阿含经·游行经》:“尔时。世尊告阿难。俱诣香塔。在一树下。敷座而坐。佛告阿难。香塔左右现诸比丘。普敕令集讲堂。……比丘当知我于此法自身作证。布现于彼。……汝等当善受持。称量分别。随事修行。所以者何。如来不久。是后三月当般泥洹。”
  9. ^ 长部·大般涅槃经》:“这时,大迦叶尊者与大约五百人的大比丘众团从波婆前往拘尸那罗,他们在道路上行走。大迦叶尊者离开道路走到一颗树下坐着。这时,有一邪命外道手持曼陀罗花,由拘尸那罗走在波婆的大道上。大迦叶尊者遥见邪命外道, 于是问他:“贤友!你知道我的导师的消息吗?”“贤友,我知。乔达摩沙门入灭至今已七天了,这朵曼陀罗花是我从那里拿来的。”……那时,大迦叶尊者和大约五百人的大比丘僧团从波婆前来, 在大迦叶尊者顶礼双足之后, 世尊的火化柴自燃起来。”
    长阿含经·游行经》:“尔时。大迦叶将五百弟子从波婆国来。在道而行。遇一尼干子手执文陀罗花。时。大迦叶遥见尼干子。就往问言。汝从何来。报言。吾从拘尸城来。迦叶又言。汝知我师问乎。答曰。知。又问。我师存耶。答曰。灭度已来。已经七日。吾从彼来。得此天华。……时。诸比丘闻大迦叶语已。即从座起。侍从迦叶。诣拘尸城。渡尼连禅河水。到天冠寺。至阿难所。……即向香[卄/积]。礼佛舍利。时。四部众及上诸天同时俱礼。于是佛足忽然不现。时。大迦叶绕[卄/积]三匝。而作颂曰。……大迦叶有大威德。四辩具足。说此偈已。时彼佛[卄/积]不烧自燃。”
  10. ^ 长部·大般涅槃经》:“这时,有一位年老出家的比丘名为须跋陀(su bhada),他坐在大众中;年老出家的须跋陀对比丘说:贤友们, 不。不要忧愁, 不要悲伤。贤友们, 世尊不是曾经对你们说过吗, 所有我们的至亲和喜欢的事物都是无常, 都会消逝, 都会与我们分离;要这些事物不变, 不消逝, 不和我们分离是不可能的。贤友们, 生、存有、众缘和合的事物都是坏灭法, 要它不坏灭是不可能的。”
    长阿含经·游行经》:“时。彼众中有释种子。字拔难陀。止诸比丘言。汝等勿忧。世尊灭度。我得自在。彼者常言。当应行是。不应行是。自今已后。随我所为。”
    大般涅槃经》:“尔时众中有余比丘。晚暮出家愚痴无智。共相谓言。佛在世时。禁呵我等。不得纵意。既般涅槃。何其快哉。”
  11. ^ 巴利律藏小品五百结集》:“时大迦叶尊者为第一上座。”
    《法藏部的四分律》:“时大迦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中有陀酰罗迦叶作上座。长老婆婆那为第二上座。大迦叶为第三上座。长老大周那为第四上座。”
    十诵律》:“尔时阎浮提中。长老阿若㤭陈如第一上座。长老均陀第二上座。长老十力迦叶阿难和上第三上座。长老摩诃迦叶第四上座。”
    五分律》:“集比尼法时。长老阿若㤭陈如为第一上座。富兰那为第二上座。昙弥为第三上座。陀婆迦叶为第四上座。跋陀迦叶为第五上座。大迦叶为第六上座。优波离为第七上座。阿那律为第八上座。”
  12. ^ 增一阿含经·序品》:时阿难说经无量。谁能备具为一聚。我今当为作三分。造立十经为一偈。契经一分律二分。阿毘昙经复三分。过去三佛皆三分。契经律法为三藏。契经今当分四段。次名增一二名中。三名曰长多璎珞。杂经在后为四分。
    大智度论》:大迦叶语阿难。从转法轮经至大般涅槃。集作四阿含。增一阿含、中阿含、长阿含、相应阿含。是名修妒路法藏。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