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角贸易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07年11月12日) |
大三角贸易所组成的三条路线分别是从欧洲运至非洲的酒精、军火、纺织品等工业制品,自西非运至美洲做为劳动力的黑奴,自美洲运至欧洲的贵金属、矿石、蔗糖、烟草、咖啡、可可、棉花、粮食等农产品及原材料。
发展
[编辑]当十五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大西洋航线取代昔日繁荣的地中海贸易路线,成为商业交通的必经之路,导致意大利地区和德国北部汉萨同盟各传统商业城市的衰落,英国、法国、荷兰这几个面向大西洋的国家的经济兴起后,便开始占领殖民地,进行原料的抢夺,再输入欧洲赚取丰厚利润。
荷兰在16世纪末独立后,于1602年设立荷兰东印度公司,之后迅速发展为世界最大的航海和商业国家,逐渐垄断了与中国、印度、日本、锡兰和香料群岛的贸易。法国则在北美洲建立了新法兰西殖民地,并在加勒比海占据了数个具有战略意义并盛产蔗糖的岛屿。
由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进行烟草和棉花的商业种植,法国需要向加勒比海岛屿的甘蔗种植园输送人力,因此两国对奴隶的需要也日益扩大。1526年,英国开始奴隶贸易。不久之后,荷兰和丹麦作为活跃的贸易中转国也加入奴隶贸易活动中来,试图从中分得利益。瑞典、勃兰登堡、汉堡、库尔兰等国家也在这一时期从事奴隶贸易,为此在非洲海岸占领了一些据点。由于西非地区的本土经济以采集和狩猎为主,食物产量有限,为了供养奴隶在长途贩途中的伙食,在这些据点周围开辟了农业地区,从欧洲和美洲引进马铃薯、玉米、番薯、番茄等粮食作物。
由于殖民者,尤其是西班牙人,对印第安土著的残酷屠杀,印第安人的数量由15世纪末的5000万锐减至17世纪的400万,因此欧洲殖民者不得不从非洲寻找新的劳动力来源。从1442年起,葡萄牙人就把柏柏尔人用作奴隶(在葡萄牙本土),西班牙人从1502年起开始把非洲黑人运入美洲。对奴隶贸易的需求促使两国以及英国、荷兰、法国、丹麦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在西非洲沿海建设了许多商站,贩卖奴隶、象牙、黄金和辣椒。
没落
[编辑]到了十九世纪由于天赋人权观念影响,加上宗教、人道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废奴运动开始盛行。英国于1807年宣布奴隶贸易为非法,此后荷兰、法国、瑞典、丹麦等国也宣布禁止奴隶贸易。这一措施使得各国在非洲沿海的据点迅速萎缩,也让三角贸易趋向衰微。
影响
[编辑]对欧洲的影响
[编辑]欧洲人由自己一手操作的三角贸易获得了庞大利润,而且每一航行阶段都有利可图。更带动了欧洲大都市的繁荣,例如英国利物浦,荷兰阿姆斯特丹,法国南特等。
咖啡、可可、烟草、蔗糖、马铃薯、玉米、番茄等新消费品引入欧洲,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也大幅度改变,导致对这些消费品需求的增长,这就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新征服的美洲广大地区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
对非洲的影响
[编辑]非洲因为奴隶买卖,人口大量减少,除削弱当地原有生产力,更造成对黑人生命及人性尊严的漠视及迫害,强化了种族偏见,使得非洲人一度受到歧视。
对中南美洲的影响
[编辑]欧洲人在中南美洲所栽种的热带作物,经过工业化形成热带栽培业,产品为热带经济作物,如甘蔗、橡胶、咖啡等,在当地做初步加工后,以低廉的利润大量输出国外外销。但是这种商业农业极度依赖海外国家,容易受到国际价格波动,又是低利润大量销售,所以难以累积国家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