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山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马背
台湾台北内湖郭氏古宅山墙,五行属火。

山墙建筑两个侧面上部成山尖形的横墙,也称作规壁鹅头栋头圆仔头归壁大规壁,而“规”字是指弧形的曲线[1]。此外日本史学家藤岛亥治郎在其《台湾の建筑》一书中将这种结构称为马背,有可能是“马脊”之误[1]。另有一说,认为马背是在山墙顶端鼓起的部分[2]。一般而言,东亚传统建筑都有山墙,它的作用主要是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在中国长江一带,常有阶梯状的封火山墙,又称马头墙,其高度高过了屋瓦[1]

结构

[编辑]

山墙由下至上分别为下碱、上身、山尖(规尾、归尖)三部分。

形制

[编辑]

中国

[编辑]
对应五行的山墙造型。由上到下依序是金木水火土。

山墙有主要三种形制,一是人字形,比较简洁实用,修造成本也不高,民间多采用。

二是锅耳形,线条优美,变化大,实际上它是仿照古代的官帽形状修建的,取意前程远大,因它的形状像铁锅的耳朵,民间俗称(锅)耳墙。锅耳墙不但大量用在祠堂庙宇的山墙上,一般百姓的住宅也常运用,绵纶会馆等建筑为典型的锅耳形山墙。分布于潮州与广州一带[1]

三是波浪形,又称“桃弯规”[1]。造型起伏有致,讲究对称,起伏多为三级,实际是锅耳墙的变形,更像古代的官帽,百姓基本不用。在比较大的建筑群中它和人字形山墙、锅耳形山墙一起出现在群落里,尤显风姿。

闽南传统建筑依照山墙顶端的形状,将山墙分为五行[1]。“金”的山墙则有一个大弧,“木”的山墙特征是弧线窄而高,“水”的山墙顶端则由三到五个弧线组成[3],“火”的山墙形状则带有锐角,“土”的山墙则有平整的顶端。

典型的闽东传统建筑的山墙以马鞍形曲线为特征。

范例

[编辑]
望安花宅聚落山墙,五行属金。
摘星山庄山墙,五行属水
凌云寺山墙,五行属火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李干朗. 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四版五刷. 台北市: 远流出版社. 2009-04-10: 77、78页. ISBN 957-32-4957-X. 
  2. ^ 永靖餘三館正身屋頂介紹. [2014-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6). 
  3. ^ 古厝之美——山墙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3-04.