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
亚洲的非殖民化的一部分

印尼革命领袖之一苏托莫在演说。[1]
日期1945年8月17日-1949年12月27日
地点
结果

荷兰军事胜利
印尼政治胜利

  • 荷兰承认印度尼西亚独立。
参战方

 印度尼西亚

内部冲突:

印尼伊斯兰武装部队
人民民主阵线(印度尼西亚)

 荷兰(从1946年开始)

 英国(直到1946年)

轴心国部分:
 大日本帝国(直到1946年)

 大日本帝国荷属东印度日占时期(直到1945年8月17日)
指挥官与领导者
印度尼西亚 苏加诺
印度尼西亚 苏迪曼
印度尼西亚 苏哈托
荷兰 斯普尔
荷兰 穆克英语Hubertus van Mook
荷兰 曼瑟尔格
英国 克里斯蒂森
兵力

印度尼西亚:183,000
日本志愿军
:3,000
英属印度志愿兵
:600
建国青年团:16,000
荷军
20,000(最少)-150,000(最多)
英军:30,000以上(最多)[2]
伤亡与损失
印度尼西亚:
约45,000到100,000死亡
日本志愿军
1,000日本志愿军阵亡
印度叛逃者:
525印度叛逃者死亡

英军:980英军死亡

荷军: 4,585荷兰军队阵亡

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又称印度尼西亚民族革命印尼语Revolusi Nasional Indonesia)、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是印度尼西亚荷兰帝国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外交博弈,及社会内部的革命。印度尼西亚于1945年正式宣布独立,而荷兰直到1949年底才承认印尼独立。印尼独立运动始于1908年,印度尼西亚人称之为“印度尼西亚民族觉醒”。革命共持续四年,期间发生过零星但充满血腥的武装冲突。印尼国内亦发生政治及公众暴乱,并面临两次重大的国际外交干预。尽管荷兰军队可以控制共和党位于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中心地带的城镇,但无法控制村庄,荷兰军队因此最终没有战胜印尼军队。印尼最终占上风,国际外交与在爪哇等地的武装冲突是两大原因。革命结束了荷兰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殖民统治,尽管世袭种姓制度及地方统治者的权力被削弱,但大多数人的经济或政治命运并未得到显著改变,仅有少数印尼人在商业上发挥了较大作用。

历史

[编辑]
1946年爪哇岛上持竹矛与日本步枪的独立革命军
印尼独立军所使用的日本陆军战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于1942年侵略印度尼西亚,由于欧洲荷兰本土被德国占领,驻印尼荷兰军队很快就投降,印尼进入印尼日占时期。日本以解放的名义占领印尼之后,遂废除荷兰殖民体制,鼓励支持印尼民族主义,重用民族主义者如苏卡诺等。创设新的印尼语学校,并在各地成立青年会和奉公组织,借此拉拢印尼人领袖,与积极培养精英份子。且成立了乡土防卫义勇军,对印尼的将校施以武士道教育,用日军准则来训练印尼士兵,虽原定是用来配合日军攻势,但这支经过训练的部队后来也就成为印尼独立军的主干。随着太平洋局势恶化,日军对于印尼自主地位仍缺乏动力,并一如历来为了资源的侵略者,开始要求农民大量上缴粮食充军,并强征大量印尼人民作为劳工,这导致了饥荒,有数百万人因此逝世。苏卡诺当局配合日军要求,血腥镇压对日本不满的人士,矛盾遂逐渐累积。[3]

印尼独立声量逐渐加剧而日本殖民当局控制不住的情况下,因此日方1944年9月3日由日本首相小矶国昭发表了“小矶声明日语小磯声明”,打算解决无止尽管理印尼的问题;1945年3月成立独立准备调查会日语独立準備調査会,开始审议印尼独立后的新宪法工作,1945年8月7日让苏卡诺维任主席,成立独立准备委员会日语独立準備委員会。不过日本就在8月15日宣告投降,隔天独立准备委员会和日本驻印尼高层,在日本海军少将前田精宅第聚会私下研议,绕过日本当局的谈判立刻独立,并于8月17日午后开记者会,正式对外发表印尼独立宣言。但是使原本的欧洲宗主国不满,荷兰与附近马来半岛上的英国图谋再次攻打东南亚,而且与印尼独立军发生长达4年的战斗。

