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国立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附设农业试验场

坐标25°00′55″N 121°32′28″E / 25.015161°N 121.541049°E / 25.015161; 121.54104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5°00′55″N 121°32′28″E / 25.015161°N 121.541049°E / 25.015161; 121.541049 国立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附设农业试验场(简称台大农场)是国立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的附属农场。其中场本部与农艺区位于台湾大学校总区的东南角,面积5.77公顷,另外还有园艺区、畜牧区、安康分场,全场总面积大约30.37公顷。

台大农场景色

历史

[编辑]

1924年,台湾总督府高等农林学校创立农场。1928年台北帝国大学成立,农场也改名为台北帝大附属农场。1945年,日本投降、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后,台北帝大改为国立台湾大学,农场也改隶为“国立台湾大学农学院附属农场”。1949年,又改名为“国立台湾大学农学院附属农事试验场”,2002年,农学院配合时代环境变迁而更名为“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农场又改名为“国立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附设农业试验场”。这80多年间,农场因应时代的需求,不断变换角色,也继续当实验场。[1] [2]

周末农场市集

日治时期的农场系统

[编辑]

1945年接收前,台北帝国大学的农场系统,一共包含六个平地农场以及一个山地农场。

  • 一号农场:现今为大家较熟悉的校总区农业试验场。
  • 二号农场:位于芳兰山凹处的义芳居古厝前,为今日的园艺分场。
  • 三号农场:位于现今畜牧系及牛羊舍一带。
  • 四号农场:为林学苗圃,为今日生命科学馆所在地。
  • 五号农场:最初由教授中村三八夫所使用,后来因兴建畜产学教室,即现今地质系馆的后栋而被取消。
  • 六号农场:现今的管院一带,为田中长三郎种植果树苗圃的地方,后来因为要借地给美军第十三航空队而被军方接收,但换得今日的安康农场。
  • 山地农场:近天位于南投清境净农场上方的梅峰农场与春阳分场。[3]:185

现今空间规划

[编辑]
台大农场的水车

场本部与农艺场区

[编辑]
  • 现位于台北市基隆路四段42巷5号。前身为台北帝国大学的农场,耕地广大;二战完接收后,因国家与学校用地的需要面积不断缩减,至今土地面积约有5.7789公顷。
  • 接收至今,因为时空环境的变化,战前建物仅剩下少数几处,如场本部办公室、场本部工友室、旧种子研究室( 市定古迹);其他均为战后兴建的建物。
  • 场本部办公室:兴建于1935年2月25日,当时名称为“作物整理室及更衣室”,是原来台北帝国大学壹号农场3号建物。
  • 场本部工友室:鉴于1926年12月27日,为台北帝国大学壹号农场2号建物。
  • 旧种子研究室:兴建于1925年2月28日,是场本部的日式建筑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为台北帝国大学壹号农场1号建物。用途是作为作业室,矶永吉教授对于蓬莱米的研究多在此进行。目前建筑外观及构造大致维持原来样貌,内部也保留许多以前所使用的仪器,可以稍微一窥台湾农业发展的一个过程。
  • 目前的建物和设备:舟山路上农场大门、基隆路上侧门、场本部办公室、冷饮场与宿舍、面包厂、仓库、工友室、温室、农产品展售中心(展示中心)、农艺组办公室(原来的育苗中心)、洋菇馆;此外,还有农学院附属人工控制气候室,农艺系旧种子研究室(如今为准备室)、示范教学农舍(绿房子)、考种馆等等则为其他单位使用与管理。[4]:223-235

园艺场区

[编辑]
  • 成立于1928年,为帝大之“果树苗圃”,位于第三农场(现今管理学院所在地),面积约1.61公顷,设立的目的是搜集各种果树、蔬菜、花卉、香料及药用植物等,以协助教学及研究的进行。二战结束后,于1945年改称“果树园”,1949年再改称为园艺分场。1962年,场区全部用地与军方交换使用,因此场区迁至蟾蜍山下第七、八宿舍间之原畜牧系牧草地,面积约4.41公顷,后来民航局又征用部分土地建造新楼,所以现今土地面积约为3.2621公顷。
  • 目前的建物和设备:园艺教室、温室、农业简易设施;农业昆虫馆则由昆虫系使用与管理。[4]:243-254

