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伯劳
外观
(重定向自Lanius bucephalus)
牛头伯劳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伯劳科 Laniidae |
属: | 伯劳属 Lanius |
种: | 牛头伯劳 L. bucephalus
|
二名法 | |
Lanius bucephalus |
牛头伯劳(学名:Lanius bucephalus)为伯劳科伯劳属的一种,俗名紅头伯勞。日本有“百舌、百舌鸟、鵙”等称谓。[3]
分布
[编辑]分布于俄罗斯、朝鲜、台湾、日本及中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甘肃、宁夏、四川、陕西、河南、湖北、湖南、贵州、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常见于山地稀疏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缘地带,迁徙时平原可见,筑巢于山丁子等有刺棘的树及落叶松、红松的枝杈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1][5][6]
当北国入冬,食物减少时,它们就会南迁。牛头伯劳的度冬地点是海南岛、中南半岛一带中低海拔的丛林。度冬来台湾的几率很低,最近1次的纪录是民国97年(2008年);2012年年初,在新北市金山区清水路60巷的偏僻菜园中,再次出现了1只牛头伯劳时,立刻震惊鸟界。[7]
澎湖县花屿国小教导主任黄国扬表示,2007年首度在花屿岛发现牛头伯劳踪影,接连5年都在3月中旬左右发现其造访,2011年提早于3月1日就出现,牛头伯劳连台湾都视为罕见迷鸟,却接连出现在澎湖离岛花屿,为澎湖增添新鸟种纪录。[8]
生物特征
[编辑]牛头伯劳,型态为喙粗短有力,先端向下,头大,尾略长,脚强壮、爪锐利;以昆虫、爬虫类、小型动物为主食;多单独停栖于突出之枝头木桩上,有将剩余食物串挂于枝头上之行为;常栖息于草丛树林地带,筑巢于低枝上,雏鸟为晚熟性,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自甘肃向东北扩展、达于河北、越冬在甘肃、四川等地,台湾为罕见迷鸟。[8]
牛头伯劳体长仅约20厘米,翼展约23厘米,伯劳是小猛禽,牛头伯劳是其中最猛的,哪里有肉吃就到哪里去,是个小杀手。[7]
亚种
[编辑]- 牛头伯劳指名亚种(学名:Lanius bucephalus bucephalus)。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中国南部、台湾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9]
- 牛头伯劳中国亚种(学名:Lanius bucephalus sicari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自甘肃向东北扩展、达于河北,越冬在甘肃、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甘肃洮河,在卓尼附近海拔3000米山地。[10]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牛头伯劳.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Lanius bucephal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9. [2010-10-01].
- ^ 安部直哉. 野鳥の名前. 山溪名前図鉴. 山と溪谷社. 2008-10-01. ISBN 978-4635070171 (日语).、322-323页
- ^ Harris & Franklin: Shrikes and Bush-Shrikes Helm London 2000, ISBN 0-7136-3861-3 S. 70..(英文)
- ^ 【牛头伯劳】基础资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台湾大学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研究所,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
- ^ 伯劳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1年3月鸟况预测,中华民国野鸟学会
- ^ 7.0 7.1 迷航到台湾的珍稀鸟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刘本炎,华侨协会总会,2012-11-12
- ^ 8.0 8.1 〈南部〉罕见牛头伯劳鸟 澎湖花屿现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刘禹庆,澎湖,自由时报,2011-03-02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牛头伯劳指名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牛头伯劳中国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警告:默认排序键“牛头伯劳”覆盖了之前的默认排序键“Lanius bucepha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