苏卡诺所献的石碑

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

[编辑]

二次大战日本投降之后,印尼提出印度尼西亚独立,原本为宗主国的荷兰企图继续殖民印度尼西亚,于是派遣十四万大军进入印尼,与独立军爆发战争。虽然盟军命令,日军不得将武器交给印尼独立派势力,各地还是有部分的日军部队,私底下供应武器给其训练的印尼独立军;同时日本部分同情印尼人士开始与印尼民族主义者合作,但是急于得到武器的印尼独立军,加上累积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的恩怨,因不满的情绪而抢劫了日本人,并攻打日本占领当局的军火库,史称“五日战役英语Battle of Semarang”,在冲突中约有850名日军战死,印尼独立军打败日军侵略者后,则缴获得了三万把以上的三八式步枪以及各式火炮,将之用于后续反抗战争中。[4]总之,尽管双方在局部有一些冲突,但后来有将近3,000人的旧日本帝国军人,解编后自愿留在当地帮助印尼独立,这些日本兵为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但协助指导人民防卫队,并且退役之后还再度投入实际参与战斗,最后约一千人战死,这些战死者直到今日还被印尼人视为开国英雄,在印尼的独立纪念日上,还可以看到他们出席的身影接受人民的欢呼。[5][6]

印尼独立战争是20世纪最重大的革命之一,斗争持续了四年多,期间有零星但血腥的武装冲突、印尼国内政治和社会的动荡,以及两次主要的国际外交干预。荷军无法战胜印尼独立军,战况陷入胶着。[7]尽管荷军能够控制印尼共和国在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上核心地带的城镇,却无法控制村庄和郊区。除了爪哇岛和其他岛上印尼人的武装抵抗,印尼共和国还通过国际外交手段获得独立支持。[7] 最终在美国和联合国的斡旋下,荷兰被迫与印尼在海牙展开谈判,并于1949年11月2日签署《圆桌协定》,同意该年12月向“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移交主权。[8]

台湾相关人物

[编辑]

东京外语大学荷兰语科毕业后任职于日本外务省的台湾人陈智雄因精通六种语言而被派至印尼,战后对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独立运动颇为同情,乃藉荷兰籍夫人为掩护,暗中提供日军遗留下来的大批武器,援助印尼的独立革命军,因而被荷兰军政府逮捕并囚禁达一年之久。印尼独立后,首任总统苏卡诺有感于陈智雄的冒死义援,遂待他如国宾,并授以荣誉国民的最高荣誉。决定献身于台湾独立运动的陈智雄接受设于日本之“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大统领廖文毅的委任,担任其驻东南亚巡回大使一年。透过陈智雄的良好关系及人脉,廖文毅曾于1955年应邀参加了在印尼举行的“万隆会议”,使他的国际声望达到了最高点。陈智雄后于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1963年遭中国国民党政府杀害,他居住于印尼的女儿陈雅芳(Vonny Chen)多次来台祭悼。[9][10][11][12]

出生台湾台南州台籍日本兵李柏青(日本名宫原永治、印尼名乌玛尔·哈托诺(Umar Hartono)[13])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并没有向同盟国军投降,认同日本政府所提“亚洲殖民地解放”的理想,他和同僚九百多名日军选择加入印尼游击队,向荷兰的殖民政府宣战,同袍中有半数为印尼的独立战争牺牲。为感谢日籍游击队员的贡献,印尼政府于2005年8月17日邀哈托诺以建国英雄的身份,获邀出席印尼建国六十周年庆典。[14][15]2009年,做为当地残留日本兵所组成的福祉之友会(福祉友の会)顾问,哈托诺再因为促进日本与印尼关系,以及增进印尼日裔福祉,获日本政府颁发旭日单光章。[16]