畜牧场区

[编辑]
  • 原为台北帝大牧场,位于台大东南方蟾蜍山下。战后历经数次转变,依时间先后变为台大牧场、台大农事试验场之畜牧分场、台大农业试验场之畜牧场区,现今位于基隆路三段155巷。
  • 在1978年,国立台湾大学农学院附设农业试验场规划设计中,为了要顾及都市环境卫生,因此畜牧场区原本预计要迁离市区,搬到安康农场。但后来因为一些因素,以致于没有搬迁,迄今仍留在原址,并持续改善原址的环境以解决卫生问题。
  • 本场区离台大总区较远,虽然显得较孤立,但环境也因此较优美,且能够保留较多原有的历史建筑,例如自日治时期留至现在的青贮塔(饲料塔)便是一个例子。
  • 目前的建物及设备:畜产加工馆、孵化室、鼠房与饲料配料间、腊肉烟熏室、自动控制室、牛社、猪舍、鸡舍、羊舍、青贮塔;另外,畜牧系馆、饲料工厂、屠宰室、旧畜产加工研究室(又称白宫)则为其他单位所使用与管辖。[4]:240-243

安康分场

[编辑]
安康分场
  • 1962年,第三农场(原园艺组)全部交给军方使用,后来国防部拨补偿款新台币350万元,由行政院核准后,拿去收购台北县新店市安康段原军方预定用地(现新店市安坑地区),此后发展为安康农场。原有19.7公顷,但后来规划为安一、安二、安三等三区,其中安三区于1991年因为北二高工程而被征用0.6公顷,目前面积为19.1公顷。
  • 此区三面环山,初时每逢豪雨,便以急流挟带砂石而下,淹没作物及冲刷土壤;若长期不下雨,又会有干旱的情形。另外,此处地形不整,且区块细小、高低不平。因此,前后不断进行环境的改善,包括护坡工程、灌溉排水设施的兴建等等。
  • 现今,因为重视休闲生活,所以安康分场正朝向生态与休闲农业方面发展。但因为本区离校本部较远,整理使用有些困难,所以目前以BOT方式交由民间经营,规划为生态休闲园区。
  • 目前的建物与设备:分场办公室、办公室旁仓库与网室、工友宿舍、堆肥场、简易温室、基因克隆场、农业与生态教育中心之办公室还有会议室,以及三栋牛舍和四栋网室。[4]:255-271

功能

[编辑]

教学实习场所

[编辑]

学校每学期开设现代农业体验与田园生活体验课程。现代农业体验,主要上课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不同蔬菜,从播种、施肥、除杂草、害虫管理、水分控制等等,皆是重要的课题。[5]另外还有许多课程,让学生体验田园生活、家禽家畜的饲养管理、认识肉制品的加工技术、了解花卉种植相关技术等等;另支援相关学系实习课程操作用地。

支援试验研究所用地及材料

[编辑]

支援不同单位在台大农场的试验与研究,并提供医学院及生命科学相关单位之试验动物及血清等组织。

经营展售

[编辑]

台湾大学农产品展示中心除贩售农场自制之农产品,及生农学院师生研究开发之产品外,还邀请各地绩优农会推荐当地优良之农特产品。目前台大农场各单位自产自销的产品有:白米、面包、冰棒、冰淇淋三明治、樱桃萝卜、各式保健茶、果汁、即溶烧仙草、鲜奶、羊奶、优格、优酪乳、贡丸、腊肉及香肠等。其中鲜奶、羊奶与优酪乳于每天早上八点开卖,因为十分受到欢迎,所以常常一开卖就销售一空。

推广教育

[编辑]

台大农场有生态池、作物标本园、花艺蔬果栽培区、并有饲养乳牛、羊、猪、鸡、鸭,学校的师生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学习资源。农场还会不定时举办各类研习讲座及农场生态导览,让一般民众能有更接近大自然,亲近田园生活的机会。每个星期六下午在台大农场还有农产品展售。

全校性与校外的服务

[编辑]

植物病虫害诊断咨询服务,替一般民众解决相关的疑难杂症。[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台大農場關於本場. 2012-12-18 [2012-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2). 
  2. ^ 台大農場之淵源與演變 (PDF). 2012-12-18 [2012-12-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6-26). 
  3. ^ 刘子铭、杨松翰、蔡明达、刘建甫著. Hi! NTU 解讀臺大的82個密碼. 2010. 
  4. ^ 4.0 4.1 4.2 4.3 黄富三 编纂.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試驗場場誌. 2005-11. 
  5. ^ 現代農業體驗一課程大綱. 台大课程网. 2012-12-18 [2012-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