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信浓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千曲川
信浓川
信濃川しなのがわ shinanogawa
流经新潟市中心的信浓川
别名千曲川
流域
源头甲武信岳
 • 坐标35°54′47″N 138°43′10″E / 35.913°N 138.7194°E / 35.913; 138.7194
 • 海拔2,475米(8,120英尺)
河口日本海
流域面积11,900 km2(4,600 sq mi)
城市新潟县群马县长野县
本貌
长度367 km(228 mi)
流量 
 • 平均流量518 m3/s(18,300 cu ft/s)

信浓川(日语:信濃川しなのがわ Shinano gawa */?)是日本第一长河川,流域面积是日本第三大,为11,900平方公里。整体来说称之为“信浓川水系”,但在长野县境内叫作“千曲川”(ちくまがわ Chikuma gawa),而经流过长野县下水郡进入新潟县之后才称为“信浓川”;称为千曲川的部分长度为214公里,而信浓川部分是153公里,全长合计为367公里。

自古时候的《万叶集》开始,就有许多诗歌是在描述千曲川,在近代也有不少歌曲是描述这条河流,另外也是诱发日本人思乡情愁的一条知名河川。日本战国时代在这河川的上游,犀川千曲川会流的川中岛曾经爆发知名的川中岛之战,因而许多历史上有名的地方都是在这条河流的流域

流域几乎涵盖整个信越地方长野县新潟县),另外还有源头起于群马县野反湖的小支流中津川,所以整个信浓川水系流域是涵盖长野县新潟县群马县三县。

地理

[编辑]

千曲川是信浓川的上游,也是整个信浓川水系的主流,千曲川的源头来自于座落埼玉县山梨县长野县三县境界的甲武信岳甲武信ヶ岳こぶしがたけ kobushigatake)南侧。经许多小支流的汇流,流经佐久盆地、上田盆地一路向北,在长野盆地(善光寺平)的川中岛与另一条重要支流犀川汇流,之后转东北方向进入新潟县变更名称为信浓川。穿越十日町盆地在越后平原与鱼野川汇流,最后经过新潟市注入日本海。信浓川出海口与阿贺野川的出海口相当近,在某些时代两条河川也曾在新潟境内汇流,共用同一个出海口。

历史

[编辑]

千曲川流域曾被发掘出许多旧石器时代的遗迹,古早在约五万年之前,当时日本还是与大陆相衔接的时代,发现过生物的化石以及狩猎的石器等,推测在这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人类出没于这里。

绳文时代时,以新潟市为中心的越后平原都还是整片的日本海。之后慢慢的从信浓川与阿贺野川所冲流而来大量的土砂,以及对马暖流所搬运来大量的土砂堆积而成为越后砂丘。现在虽然已经形成了越后平原,但在地势较低的地方还存在许多的潟湖,是个排水相当不好的地域。另外,河川也曾经过几次洪水而改变了流向,1597年(庆长2年)曾有直江兼续为了调节洪水开挖分水引流,这就是近世信浓川治水的起端。信浓国千曲川也有福岛正则以及真田氏一族曾经多次的以筑堤、挖掘的方式来治水。

信浓川不但有丰富的水源,自古以来更是搬运食物以及日常用品的重要水路。利用信浓川河运最发达的时代是在江户时代,因为当时根据米、盐流通的法令所限制,除了利用船运以外是不被允许的。越后主要的船运系统为“长冈船道”,航行于长冈新潟之间。而长冈的上游还有“妻有船道”、“上田船道”、“蒲原船道”及“加茂川船道”等。到了明治时代出现了发动机船,航运的时间也更加快速,但是明治末期与大正时代之后,因为信越线的开通以及交通道路的发达,所以船运渐渐的衰退,直到1959年(昭和34年)最后一家船运公司注销登记,完全结束了长久以来的船运时期。

信浓川水系主要河流

[编辑]
  1. 长野县(千曲川)
    • 犀川、梓川 - 高濑川、奈良井川、穗高川、裾花川
    • 相木川
  2. 新潟县(信浓川)
  3. 群马县(信浓川水系)
    • 中津川

相关条目

[编辑]

书籍

[编辑]
  1. 《洪水がつくる川の自然―千曲川河川生态学术研究から》,作者:冲野 外辉夫。ISBN 978-4-7840-7020-6
  2. 《千曲川ひとり歩き旅》,作者:大槻 幸一郎。ISBN 978-4-900918-36-8

外部链接

[编辑]
  1. (日语)信浓川下游河川事务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本建设省官方网站)
  2. (日语)千曲川情报馆(日本建设省官方网站)
  3. (日语)信浓川水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本建设省官方网站)
  4. (日语)信浓川河川事务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本建设省官方网站)
  5. (日语)长野县厅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日语)新潟县厅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