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川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高位宫
东川王
谚文동천왕/동양왕
汉字東川王/東壤王
文观部式Dongcheon-wang/Dongyang-wang
马-赖式Tongch'ǒn-wang/Tongyang-wang
本名
谚文우위거/위궁/교체
汉字憂位居/郊彘
文观部式Uwigeo/Wigung/Gyoche
马-赖式Uwigǒ/Wigung/Kyoch'e

东川王(209年—248年),高句丽第11任君王,历史或称为东壤王,名忧位居,幼名郊彘,《三国志》称其名为位宫,227年-248年在位。

三国志·魏书》中记载,东川王为太祖王的曾孙。‘其曾祖名宫,生能开目视,其国人恶之,及长大,果凶虐,数寇钞,国见残破。今王生堕地,亦能开目视人。句丽呼相似为位,似其祖,故名之为位宫。位宫有力勇,便鞍马,善猎射。景初二年,太尉司马宣王率众讨公孙渊,宫遣主簿大加将数千人助军。正始三年,宫寇西安平,其五年,为幽州刺吏毌丘俭所破。语在俭传。’

东汉灭亡后,辽东地区被军阀公孙度家族控制。234年,曹魏遣使高句丽和亲,高句丽与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236年,斩东吴使臣胡卫,传其首于曹魏幽州

景初二年(238年),曹魏太尉司马懿讨公孙渊,东川王遣主簿大加将兵助讨,曹魏灭公孙渊后设高句丽高显辽阳望平四县于玄菟郡[1]曹魏攻下辽东后,高句丽终止了与曹魏的合作并发兵袭击了辽东西部。

正始五年(244年),毌丘俭带步骑兵万人出玄菟讨伐高句丽,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高句丽东川王,将号称有二万人的高句丽军诛灭一万八千余人,东川王偕同妻子及千余骑逃窜往东沃沮(又称南沃沮)。毌丘俭又屠杀丸都内官员数千人,之后退兵。不久又再次进攻,东川王逃到买沟,随后,毌丘俭自在丸都一带坐镇,毌丘俭又派玄菟太守王颀追击到沃沮,另一路由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攻打曾依附于高句丽的不耐等濊貊种落。王颀的军队追至竹岭,再度大破东川王余部。随后,魏军杀至沃沮境内,将协助高句丽的邑落一并攻破,斩杀三千余人。东川王再逃入北沃沮境内,魏军进一步追讨。但高句丽王终于在部下的忠诚保卫下击杀一小队魏军而得以隐匿。王颀军主力则进一步向东北行,一直抵达北沃沮与肃慎的边境地带。而刘茂、弓遵也成功击溃了濊貊各邑,逼迫不耐濊侯举邑降。整个征剿行动至公元245年初基本结束,最终毌丘俭等刻石纪功并于245年5月回师凯旋。 [2][3]

后事

[编辑]

267年,高句丽重建了旧丸都城(公孙康破之70年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随着高句丽对辽东半岛的挺进,313年,高句丽美川王侵略原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高句丽在朝鲜半岛北部处于强势。[4]朝鲜半岛从此进入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的时代。

高句丽的对外扩张几次招致亡国。342年,前燕慕容皝侵入高句丽,虏走了高句丽百姓五万多口,最后一把火烧了高句丽王宫,并将新丸都城再次变为平地。343年(东晋咸康八年),高句丽重修由于毌丘俭东征而被摧毁的旧丸都城,并于同年秋天又一次移居丸都城。4个月后,丸都山城就再次毁于战火。371年,百济近肖古王袭击高句丽最大城市平壤(前乐浪郡),并在战场上杀死了高句丽故国原王[5]

高句丽小兽林王继位后,开始加强高句丽国内的稳定和统一,仿照中原公布“律令”(当于宪法刑法)。372年立佛教为高句丽国教,并建立国家教育机构“太学”。[6] 小兽林王还对高句丽军队进行了改革。

参见

[编辑]

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

注解

[编辑]
  1. ^ "韩国历史与现代韩国 By Jiang-zuo Jian"
  2. ^ 毌丘俭东征攻克高句丽首都. [2010-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0). 
  3. ^ 三国魏·毌丘俭纪功碑. [2010-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9). 
  4. ^ 'Ki-Baik Lee', "A New History of Korea", 1984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age 20
  5. ^ (MyGoguryeo & Unknown year)
  6. ^ 'Ki-Baik Lee', "A New History of Korea", 1984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age 38
前任:
山上王
高句丽君主
227年-248年
继任:
中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