1958年苏卡诺总统访问日本时赠送了一座石碑,表扬日本军人市来龙夫与吉住留五郎对印尼独立做出的伟大贡献,这块石碑建在东京青松寺,碑文为:

市来龍夫君と吉住留五郎君へ。独立は一民族のものならず全人類のものなり。1958年8月15日東京にて。スカルノ 致市来龙夫君与吉住留五郎君。独立非一个民族的成就,而是全人类的成就。1958年8月15日于东京。苏卡诺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Frederick, William H. In Memoriam: Sutomo (PDF). Indonesia (Cornell Modern Indonesia Project). April 1982, 33: 127–128 [2021-08-18]. seap.indo/1107016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1). 
  2. ^ Sejarah Indonesia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29160018/http://gimonca.com/sejarah/sejarah08.shtml. [201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9).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3. ^ 太平洋戰爭75周年:日軍侵略與東南亞的去殖民化. [2019-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4). 
  4. ^ 1945年9月2日から约半年の间に、日本军はインドネシア侧との冲突で627人の死者を出した。そのなかでも1945年10月、中部ジャワ州のスマランで発生した日本军部队とインドネシア人独立派との冲突(スマラン事件)では日本侧に187人、インドネシア侧に2,000人近い犠牲者が出た(后藤干一“戦后日本・インドネシア関系史研究序说”、‘社会科学讨究’40巻2号、1994年12月、358-359页)。
  5. ^ 畠山清行、p675-676页。各国の独立运动支援のために武器を持ったまま义勇军に加わる者も少なくなかった。インドネシアの场合、その数は通常3千人といわれ、千人がオランダ军との戦いで独立义勇军の兵士として戦死、千人がインドネシア独立后に日本へ帰国、千人がインドネシアに帰化したといわれる。帰化组は国の英雄とされ、死亡后は国立英雄墓地に埋葬されている。
  6. ^ 约2,000人の元日本军兵は祖国に帰らず、そのまま除队(この时点で日本军籍は消灭)、残留してインドネシア独立军に参加し、降伏时所持していた兵器物资を横流しした者、军政资材をそのまま利用し独立运动の広报・宣伝に当たった者もいた(‘アジアに生きる大东亜戦争’ASEANセンター编/‘アジア独立への道’田中正明など)。ある者はインドネシア人と结婚して家庭を筑き、またある者はイスラームに改宗するなどして现地社会に溶け込み、インドネシア独立戦争の终了后も日本に帰还する者は少なかった。なお、陆军第16军の作戦参谋を务めた宫元静雄によると、帰队者・死亡者をのぞく现地逃亡残留兵は総计277名で、そのうち166名はジャワのバンドン地区の将兵であった(宫元、1973年、375页)。
  7. ^ 7.0 7.1 Friend (2003), page 35
  8. ^ 高艳杰. “建而不交”:冷战前期的中国与印尼关系. 搜狐. [2020-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9. ^ 50年前就义 高喊“台湾独立万岁” 第一烈士陈智雄 独派追思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时报, 2013-6-28
  10. ^ 纪念台独第一烈士陈智雄就义50年记者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头壳, 2013-6-27
  11. ^ 庄孟学悼念台湾独立建国先烈勇者陈智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守护联盟周刊
  12. ^ 台湾神陈智雄之女Vonny Chen(陈雅芳)圣山巡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大地文教基金会
  13. ^ Legacy of Japanese 'Merdeka' veterans lives on. The Jakarta Post. 2004-06-27 [2013-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4). 
  14. ^ 台湾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ovie Walker, 2013年7月6日(土)公开
  15. ^ 印尼建国英雄-李柏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07/13/2011
  16. ^ 平成21年春の外国人叙勲受章者名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9-04-29

来源

[编辑]
书籍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